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汉武帝刘彻(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中国古代名人传》最新章节。

在华夏历史的漫漫长卷中,汉武帝刘彻的时代如同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巨作,闪耀着夺目的光芒。

他承继“文景之治”的繁荣根基,以雄才大略和非凡气魄,将西汉王朝推向了巅峰,其一生的传奇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公元前156年,刘彻诞生于长安未央宫,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子。

自幼,刘彻便展现出超乎常人的聪慧与早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尤其痴迷于治国理政、军事谋略的故事。

景帝对这个儿子宠爱有加,常将他带在身边,悉心教导。

在刘彻四岁时,被封为胶东王。

一日,馆陶长公主刘嫖将他抱在膝上,笑问:“彻儿,你想不想娶媳妇呀?”

刘彻眨着灵动的眼睛,奶声奶气地回答:“想。”

刘嫖指着身边众多宫女,一一询问,刘彻皆摇头。

最后,刘嫖指向自己的女儿陈阿娇,问道:“那阿娇好不好?”

刘彻眼中放光,兴奋地说:“若能娶到阿娇姐姐,我定要造一座金屋把她藏起来。”

这便是“金屋藏娇”典故的由来,刘彻的聪慧与早熟可见一斑,这番童言无忌的话语,不仅博得了长公主的欢心,也为日后他登上皇位埋下了伏笔。

彼时,汉景帝已立栗姬之子刘荣为太子。

然而,栗姬心胸狭隘,拒绝了长公主刘嫖的联姻请求,使得刘嫖怀恨在心。

她转而与刘彻的母亲王夫人结盟,在景帝面前不断称赞刘彻的聪慧,诋毁栗姬和刘荣。

景帝本就对栗姬的善妒有所不满,加上长公主的不断进言,心中渐渐有了易储的想法。

公元前150年,景帝终于下定决心,废黜刘荣太子之位,改立刘彻为太子。

从胶东王到太子,这一身份的巨大转变,让年仅7岁的刘彻肩负起了国家未来的重任。

他深知自己的命运已与大汉王朝紧密相连,自此更加勤奋刻苦地学习,广读经史子集,研习治国方略,为日后登基治国积累知识与智慧。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16岁的刘彻登上皇位,史称汉武帝。

初登大宝,他便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果敢与抱负。

然而,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太皇太后窦氏秉持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在朝中势力庞大,对汉武帝的施政多有掣肘。

汉武帝渴望大展宏图,推行新政,他任用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积极准备改革。

他们计划设立明堂,彰显天子权威;推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尊崇儒术,以儒家思想统一国家意识形态。

但这些举措触犯了窦氏及保守派的利益,窦氏大发雷霆,下令废除新政,将赵绾、王臧下狱,窦婴、田蚡也被免职。

汉武帝的首次改革尝试,就这样在窦氏的强势干预下失败了,他不得不暂时隐忍,等待时机。

公元前135年,窦太后病逝,汉武帝终于摆脱了束缚,得以全面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重新启用田蚡为丞相,广纳贤才,董仲舒、公孙弘、主父偃等一批有识之士纷纷进入朝堂,为他出谋划策。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思想确立为官方正统思想,设立太学,培养人才,以统一国民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同时,他大力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了让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子弟也可在王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原王国管辖,而归中央直接统辖。

这一举措巧妙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势力,让国家的政治局面更加稳定。

在汉朝的北方,匈奴一直是巨大的威胁。

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骑兵机动性极强,时常侵扰汉朝边境,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

汉武帝深知,若不彻底解决匈奴问题,汉朝便永无宁日。

于是,他毅然决定改变以往的和亲政策,主动出击,以武力扞卫国家的尊严和百姓的安宁。

公元前133年,汉武帝策划了马邑之围。

他派李广、公孙贺、王恢、李息、韩安国五位将军,率领三十万大军,在马邑设下埋伏,企图一举歼灭匈奴主力。

然而,消息不慎走漏,匈奴单于中途退兵,汉军无功而返。

此次行动虽未成功,但拉开了汉朝与匈奴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此后,汉武帝启用卫青、霍去病等杰出将领,展开了一系列对匈战争。

卫青出身低微,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公元前129年,他被任命为车骑将军,首次出征匈奴,便直捣龙城,取得了自汉朝开国以来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打破了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汉军的士气。

公元前127年,匈奴进犯上谷、渔阳。卫青率军出征,采用迂回战术,避开匈奴正面主力,从侧翼突袭,一举收复河套地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直接威胁。

汉武帝在此设立朔方郡,并移民屯垦,加强了对边境地区的控制。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勇猛善战,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

公元前123年,年仅17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姚校尉,随卫青出击匈奴。

他率领八百骑兵,深入敌境数百里,斩杀匈奴两千余人,其中包括匈奴的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俘虏了单于的叔父,战功卓着,被封为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一万骑兵出击匈奴。

他从陇西出发,越过焉支山,深入匈奴境内千余里,与匈奴主力展开激战,歼敌近九千人,缴获了匈奴休屠王的祭天金人。

同年夏天,霍去病再次出征,越过居延泽,经过小月氏,攻到祁连山,大破匈奴,歼敌三万余人,俘虏匈奴王爷、相国、将军等一百多人。

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发起了规模最大的一次对匈战争——漠北之战。

卫青和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寻找匈奴主力决战。

卫青率军与匈奴单于主力相遇,经过激烈战斗,突破了匈奴的防线,单于狼狈逃窜。

霍去病则率军北进两千多里,与匈奴左贤王部遭遇,他率军奋勇拼杀,歼敌七万多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

经此一战,匈奴元气大伤,远遁漠北,“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汉朝取得了对匈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极大地拓展了汉朝的疆域,保障了北方边境的长期安宁。

在对匈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汉武帝将目光投向了西域。

西域诸国位于丝绸之路的关键位置,不仅物产丰富,而且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