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班超(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疏勒百姓对班超的举动拍手称快,从此,疏勒与汉朝站在了一起。
然而,局势很快发生了变化。
汉明帝驾崩后,焉耆国趁机谋反,杀死都护陈睦,龟兹等国也向疏勒发动进攻。
班超孤立无援,只能与疏勒王忠相互呼应,坚守橐城。
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城中粮食短缺,水源不足。
士兵们每天只能分到极少的食物和水,许多人因饥饿和干渴而病倒。
士气低落,人心惶惶,不少人开始动摇,甚至有人提出投降。
但班超始终没有放弃,他以身作则,与士兵们同甘共苦,将自己的食物和水分给大家。
他常常在军营中巡视,鼓励大家坚守下去。
他对士兵们说:“我们肩负着朝廷的使命,只要我们坚守在这里,西域就还有希望。我们身后是无数百姓的期盼,我们绝不能退缩!”
汉章帝建初元年,新继位的汉章帝认为班超兵力不足,难以抵御敌人,便下令让他撤回汉朝。
班超接到命令后,心中十分矛盾。
他深知一旦自己离开,疏勒等国必将再次陷入匈奴的统治,之前多年的努力也将付诸东流,西域的百姓又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但君命难违,班超只得收拾行装,准备回国。
疏勒百姓得知班超要离开,纷纷前来挽留。
疏勒国大官黎弇不愿看到班超离去,竟拔刀自杀,以死相谏。
于阗国王侯大臣们更是抱住班超的马腿,号啕大哭,不让他走。
他们哭诉道:“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匈奴一定会卷土重来,我们又要遭受苦难了。”
班超看到这一幕,心中深受感动,他决定违抗君命,留下来继续与西域各国并肩作战。
班超留下来后,先是平定了疏勒国内的叛乱,稳定了局势。
随后,他率领疏勒、康居等国的士兵,向姑墨石城发起进攻。
战斗异常激烈,姑墨石城的守军凭借坚固的城墙和有利的地形,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班超指挥若定,巧妙地运用战术,组织士兵轮番攻城。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成功攻破姑墨石城,斩杀七百余人。
班超想要乘胜追击,彻底平定西域,于是上书汉章帝,请求增派援兵。
建初五年,汉章帝拨发减刑罪犯及志愿兵共一千人增援班超。
有了援兵后,班超如虎添翼,先后攻破莎车国,击溃疏勒叛将番辰。
在进攻龟兹的过程中,班超深知仅凭自己现有的兵力难以取胜,于是向汉章帝进言,建议派遣使者招抚乌孙,与乌孙联手对抗龟兹。
汉章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卫侯李邑护送乌孙使者。
但李邑胆小怕事,走到半路便不敢前行,还向朝廷上书诋毁班超,说他在西域拥兵自重,意图不轨。
班超得知后,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不计前嫌,派李邑继续护送乌孙侍子回京。
此后,班超又多次运用智谋和勇气,化解了西域各国的危机。
他联合疏勒、于阗等国,击败了莎车王的反叛,打通了汉朝至西域的南道;又设计杀死了反复无常的疏勒王忠,彻底消除了隐患。
经过多年的努力,班超在西域的威望越来越高。
他再次对莎车国发动进攻,龟兹王派左将军带领温宿、姑墨等国的军队前来支援。
班超佯装不敌,故意分散兵力,制造出逃跑的假象。
龟兹等国的军队果然中计,纷纷追击。班超趁机秘密召集各部军马,对莎车营地发动突然袭击。
莎车国毫无防备,很快便被班超击败,向他投降。
龟兹等国的军队见势不妙,也纷纷撤退。
这一战,让班超声名远扬,威震整个西域。
汉和帝章和二年,月氏的副王谢率领七万大军进攻班超。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班超冷静分析,认为月氏军队远道而来,粮草供应困难,只要坚守不出,敌人必然会因缺粮而投降。
果然,谢在久攻不下后,粮草逐渐短缺,派人前往龟兹求援。
班超早已料到这一招,提前设下埋伏,截击了月氏的求援军队。
谢见求援无望,只得向班超投降。
此后,龟兹、姑墨、温宿三国也相继投降。
朝廷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驻扎在龟兹国的它乾城。
此时,西域只剩下焉耆、危须、尉犁三国尚未归降。
班超决定乘胜追击,率领龟兹、鄯善等八国军队讨伐焉耆。
在军队到达尉犁边界时,班超派人劝说焉耆三国投降,但王广拒不投降,还拆毁了进国的必经苇桥。
班超毫不气馁,带领军队从水中步行进入焉耆国。
到达焉耆都城附近后,班超假借宴会之名,将焉耆王广与泛抓了起来,并在陈睦旧城砍掉了他们的脑袋送往京城。
至此,西域五十余国全部归降汉朝,丝绸之路再次畅通无阻。
永元十四年,已经七十一岁的班超因年迈体衰,思念故土,上书汉和帝,请求回国。
他在信中写道:“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汉和帝念其功绩,批准了他的请求。
班超带着对西域的不舍和对故乡的思念,踏上了归程。
经过漫长的跋涉,班超终于回到了洛阳。
洛阳城依旧繁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
但他却已不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
长期的征战让他身心俱疲,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头发也变得花白。
回到洛阳仅一个月,班超便因病去世。
这位在西域奋斗了三十一年的英雄,带着他的荣耀和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但他的事迹,却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尊严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