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旧友邀约与危机暗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诗国剑踪侠影》最新章节。

阳光透过办公室的百叶窗,在李逸风的办公桌上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

此时的他正全神贯注地审阅着关于 “科文奖” 筹备工作的最终方案,这份方案被精心装订成册,封面上 “科文奖筹备工作最终方案” 几个烫金大字熠熠生辉。

李逸风缓缓翻开方案,第一页便是活动的整体框架,其中关于奖项设置的内容尤为吸睛。

在科技领域,“科文奖” 设立了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奖,该奖项细分为基础科学创新奖、应用技术突破奖与跨学科融合创新奖。基础科学创新奖旨在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基础研究领域,有开创性理论突破的科研人员。

其获奖标准极为严苛,要求成果必须是前人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阐明的,在科学理论、学说上具备重大创见,能够推动学科发展的根基性研究,例如对宇宙未知基本粒子的首次发现与深入研究,或是在生命科学领域对基因编辑底层机制的创新性突破等。

应用技术突破奖则侧重于奖励那些在信息、材料、工程技术等应用领域,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解决了重大现实问题的团队或个人。像是研发出新型高效储能材料,极大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或是在通信技术领域实现了超高速、低延迟的信息传输技术革新等成果,都在该奖项的考量范围内。

跨学科融合创新奖鼓励不同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携手合作,攻克复杂难题。从生物医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融合,利用 AI 技术辅助疾病诊断与药物研发,到环境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结合,开发出可降解、无污染的新型建筑材料等,此类打破学科壁垒、带来全新解决方案的成果,都有机会角逐这一奖项。

文化艺术领域的奖项同样丰富多元。

极具创意的文化艺术创作奖涵盖了文学创作奖、视觉艺术奖、表演艺术奖以及文化传承创新奖。

文学创作奖面向全球范围内的作家,无论是在小说、诗歌、散文等传统文学体裁上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深刻社会洞察与独特艺术风格作品的创作者,还是在新兴文学形式,如网络文学、互动式文学等领域引领潮流的先锋作家,都有机会获此殊荣。

像以独特叙事手法展现时代变迁、引发全球读者共鸣的长篇小说,或是以创新形式探索人类情感边界的诗歌集等作品,都是该奖项的有力竞争者。

视觉艺术奖聚焦于绘画、雕塑、摄影、数字艺术等领域,奖励那些在艺术表现形式、创作理念上有大胆创新,作品能够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的艺术家。

从打破传统绘画构图与色彩运用的先锋画作,到融合了科技元素的沉浸式数字艺术作品,都可能成为该奖项的归属。

表演艺术奖旨在褒奖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领域有卓越表现的艺术家与艺术团体。无论是在舞台上用精湛演技诠释经典戏剧角色,赋予古老剧目全新生命力的演员,还是在音乐创作与表演上,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创造出独特音乐风格的音乐人,都有机会站在 “科文奖” 的领奖台上。

文化传承创新奖则重点关注那些致力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个人或团队。他们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创意表达,将古老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重新演绎与推广,使其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比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古代建筑风貌,或是将传统刺绣工艺与现代时尚设计相结合,创造出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美感的服饰作品等,此类成果都在该奖项的鼓励范畴内。

每个奖项的设立都经过了多轮研讨与筛选,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在这两个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才。方案中详细规划了奖项评选流程,从候选人提名阶段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提名标准与提名渠道。

提名信息将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全球范围内的科研机构、文化艺术团体、知名学者以及公众均可参与提名。随后进入初审环节,由来自不同专业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初审委员会,对所有提名进行初步筛选,他们将依据创新性、影响力、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进行打分,挑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人进入复审阶段。

在复审阶段,评审流程将更加严格与细致,不仅要对候选人的成果进行深度评估,还需候选人进行现场答辩,向复审委员会详细阐述成果的核心内容与应用前景,确保最终获奖的成果与人才实至名归。

李逸风的目光聚焦在场地布置板块,方案中对颁奖场地的设计极具匠心。

主会场将设置在一座现代化的艺术中心,大厅内部以科技感与文化氛围相融合为设计理念。舞台背景采用了超高清的 LEd 屏幕,能够根据不同的奖项类别与获奖人的成果展示出与之相匹配的视觉效果,如在科技奖项颁奖时,屏幕上会呈现出前沿科技的模拟演示;而在文化艺术奖项颁奖时,则会展示出经典的艺术作品或文化场景。

观众席的布局也经过精心考量,为了方便媒体拍摄与现场互动,特意设置了多个角度的拍摄位与采访区,同时保证每一位观众都能拥有良好的观演体验。

活动宣传推广部分同样在方案中占据重要篇幅。

线上宣传将依托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专业科技与文化艺术网站进行全面推广,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宣传视频将在这些平台上广泛投放,吸引全球目光。

线下宣传则计划在世界各地的重要城市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当地知名媒体参与,介绍 “科文奖” 的背景、意义与亮点。

此外,还将与各大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举办主题讲座与研讨会,提前预热,提高 “科文奖” 在学术与文化艺术圈的知名度。

李逸风手中的钢笔不时在文件上圈圈点点,对方案中的一些细节提出自己的见解与修改建议。例如,在嘉宾邀请名单部分,他认为还需进一步拓展国际影响力,增加一些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号召力的科技巨头与文化艺术大师,让 “科文奖” 的嘉宾阵容更加星光熠熠。在活动流程的时间把控上,他仔细标注出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节点,确保整个颁奖活动紧凑有序,不出现冷场或时间拖延的情况。

正当李逸风沉浸在方案的审阅中时,办公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打破了这份宁静。

李逸风微微皱眉,拿起手机,看到来电显示是苏启山,脸上瞬间浮现出一抹亲切的笑容。

“喂,苏老,好久不见啊,最近身体可好?” 李逸风接通电话,热情地问候道。

电话那头传来苏启山爽朗的笑声:“小风啊,我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就是最近老想起你,咱们可有好些日子没见了,今晚有空一起吃个晚饭不?”

李逸风心中一暖,苏启山在他创业初期给予的帮助如同雪中送炭,那些艰难的日子里,苏老的支持和鼓励一直是他前进的动力。只是后来自己事业越做越大,忙碌的工作让他疏忽了与苏老的往来,想到这,李逸风不禁有些愧疚。

“苏老,当然有空!能和您一起吃饭,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您说个地方,我准时到。” 李逸风连忙应道。

苏启山笑着说了一个地址,两人又寒暄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李逸风靠在办公椅上,思绪飘回到了创业初期。

那时的他,怀揣着梦想却四处碰壁,是苏启山看中了他的潜力,不仅在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还在商业经验上倾囊相授,才让他的事业逐渐走上正轨。如今,逸风集团已在全球崭露头角,可他对苏启山的感激之情从未减少半分。

傍晚时分,李逸风早早来到了约定的餐厅。

这是一家古色古香的中式餐厅,木质的桌椅、精美的屏风,处处透着典雅的气息。

苏启山已经在包厢里等候,看到李逸风进来,他立刻站起身来,满脸笑意地迎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