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治国(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李隆基的纨绔皇孙》最新章节。

李隆基看了看李倓的窘迫样笑了,准备换个话题,因为他也觉得这个问题有点大,他自己都没有完全弄明白。

就在他准备换话题的时候李倓说道:“治国之事如果细说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是简单一点说治国策略也不过三策,霸道、王道和强道。”

李隆基问道:“何为霸道?”

李倓说道:“霸道主张“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即通过严酷的律令和刑罚治国。但律令严苛很容易忽略事情本身缘由,长此以往必然激化矛盾最终导致王朝更替。

“何为王道?”

“王道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通过道德教化来驯服民众。但人心难测,有些人未必会听从规劝,进而作奸犯科,造成社会动荡。”

“说的不错,那该如何是好?”

“孙儿觉得应当两者结合互为填补。”

李隆基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确实有所获!只是朕从来没听说过治国策略还有强道一策。”

“强道主张强权和对外战争,通过掠夺“以他国之财富,滋养本国之臣民。将本国国内矛盾通过战争转移至他国。”

李隆基一听瞬间眼睛一亮说道:“这强道听着不错!”

随后李倓就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李倓说道:“此道虽好!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过度暴力掠夺很容易引起反抗,树敌过多容易被群而攻之,并且战争破坏力很大,即便战争胜利也是得不偿失,最主要的是战争一旦失利很容易王朝崩溃,强道很容易伤敌又伤己。”

李隆基顿了顿说道:“确实如此。”

接着李隆基微微一笑说道:“看来你所言非虚,确实所获不少。”

李倓也微微一笑说道:“孙儿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要治理一国需要综合考虑,绝对不是孙儿的三言两语。”

李隆基似乎深有感触说道:“是啊!难啊!累呀!”

李倓看了看李隆基说道:“祖父!古人云:吏良,则法平政成,百姓所图不过衣食温饱,想长治久安,吏治才是重中之重。”

李隆基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朕何尝不是,但是忠良之臣凤毛麟角。”

李倓小心翼翼地说道:“良臣未必都是文人,满腹经纶未必都是治国良才,祖父选良臣无需仅限于文人。更何况大部分文人只会吟诗作对,夸夸其谈,于国于民毫无意义。”

李倓的话说到李隆基的心坎里了,李隆基忍不住赞道:“好!说的好!”

李倓知道李隆基心里想什么,肯定是往李隆基心坎里说了。其实这种事很好判断,假如李隆基真的对那群文人十分钟意为何要重用李林甫、安禄山、牛仙客这些人?

李倓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按道理来说是个读书人,但正是因为是个读书人,所以知道在读书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文人绝对的人渣。

自宋以后的文官集团真的让人无法用言语形容。几乎所有文官都精于内耗、疏于外战,内无强国富民之策,外无御敌死战之心。

不管自己有什么想法必须先让老百姓吃饱这是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

吏治重要但是生存更重要,不把重心放到吃上,没有吃的当官的再清廉也没用。

不管是变革还是科技革新都是为了生存,变革只能算节流,科技革新算是开源,节流成本太大那就开源,生产的东西多了从一些人指头缝里面漏出来的东西也能让百姓吃饱穿暖,吃饱穿暖了就开民智,有了群众基础在变革阻力就小多了。

人不能让尿憋死,路不好走就绕一下,要么慢点走,但是绝对不能固步不前。

中华民族绝对不能在同一道上摔两次跟头。

李隆基看了看低头沉思得李倓微微笑了笑。

李隆基说道:“我考虑让你参政,你觉得如何?”

李倓不想进朝堂,毕竟朝堂那地方太过危险,更不利于自己的行动,自己必须找一个独立开阔的空间才行。

李倓想了想说道:“孙儿耍嘴皮子可以,但是真把我放到位置上,孙儿这吊儿郎当的性格很容易误事。”

李隆基看李倓拒绝以为李倓怕自己能能力不行,于是说道:“如果你怕自己能力有限,我可以将你外放州县锻炼一下如何?”

李倓想了想说道:“孙儿去州县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还是不去的好。”

李隆基疑惑道:“为何?”

李倓说道:“孙儿是皇子!去到地方和祖父亲临毫无区别,只要孙儿不贪不拿紧盯各官吏,他们也必然尽心尽力,因为他们知道我在地方政绩越好我离开的越快,如果我贪污腐败他们更会有恃无恐。”

“你到底想如何?你马上大婚成家立业了!难道还要像以前一样整日游荡、溜鸡斗狗吗?多少皇子王孙向朕谋职而不得,你倒好一直推诿!”

李隆基不知道为何突然直接从台阶上站了起来,立刻对着李倓就训斥了起来。

还别说李隆基的身体真是硬朗,怨不得能活到将近八十岁。

李倓也没想到李隆基突然怎么就发火了,自己不就是不愿参政吗,至于发这么大火吗?事情太突然了一时间李倓有点手足无措。

这时突然从后面传来这个声音。

“三郎!建宁怎么惹你生气了?”

杨玉环和杨悦带着一群宫女边说边从后面过来。

杨玉环的到来让紧张的气氛得到了缓和。

李隆基嚷嚷道:“我像他这么大的时候都上阵杀敌了!你看看他整天无所事事,不思进取,四处游荡,看着就来气。”

李隆基似乎在生气,但是语气明显已经软了下来。

杨玉环听李隆基说完,既没有说李隆基也没有说李倓,而是对着身边一脸焦急的杨悦使了一个眼色。

杨悦很聪明立刻明白了杨玉环的意思,她立刻跑到李倓身边拉着李倓的手臂跪了下来。

“陛下息怒!李倓喜欢耍小孩子脾气!我一会把他带回去好好调教!绝对不让他再惹陛下生气!”

李隆基被杨悦的话逗的差点笑出来,但是李隆基怕自己在众人面前失态,于是就使劲忍着,忍得脸换了好几个表情。

杨悦说着然后使劲在李倓的手臂上拧了一下,疼得李倓差点叫出来,李倓敢肯定自己手臂上绝对已经淤青了。

李倓知道杨悦的意思连忙说道:“孙儿知道错了!”

李隆基“嗯”了一声说道:“让你去州县历练你去不去?”

李倓想了想说道:“陛下!孙儿可不可去从军?”

李隆基一听表情瞬间就变了,这时杨玉环一看连忙插话说道:“从军不错呀!太宗皇帝就是出身行伍,更何况我大唐历来都有出将入相的传统,三郎你说是不是?”

李隆基没有说话,而是沉思了好一会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吧!既然如此朕就不勉强你了!你想去哪里从军?”

“孙儿想去安西!”

“什么?你……”李隆基还没说完就被杨玉环拦住了。

杨玉环连忙拦住说道:“郡王不过是小孩子心性,此事以后再说!”

李隆基不再说话了。

杨玉环看事情终于告一段落,于是连忙说道:“三郎!饭食我已经让人准备好了!不管什么事,吃饱了再说。”

“嗯!”李隆基看了李倓一眼然后转身离开。

杨玉环对着李倓和杨悦使了一个眼色,二人只好跟着一起回去吃饭。

李倓一路上心事重重,因为他实在不明白,最怕皇子王孙参政的李隆基为何会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大动肝火。难道李隆基转性了吗?也不太可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