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爱,可以消融现实的残酷(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雨烟倾世,情动京城》最新章节。

1

三月初的苏城,晨光熹微,晨雾似一层轻纱,温柔地笼罩着苏城老城区的梧桐巷。

上午九点半,清脆的门铃声穿透了梧桐巷28号别墅那古朴的柚木门板。

苏雨烟轻移莲步,推开大门。只见门口站着三个人,一位身着驼绒大衣的女士亭亭玉立在青石阶上,N95口罩之上,露出精心描画的黛色眼线,仿若金陵城中走出的古典佳人,眉眼间尽是温婉。

她身后的两位志愿者,身着蓝白防护服,防护服上的反光条在薄雾中闪烁不定,恰似“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里那熠熠生辉的星辰,又像两盏在迷雾中漂移的引航灯,带来安心与希望。

“苏城老城区梧桐巷28号。”女士的声音裹挟着江南特有的温润软糯,如同潺潺流淌的秦淮河水,她戴着羊皮手套,轻轻点着手机屏幕,说道,“你好,请问是苏雨烟小姐吗?这些是防疫物资,是傅先生特地托人送来的。”

她身后的面包车,正缓缓吐出白雾,仿若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里逸出的云烟。车牌的金属漆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釉色,好似苏城古城墙历经岁月打磨后的冷峻光泽。

苏雨烟下意识地扶住铜制门环,指尖触碰到那经年累月的绿锈,心中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志愿者们忙碌地搬动着纸箱,纸箱在石阶上投下几何形状的阴影,仿佛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印记。医用酒精的标识在晨雾中渐渐洇开,与远处早点铺蒸腾的热气在巷口相互交融,恰似苏城街头的烟火气与防疫的严肃氛围交织在一起。

那如灰鸽子羽毛般的晨光,纷纷扬扬地落在纸箱封条上,最上层的箱体封条还凝着冷库的霜花,在这暖煦的晨光里,显得格外醒目,好似在诉说着物资运输的不易。

“麻烦请等一下。”苏雨烟轻声说道,声音温婉而带着一丝急切,随即将大门轻轻合上,迈着轻快的步伐匆匆赶往三楼。

三楼书房中,馥郁的咖啡苦香悠悠弥漫,每一丝香气都像是在诉说着清晨的慵懒与惬意。

傅景烁刚摘下那副防蓝光眼镜,他白皙的脸庞上,眼镜长时间佩戴后留下的浅浅压痕清晰可见,像是岁月不经意间留下的温柔印记。

少年的脖颈处,耳麦压出的细微痕迹若隐若现,那是他刚刚全身心沉浸在知识海洋中的独特“勋章”。

清晨的阳光,仿若一位满怀柔情的画师,穿过窗户的缝隙,轻柔地洒落在他那蓬乱的发梢,镀上了一层璀璨夺目的金箔,为他本就英俊的面容增添了几分随性与不羁。

苏雨烟来到傅景烁身边,调整呼吸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条理清晰地叙述了一遍。

傅景烁听完,眉头微微皱起,眼神中闪过一丝思索,紧接着拿起电脑桌上的手机,拨打母亲的电话。动作间不小心带翻了桌上的《五年高考》,书页间一枚银杏叶书签翩然滑落,好似一只金色的蝴蝶,正巧飘到了他的鞋面上。

“妈,您和爸有安排给烟烟家送物资吗?”傅景烁用肩膀稳稳地夹着手机,另一只手推开窗户。三月初的寒风好似一头猛兽,裹挟着梧桐枯叶汹涌扑来,让他不禁打了个寒颤。

“你爸托人安排的冷链车,苏城今天新增病例轨迹……”电话那头,傅太太腕间的翡翠玉镯轻轻碰撞桌面,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傅景烁微微前倾身体,透过窗户望向别墅门口的青石阶上,突然打断母亲的话:“谢了!”

在与母亲简短确认一些关键信息后,傅景烁挂断了电话,转身对身旁的苏雨烟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安抚与笃定,示意她放心。

两人并肩来到了大门口,清晨的阳光为他们的身影镀上一层金边。傅景烁先是仔细核对了送货车辆的车牌号,而后又蹲下身子,认真查看箱子上的标志与编号。确认无误后,两位志愿者将六个纸箱搬到了庭院。

2

在物资送达后的日子里,傅景烁和苏雨烟开启了一段宛如 “世外桃源” 般的共同生活与学习之旅。他们在这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用陪伴与成长,谱写着属于彼此的“锦瑟”华章。

晨曦初破,天边恰似被“素手”轻染,泛起如梦似幻的鱼肚白。当第一缕阳光还在淡薄云层后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般蓄势待发时,傅景烁已如闻鸡起舞的祖逖,早早端坐在书桌前。

他戴着蓝牙耳机,播放音量调得很低的VOA常速英语音频已悄然循环至第六遍。当播到“eternal”这个词时,他的思绪似被一只无形的手轻轻拨动,仿若“心有灵犀一点通”。笔尖在草稿纸洇出墨点,恰似昨日苏雨烟在咖啡杯底留下的唇印。

“用早餐了!”苏雨烟抬手,葱白般的手指轻轻敲了三下柚木门槛。

听到苏雨烟的声音,傅景烁转过头望向门口,动作间带着少年特有的朝气与利落,“辛苦了。”这简简单单的三个字,饱含着他内心深处对苏雨烟的感激,让苏雨烟的心头涌起一阵暖意。

厨房飘来研磨五谷杂粮的声响,他走进餐厅,一边继续听着英语听力里虚拟语气的讲解,一边数着破壁机蒸汽喷涌的节奏,默算与苏雨烟相遇的天数。

明白了少年的心意,每次上完线上课程后,苏雨烟总会立马投入到新“战场”。她把全部的精力与心思都倾注在傅景烁的高考备考上。

每当傅景烁从理综题中抬起头时,总能看到苏雨烟沉浸在《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里的认真模样。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手中的红笔在书页上快速移动,精准地圈画出一个个关键知识点。凭借着令人惊叹的学习天赋,她总能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精准地归纳总结出最核心、最有效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此后,她会耐心地陪着他一起梳理知识点。从物理的电磁感应到化学的有机反应,再到生物的遗传定律,她都能巧妙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傅景烁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

此刻,阳光透过窗户,在书桌上洒下一片斑驳光影,英语完形填空的选项 ABCD好似一群调皮的小精灵,在稿纸上欢快地跳着方格舞。而傅景烁的心跳频率早被窗台上那盆多肉植物记录在年轮般的叶片里。

不一会儿,苏雨烟抱着一沓真题物理卷走来,动作娴熟地将它们铺满整张桌案,纸张摩擦桌面的沙沙声,在静谧的房间里格外清晰。她坐定后,拿起红笔,那纤细的笔尖仿佛一台精密的示波器,在电磁感应大题上快速移动,精准地圈出一处处疏漏。

“楞次定律不是玄学。”苏雨烟声音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她伸出手指,轻轻敲了敲傅景烁画歪的磁感线,“就像你每次进门前总先抬左脚,这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少年喉结滚动咽下的辩解,混着拿铁泡沫在喉间酿成隐秘的甜。

上午十一时,老式座钟的钟摆不紧不慢地左右摆动,每一下都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将那暖融融的阳光切割成一片片光影,在地板上交织出奇妙的图案。

傅景烁的化学笔记爬满苏雨烟的字迹。她巧思妙想,将电解池原理绘成了一幅秦淮河游船图,阳极氧化反应则化作了艄公竹篙轻点水面时泛起的粼粼水纹,生动又形象。

“看题。”苏雨烟似乎察觉到了他的分神,拿起钢笔帽,轻轻叩了叩他虎口处因长久握笔而生出的茧。刹那间,她指尖的温度顺着铜制笔杆迅速传导过来,傅景烁只觉得一股热意瞬间涌上心头,比浓硫酸遇水时那剧烈的放热反应还要灼人,让他的脸颊不受控制地泛起了红晕。

日影西斜,暖黄的余晖透过窗户,轻柔地洒落在屋内。一本翻开的生物图册静静躺在柚木地板上,光影交错间,投下褶皱的“山川”,像是微观世界里的奇妙地貌。

苏雨烟正专注地比划着遗传定律中的基因比例关系。傅景烁本在一旁认真聆听,不经意间抬眸,目光扫过她的手腕,竟惊觉她腕骨的弧度与DNA双螺旋结构的倾角有着微妙的重合,仿佛是大自然谱写的神秘密码,在这一瞬间悄然解开。

房间里,智能加湿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细密的白雾袅袅升腾。当吐出第五个白雾周期时,苏雨烟手中的红笔在摊开的数学试卷上不停游走,在导数与函数压轴题旁,她落下一行娟秀的字迹:“需加强练习”。

少年突然指着正态分布函数的钟形曲线,鼓起勇气说道:“你就像正态分布函数中的均值位置,总出现在我这个正态分布函数概率最大的地方,是我生命中最有可能遇见美好与幸福的所在。”

月光恰在此时漫过防蓝光眼镜,将函数与导数结合的方程染成栖霞山枫叶的色泽。

苏雨烟似乎未听见少年的数学情话。她推过草稿纸,袖口蹭到的咖啡渍在傅景烁看来像幅微型山水。少年盯着她手腕内侧随讲解起伏的淡青血管,忽然觉得那些绕日运动的黄赤交角,都比不上这道弧线接近永恒。

子夜的拿铁杯底沉淀着未言之语。苏雨烟手中的红笔在作文纸上轻轻划过,时而圈出精彩语句,时而写下批注。她讲解作文立意时,声音像山间流淌的清泉,又似浸过雨前新茶,带着淡淡的回甘,让傅景烁听得入神。

他一直对苏雨烟批改作文时那些独特的符号充满好奇,此刻,他终于参透了其中的隐喻。原来,每个“A+”符号的倾斜角度,都暗合北斗七星勺柄的指向。

一天的学习结束,傅景烁将两人写秃的笔芯插进景德镇青瓷笔筒。苏雨烟在整理咖啡渍斑驳的草稿纸时,发现所有晕染的墨迹都指向相同坐标——那是他们初见时半山御府的经纬度。

3

三月中旬,静谧岭墓园在闭园五十五天后,首次开启预约通道。考虑到特殊时期的防控需求,园方采取严格的限流措施,每日仅接纳200组家庭入园祭扫,且需凭借健康码提前预约。

这一消息传出后,那些积压了许久思念之情的人们,纷纷守在手机或电脑前,等待着预约时刻的到来,希望能借此机会前往墓园,与逝去的亲人“对话”,寄托心中的哀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晨雾像团浸透消毒水的棉絮,沉甸甸压着隐龙山墓园的铁艺大门,又像块浸满福尔马林的纱布,裹着排队人群的黑色衣角。

预约核验处的扩音器时不时漏出“滋滋”的电流杂音,在这片死寂中突兀地响起,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却又让压抑的氛围愈发浓烈,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凝重与哀伤。

苏雨烟紧紧地把爷爷奶奶的骨灰证贴在胸口,证角硬邦邦地硌在第二根肋骨的位置,那位置,是奶奶生前手把手教她辨认的胸外按压点。如今,物是人非,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摩挲着骨灰证的边缘,仿佛这样就能再次触碰到爷爷奶奶的温度。

傅景烁撑伞的手往她那边倾了倾,细密的雨水顺着伞骨滑落,沿着被折起的《苏城防疫通告》的折痕蜿蜒而下,滴答滴答地落在满是泥泞的地面上。

队伍缓缓向前挪动,前面身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抬手举起额温枪,枪口处的红外光点,在她光洁的额头游移不定,恰似一只垂死挣扎的萤火,明明灭灭。

“36.2℃”那不带丝毫感情的电子音清脆响起,而与此同时,身后干枯的树枝不堪重负,“啪”的一声骤然折断,在这寂静又压抑的氛围里,显得格外突兀,惊得周围的人微微一颤。

傅景烁手中的伞轻轻晃动,伞檐不经意间扫落了一串忍冬果。忍冬果砸落在青砖地面,暗红的浆汁四溅开来,在青砖上洇出了心电图骤停时那令人绝望的轨迹,仿佛连时间都在此刻戛然而止。

苏雨烟对通往B区22排的路径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甚至早已刻入骨髓。十年前,父亲下葬那天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那时的她,带着地质罗盘,仔细地测过这排雪松的磁偏角,像是要用科学的精准,留住与父亲最后的联系。

脚下的青石板历经岁月侵蚀,表面结满了滑腻的苔藓,缝隙间倔强地钻出几株荠菜花。白色的花瓣上还沾着前夜的雨水,颤颤巍巍,像谁偷偷把ICU病房窗帘的碎布头,小心翼翼地缝在了墓砖的接缝处,透着几分不合时宜的脆弱与突兀,也无端勾起那些沉重又悲伤的回忆。

地面上,轮椅碾过的辙印里积满了隔夜的雨水,像是时光的深壑,藏着无数难以言说的哀愁。

苏雨烟缓缓前行,心中默默数着。当数到第七棵雪松时,父亲的墓碑终于映入眼帘。墓碑上,父亲的照片永远停留在了四十一岁,那年轻的面容,在岁月的冲刷下依然清晰,却再也无法回应她的思念。

雨珠接连不断地打在琉璃瓦的碑檐上,瞬间碎成几瓣,四散飞溅。看着这一幕,她的思绪不受控制地飘远,恍惚间回到了去年清明。

那时,奶奶还用这种瓦罐装着青团,蒸笼掀开的瞬间,滚滚白雾升腾而起,迅速漫过老人腕间那醒目的住院手环。

如今,物是人非,曾经的温暖与团聚都已化作泡影,只剩下眼前冰冷的墓碑和无尽的思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