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汉和帝刘肇(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建初四年,洛阳南宫掖庭在阳春三月里,繁花似锦,红墙碧瓦在日光的映照下,折射出刺目的光芒。

掖庭深处,梁贵人的寝宫一片忙碌,稳婆的叮嘱声、宫女的奔走声,伴随着一声清脆嘹亮的啼哭,皇子刘肇诞生了。

梁贵人躺在雕花拔步床上,面色苍白却难掩喜悦,她轻柔地抚摸着襁褓中的孩子,眼中满是母爱的光辉,憧憬着孩子美好的未来。

然而,这掖庭看似繁花簇拥,实则暗流涌动。

窦皇后凭借着倾国倾城的容貌和八面玲珑的心机,在后宫中翻云覆雨,权倾一时。

她豢养的眼线遍布掖庭的每一个角落,对其他妃嫔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

当得知梁贵人诞下皇子,窦皇后的嫉妒之火瞬间燃起,在她看来,这无疑是对自己地位的巨大威胁。

表面上,窦皇后对梁贵人关怀备至,时常送来珍贵的滋补品和精美的衣物,嘘寒问暖。

但背地里,她却指使亲信宫女,在宫廷的各个角落散布谣言,诬陷梁贵人使用巫蛊之术诅咒她。

巫蛊之术在当时被视为大忌,一旦被认定,不仅本人性命不保,还会牵连家族。

梁贵人被这突如其来的灾祸吓得不知所措,她四处哭诉,试图为自己辩解,可在窦皇后的精心策划下,所有的证据都对她不利。

最终,梁贵人在忧郁和悲愤中含恨而终。

年幼的刘肇还在咿呀学语,根本无法理解母亲的遭遇,就被窦皇后强行抱走。

窦皇后将刘肇视为巩固自己地位的工具,在众人面前,她扮演着慈母的角色,对刘肇关怀有加;但在无人之处,她对刘肇的态度却冷淡至极。

在掖庭幽深的宫墙之内,刘肇逐渐长大。

他自小就聪慧过人,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每当宫廷教师为皇子们讲解经史子集时,他总是目不转睛,全神贯注,思维敏捷,提出的问题常常让教师们惊叹不已。

宦官们闲暇时讲述宫外的奇闻轶事,他也听得津津有味,脑海中勾勒出宫外丰富多彩的世界。

尽管年纪尚小,但刘肇隐隐感觉到,自己的身世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尤其是在面对窦皇后时,他总能察觉到一种莫名的压抑和不安。

建初七年,宫廷中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太子刘庆被废,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宫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刘肇因自幼深得汉章帝的喜爱,且窦皇后在一旁推波助澜,被立为太子。

这突如其来的荣耀,让刘肇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折。

从那以后,他的学习生活变得更加紧张和严格。

宫廷教师们对他寄予厚望,不仅要求他精通经史子集,还教导他治国理政的知识和帝王之术。

刘肇也不负众望,学业日益精进,为日后的登基做着充分的准备。

章和二年,汉章帝刘炟突然驾崩,年仅十岁的刘肇在一片哀恸声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史称汉和帝。

由于皇帝年幼,窦太后顺理成章地临朝听政,窦氏家族迎来了飞黄腾达的绝佳机会。

窦太后一掌权,便迫不及待地任命兄长窦宪为侍中,让他负责传达诏令,参与朝廷机密大事的决策。

弟弟窦笃为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帝的侍卫,负责宫廷的安全。

窦景、窦环则为中常侍,负责监察百官,掌控朝廷的舆论。

窦氏兄弟凭借着太后的权势,迅速掌控了朝廷的核心权力,开始了飞扬跋扈的统治。

窦宪为人嚣张跋扈,贪婪成性,对权力和财富有着无尽的渴望。

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大肆兼并土地,通过强取豪夺,将许多百姓的土地据为己有。

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还纵容手下掠夺百姓的财产,致使许多人失去了家园,流离失所,街头巷尾充斥着百姓的哭声和怨声。

朝中大臣们对此敢怒而不敢言,生怕得罪了窦氏家族,招来杀身之祸。

他们只能在私下里唉声叹气,对国家的未来充满了忧虑。

窦宪不仅对百姓残酷无情,对朝中异己也毫不手软。

他排除异己,打压那些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将自己的亲信安插到重要的职位上,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

而窦太后对兄长的所作所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他在朝廷中胡作非为,进一步助长了窦氏家族的嚣张气焰。

刘肇虽年纪尚小,但他心思细腻,对窦氏家族的专权深感不满。

然而,在窦太后的严密监控下,他与内外臣僚根本没有接触的机会,只能将这份不满深埋在心底。

在这孤独而压抑的宫廷生活中,唯有清河王刘庆,与刘肇感情深厚。

两人时常在宫中相聚,避开旁人的耳目,共议心事。

刘庆的陪伴,成为了刘肇在黑暗宫廷中唯一的慰藉,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亲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刘肇对权力的渴望愈发强烈,他决心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铲除窦氏家族的势力。

然而,窦氏兄弟在朝廷中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党羽遍布朝野,想要扳倒他们谈何容易。

刘肇深知,此事必须谨慎行事,稍有不慎,便会招来杀身之祸。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表面上对窦氏家族言听计从,装作懵懂无知的孩童,暗地里却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为了搜集扳倒窦氏的证据,研究历代扫灭外戚势力的先例,刘肇想借阅《汉书·外戚传》。

但他深知身边的随从大多是窦氏的眼线,一旦借阅的消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让刘庆私下向兄长千乘王刘伉借书。

刘庆深知此事的重要性,趁着夜色,避开巡逻的侍卫,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任务。

夜里,刘肇和刘庆在昏暗的烛光下,一起研读《汉书·外戚传》,仔细分析历代皇帝铲除外戚势力的策略和方法,谋划着如何应对窦氏的威胁。

他们时而低声讨论,时而陷入沉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永元四年,机会终于来了。

这一年六月,发生日食,在古代,日食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的警示。

位列三公的司徒丁鸿借机上书,暗示刘肇发动政变,夺回政权。

刘肇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他当机立断,以“到白虎观讲经”为理由,移驾北宫章德殿。

在殿中,他任命丁鸿为太尉,兼任卫尉,统领宫中禁军,控制南宫、北宫。

丁鸿领命后,迅速调集禁军,部署在宫廷的各个要害部位,确保宫廷的安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