第1章 女子欲远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李隆基的纨绔皇孙》最新章节。
晴空霹雳发生的太过突然,所有人都被吓傻了,等了好一阵子不知道谁“嗷”了一嗓子才把众人惊醒,跟随的宦官、宫女以及一群王子王孙全部鬼谷狼嚎连滚带爬的往回跑。
当时只有七岁的杨悦并不在队伍中而是在凉亭,她也看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但是由于距离比较远所以没受到惊吓,她只是看到一个人被晴空霹雳击中泛着白光落水,等众人逃走后她立刻吩咐下人将落水的李倓从水里捞了上来,现代人李倓也就是这时魂穿在了唐朝六岁李倓身上。
后来还不是太子的忠王李亨带着李倓去杨府答谢,李倓这老色胚就看上了天生媚骨的杨悦,并且十分恶心的产生了美女养成计划。
后来就是李倓被寄养在崇仁坊景龙观,没了约束李倓就经常跑到兴道坊杨悦家中玩,李倓就这么处心积虑的把杨悦养成了自己的尤物。
李倓急切地问道:“嫁谁?谁娶你我阉了他!”
杨悦看了看李倓幽怨道:“我都十七了,别人到我这个年龄都有孩子了,你不能老这样不娶我又不让我嫁别人,你没觉得你很可恶吗?”
李倓咬了咬嘴唇说道:“我娶你!明天我就和我阿耶说行不?”
杨悦叹了一口气说道:“晚了来不及了,我父亲和我说奚族和契丹生乱,我被选为和亲公主出嫁奚族。”
“什么?”
李倓再也不能平静,一下子窜了起来,看着忧郁的杨悦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杨悦看到李倓着急的神情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有种欣慰和激动。
李倓穿越过来以后一直没有做什么,他就是不想引起蝴蝶效应,依靠自己对历史的预见性躲过十年后自己的生死大劫。但是他怎么也想不到杨悦竟然就是历史上的宜芳公主。
他不可能让杨悦出嫁奚族,这可是自己养了十年的女人,再说这不是娶不娶杨悦的事情了,根据历史记载杨悦此去必然是身首异处。
自己出手救她这样自己可能会提前改变历史走向,但是他已经没得选择了。
李倓平静下来伸出手说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我们回去想办法。”
杨悦有些伤心地说道:“你很混蛋知道吗?”
李倓看着杨悦的眼睛说道:“我是混蛋,但是你除了我不能嫁别人。”
杨悦受不了李倓的眼神她又一次妥协了。
杨悦有时候都觉得自己犯贱,豪门权贵女子的郎君那个不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只有自己怎么就遇到了李倓这个不学无术的泼皮无赖,并且李倓还到处沾花惹草。杨悦有时候也想离李倓远点,可是就是割舍不掉,每次都是看见李倓嬉皮笑脸的就气不打一处来,但是几天不见心里就跟猫抓的一样难受。
杨悦以前认为李倓出去搞女人她都觉得是自己的原因,恨自己长的慢,如果自己早点长大,他就不会出去乱搞其他女人了。也许是老天爷可怜这个傻丫头,自从李倓睡了她之后,二人几乎天天腻在一起,李倓确实也没有再出去鬼混,但是李倓从来不说娶她,让她心里总是有一种恐慌。
杨悦跟着李倓出了胡姬楼弱弱的问道:“去兴道坊还是崇仁坊?”
李倓想了想说道:“我心里憋着气,我的去找你“神棍”父亲怼怼他。”
杨悦有些不高兴说道:“你能不能留点口德,“神棍”难听死了,再说让我和亲是至尊下的旨,又不是我父亲的错。”
李倓气不打一出来道:“你虽然是你父亲的闺女,但是你绝对没有我了解他,你“神棍”父亲和我那“淫棍”祖父都不是好东西,两个人绝对都参与了。”
杨悦听李倓说完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道:“我真的是服了你了!我父亲是“神棍”,至尊是“淫棍”,那你是什么棍?”
pS1:这里说一下悲情皇子李倓的死因,其中《旧唐书》中对于李倓的死是这样描述的:时张良娣有宠,倓性忠謇,因侍上屡言良娣颇自恣,辅国连结内外,欲倾动皇嗣。自是,日为良娣、辅国所构,云“建宁恨不得兵权,颇畜异志。”肃宗怒,赐倓死。既而省悟,悔之。
李倓虽然是被宦官李辅国和张良娣诬陷,但是在古代所有的生杀大权都在皇帝李亨手里。李倓的死因其根本原因就是李亨惧怕这个优秀的儿子,毕竟政变是老李家的传统,再说李倓又足够的优秀,李亨不担心李倓是根本不可能的,李辅国和张良娣也只不过是借口而已。
古代的皇权是凌驾于律法之上的,千万别信什么奸臣害死忠臣一说,奸臣只不过是帮皇帝找杀人凭证的奴才,没皇帝允许,奸臣再厉害也不敢说我不听皇帝的我想杀谁杀谁。譬如老世族恨商鞅恨的要死,但是秦孝公不杀商鞅,老世族就得忍着。和珅的罪天下人人皆知,乾隆不说杀和珅谁敢杀他。
《旧唐书》中还写到一件事:太子或过时不得食,倓涕泗不自胜,上尤怜之,军士属目归于倓。
这写的是安史之乱时李亨和李隆基分道扬镳后李亨所掌握的军队军心在李倓这里,李亨这个皇帝必然是不会安心的,
pS2:再说苦命公主宜芳公主,历史上确有其人,但是宜芳公主原名已经无从考证,宜芳只是她的公主封号,唯一知道的是她姓杨。
今天山西省岚县过去就叫宜芳县。宜芳公主死后埋葬的地方就在今山西省岚县北30公里河口乡岭上村的鹿径岭。
根据史书所说宜芳公主杨氏,唐宗室出女。天宝四载三月封为宜芳公主出嫁奚首领李延宠。后因安禄山为了边功而多次杀掠奚族与契丹族,导致奚族首领李延宠杀宜芳公主造反。
至于杨宜芳的身世史书给出了四个答案但是都不具体,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杨宜芳确实是唐朝宗室杨氏女,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唐朝宗室不是姓李吗?怎么杨姓也是宗室是不是和杨贵妃有关?其实这和杨贵妃没一点关系,这就要说中国历史上着名的“二王三恪”的政治礼制了。
“二王三恪”制度起源于尧舜时期,正式确立于周朝。该制度要求新朝代在取代旧朝代后,对前两代或前三代王朝的王室后裔进行封赏,授予他们王侯名号、封地,并允许他们祭祀自己的宗庙,以示对新朝代的尊敬和对前朝正统地位的承认。这一制度不仅体现了新朝代对前朝的尊重,也是构建新政权合法性的重要方式。
唐朝宗室杨姓里面最出名的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钱耙子”太府卿杨慎矜(jin),这个杨慎矜的祖父就是杨政道。杨政道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历史上有名的萧皇后应该都知道,萧皇后就是带着杨政道和传国玉玺流落到突厥。后来唐朝建立,李世民接回了萧皇后和杨政道,将萧皇后和杨政道安置在了长安兴道坊。
为了写作需要就将杨悦作为杨慎矜之女,符合她宗室女杨氏的身份又方便剧情展开,爽文希望大家别较真,如果较真我实在没法写下去了。
杨宜芳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她既是被杀的和亲公主,又是一名才女,其中《全唐诗》里面收录一首她和亲路上经过虚池驿时做的一首诗。诗的内容是:
出嫁辞乡国,由来此别难。
圣恩愁远道,行路泣相看。
沙塞容颜尽,边隅粉黛残。
妾心何所断,他日望长安。
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国人对于割地、赔款、和亲这三样历来都是深恶痛嫉,不仅仅是现在就是在古代也是一样的,唐朝诗人戎昱就为此写过一首诗: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
岂能将玉貌,便拟静胡尘。
地下千年骨,谁为辅佐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