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司马懿(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张合则率领一支精锐部队切断了蜀军的水源。

蜀军在山上无水可饮,军心大乱。

司马懿趁机发动进攻,蜀军大败,马谡弃军而逃。

街亭的失守,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陷入了困境,他不得不退回汉中。

此役,司马懿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取得了关键胜利,也让诸葛亮对他刮目相看。

此后的多次交锋中,司马懿深知诸葛亮粮草运输艰难,急于速战速决,便采取坚守不出的策略。

无论诸葛亮如何叫骂挑衅,甚至派人送给他女人的衣服,试图激怒他出战,司马懿都不为所动。

他对部下们说:“诸葛亮远道而来,粮草不足,他急于与我们决战,就是想速战速决。我们只要坚守不出,拖垮他们的粮草供应,他们自然会退兵。”

在司马懿的坚守下,诸葛亮的北伐计划一次次受挫。

最终,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

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的死讯后,率军追击蜀军,但被诸葛亮生前安排的姜维等人用计吓退。

此役过后,司马懿成功化解了蜀汉对魏国的最大威胁,进一步巩固了在魏国的军事地位,成为魏国不可或缺的军事统帅。

魏明帝曹叡即位后,司马懿继续得到重用,成为朝廷元老重臣。

然而,随着权力的不断集中,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愈发激烈。

曹叡临终前,任命司马懿与曹爽共同辅佐幼主曹芳。

曹爽出身曹氏宗亲,起初对司马懿颇为敬重,毕竟司马懿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主,位高权重,在朝廷中威望极高。

但在亲信的怂恿下,曹爽逐渐忌惮司马懿的权势,开始想方设法排挤打压他。

曹爽独揽军政大权,任用亲信,结党营私。

他将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等人安插到重要的军事岗位上,掌握了京城的兵权。

同时,他还拉拢了一批朝廷官员,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为了剥夺司马懿的实际兵权,曹爽将司马懿明升暗降,封他为太傅,看似位高权重,实则剥夺了他的军事指挥权,只给了他一个有名无实的虚职。

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司马懿选择了隐忍退让。

他深知,此时与曹爽正面冲突无异于以卵击石,只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于是,他称病在家,闭门不出,对外表现出一副风烛残年、不问世事的模样。

曹爽对司马懿的病深信不疑,愈发肆无忌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带着皇帝曹芳外出打猎,尽情享乐,将朝政抛诸脑后。

他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府邸,生活奢侈糜烂。

他的亲信们也趁机贪污受贿,卖官鬻爵,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民不聊生。

司马懿虽在家中养病,但对朝廷的局势了如指掌。

他暗中积蓄力量,等待反击的时机。

他与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秘密联络,培养了一批死士,为日后的政变做准备。

正始十年,司马懿见时机成熟,趁曹爽出城之际,发动高平陵之变。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洛阳城,关闭城门,占据武库。

他亲自率领部队来到皇宫,上奏太后,罗列曹爽的种种罪行,要求罢免曹爽。

太后迫于司马懿的压力,只得同意了他的请求。

曹爽在城外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

他手中虽然还有皇帝和部分军队,但他贪恋权势富贵,在谋士的劝说下,本有机会调兵反抗,但他幻想交出权力后仍能做个富家翁,最终选择投降。

司马懿却并未放过曹爽,以谋反罪将曹爽及其党羽一网打尽,诛灭三族。

在这场残酷的权力斗争中,司马懿展现出了他的果断和狠辣。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成为魏国实际的统治者,司马懿将魏国军政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为司马氏代魏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虽未称帝,但已成为魏国的实际主宰。

他在执政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试图整顿吏治,选拔人才,恢复社会秩序,发展经济,使魏国国力进一步增强。

他深知,要实现天下统一,必须先稳固内部。

在政治上,司马懿整顿官场风气,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

他制定了严格的法律制度,对贪污受贿的官员严惩不贷。

同时,他注重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推行了九品中正制的改良措施,通过考察人才的才能和品德,选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官员,为魏国的政治稳定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经济上,司马懿积极推行屯田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兴修水利。

他组织人力修复了许多因战乱而荒废的水利设施,如沟渠、堤坝等,提高了农田的灌溉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同时,他还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在他的努力下,魏国的经济逐渐复苏,百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为国家的军事扩张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军事上,司马懿继续对外扩张,巩固魏国的边境安全。

他平定了辽东公孙渊的叛乱,公孙渊在辽东拥兵自重,妄图割据一方。

司马懿率领大军长途奔袭,穿越茫茫沙漠,直捣公孙渊的老巢。

在战斗中,他运用了巧妙的战术,先佯攻敌军正面,吸引敌军主力,然后派精锐部队绕到敌军后方,前后夹击,一举击败了公孙渊,平定了辽东地区,巩固了魏国北方边境。

嘉平三年,司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他的一生,历经东汉末年的乱世纷争、三国鼎立的残酷博弈,从一个初入官场的谋士,一步步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

他的隐忍、智谋与坚韧,使其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脱颖而出。

在他身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继续巩固司马家族的权势。

司马师废黜曹芳,立曹髦为帝;司马昭则进一步扩大司马家族的势力,杀死曹髦,为司马炎代魏称帝铺平了道路。

最终,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完成了三国归晋的大一统局面。

司马懿作为晋朝的奠基人,被追尊为宣皇帝,庙号高祖。

他的传奇一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人物。

他的故事不断被演绎、传颂,警醒着后人权力的博弈与人生的智慧。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着对局势的精准判断、对时机的把握以及超乎常人的隐忍和毅力。

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司马懿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