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昔景心常念 今谋绿满川? 同商除异议 誓守故园田(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山外吹来的风》最新章节。

可岁月这玩意儿,就像个冷酷无情的杀手,毫不留情地在每个人身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痕迹。真真是转瞬之间,那些如梦似幻的美好时光,恰似奔腾不息的江河,裹挟着泥沙俱下,一去便再也不回头了。我望着远处那片曾经葱郁如今却略显衰败的山峦,心中不禁涌起一阵悲凉,重重地叹了口气。那山啊,早已没了往昔的生机与活力,就像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佝偻着身子,眼神中满是落寞,彻底失去了曾经的精气神儿。再瞧瞧脚下的溪水,哪还有记忆中那般清澈见底,宛如一面被岁月尘封的镜子,浑浊不堪,仿佛被谁蓄意打翻了墨汁,徒留一片灰暗的色调。还有那漫山遍野的树木,一棵接一棵地消失不见,曾经如绿色海洋般的山林,如今就像被顽皮的孩童肆意撕扯的画卷,只剩下寥寥无几的几抹残绿,在风中瑟瑟发抖。每一次回想起这些变化,我的心就像被千万根钢针狠狠扎过,痛得无法呼吸。

咱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心里头装着的全是那些山清水秀的旧时光啊。想当年,我就像那威风凛凛的孩子王,带着一群小家伙在山林间肆意奔跑,那股子欢快劲儿,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山上的野果漫山遍野,红彤彤的山楂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紫莹莹的葡萄宛如串串玛瑙在阳光下闪烁,我们只需轻轻伸手,便能摘下满满一大把,塞进嘴里,那酸甜可口的滋味瞬间在舌尖上炸开,仿佛整个身体都被注入了无尽的活力。还有那鸟蛋,掏出来的时候,还带着一丝温热,那是生命的温度啊,让人满心欢喜。尽管那时日子过得清苦,吃的穿的都远远比不上现在,可心里头却像揣了蜜罐一样甜,每天都沉浸在无忧无虑的快乐之中。如今,看着眼前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的心里就像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交织在一起,既对过去的美好时光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又为如今的改变感到无比的惋惜。但我深知,一味地唉声叹气毫无用处,必须得想办法让这片土地重新焕发出往日的生机,让子孙后代也能领略到我们小时候那令人心醉神迷的绿水青山。

小李听了我的话,脑袋点得像捣蒜一样,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对对对,老大哥您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咱心里跟明镜似的,清楚这责任有多重。”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道:“不过您知道吗,啥时候开始改变都不算晚。您瞧咱们手里这每一棵小树苗,那可都是咱对老祖宗的崇高敬意啊,也是给后代子孙的殷切希望。它们可不单单是树,更是我们与大自然握手言和的见证,是我们向子孙立下的绿色誓言,说什么也不能让它落空!”

“没错没错,咱们这些庄稼人,虽说没读过多少书,识字也不多,但咱心里明白事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老张在一旁连连点头,附和着说,“这树啊,就跟自家的孩子一样,得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今天咱们种下的,不仅仅是树,更是一份深沉的心意,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一份让这山更青、水更绿、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心愿。”

“对呀,咱们得让后辈们明白,这绿水青山,就是咱们取之不尽的金山银山。咱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他们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喝上甘甜的泉水,还能在茂密的树荫下乘凉,听我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我笑着说道,“到那时,他们心里头该有多高兴啊,那种幸福感,比什么都珍贵!” 说着,小李的眼中仿佛已经浮现出那片郁郁葱葱的未来,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夕阳的余晖如金纱般轻柔地洒在村头那棵古老的槐树上,一群乡亲们围坐成一圈,你一言我一语地谈论着田间的琐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今年这麦子长得可真不错啊,看样子能有个好收成。”

“是啊,就是这天气越来越古怪了,老是不下雨,可千万别旱着了庄稼。”

就在这时,一位戴着破旧草帽、眼神中闪烁着强烈求知欲的年轻学者,缓缓拨开人群,站到了中间。他虽然穿着朴素,但手中那本厚厚的笔记本以及浑身散发出来的对知识的渴望,让他在人群中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那带着浓郁乡音、却又极具穿透力的声音,缓缓开口,将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化作了一串串朴实无华却又震撼人心的话语。

“乡亲们啊,咱们这片土地,祖祖辈辈都是靠它吃饭的,可土地也会累啊,就像咱们人一样,干多了活儿也得歇歇脚,需要咱们用心去呵护。你们看看那远处光秃秃的山头,风一吹,黄沙漫天飞舞,咱们辛辛苦苦种的庄稼都被吹得东倒西歪,看着就让人心疼。咱们要是能在那些荒山野岭上,一棵一棵、一排一排地栽上树,那就好比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披风,既温暖又防风,再也不会让风沙来欺负咱们的庄稼了。”

“可不是嘛,树的好处可太多了。” 一位大妈在一旁接过话茬,“我还记得以前村头有棵大树,夏天的时候,大家都在树下乘凉、做针线活儿,那叫一个凉快。”

“没错,树啊,就是咱们庄稼人的好帮手。” 年轻学者接着说道,“它们能阻挡风沙,保持水土,雨水多的时候能把水留住,干旱的时候又能慢慢释放出来滋润庄稼。就好比家里的水缸,旱季的时候也不愁没水喝。再说了,树长大了,既能结出果子,又能砍下来做家具,还能用来烧火做饭,哪一样不是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就是咱们常说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啊!”

“还有啊,咱们村里的娃,每天上学放学,要是路上有片林子,既能遮荫又能玩耍,那该多好啊!” 一位大叔笑着说,“我家那小子,每次路过有树的地方,都要停下来玩一会儿,听听鸟儿叫,捉捉虫子,开心得不得了。”

“是啊,那林子里头,鸟儿欢唱,虫儿低鸣,孩子们的笑声也格外响亮,这才是一个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村子。” 年轻学者的脸上洋溢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老少爷们儿,我跟你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咱们这片土地上,树,那就是咱们庄稼人的守护神,是用金子都换不来的宝贝!你们想想,春天的时候,一排排小树苗就像咱们的孩子一样,一天天茁壮成长,它们大口大口地吸收着二氧化碳,释放出来的全是咱们呼吸所必需的氧气,这空气啊,清甜得能一直沁入心底,比什么补药都管用!”

说到这儿,人群中突然传来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种树?说得倒轻松,那得花多少钱?咱们庄稼人本来就没几个钱,哪有闲钱去干这事儿?” 说话的是村里有名的 “铁公鸡” 王二,他平日里就抠门得很,一分钱都恨不得掰成两半花。

“王二啊,你这话说得就不对了。” 老张皱着眉头说道,“种树花不了多少钱,咱们可以自己育苗,大家出点力,这事儿不就成了嘛。而且,这树长大了,好处可多了去了,以后咱们的庄稼收成好了,日子不就越过越好了吗?”

“哼,我看你们就是瞎折腾。” 王二不屑地哼了一声,“我可不想把钱浪费在这上面,有那功夫,还不如多挣点钱实在。”

“王二,你不能只看眼前这点利益啊。” 我忍不住开口说道,“你想想,要是咱们这儿环境越来越差,风沙越来越大,庄稼都种不出来了,你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咱们得为子孙后代着想啊。”

“子孙后代?他们的事儿他们自己去操心,我可顾不了那么多。” 王二依然固执己见。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劝说王二的时候,年轻学者突然开口了:“王二大哥,你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吧?” 王二愣了一下,摇了摇头。

“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不顾个人的得失,一心只为了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他明白,只有治理好洪水,才能让大家过上好日子。咱们现在种树,就跟大禹治水一样,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恢复生机,让我们和子孙后代都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啊。”

年轻学者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王二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犹豫。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李大爷缓缓站了起来。

“王二啊,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村后面那条小河吗?那时候河水清澈见底,咱们经常在里面游泳、捉鱼,可快活了。后来,上游建了个工厂,废水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变得又黑又臭,再也不能游泳了,鱼也都死光了。你说,这工厂为了赚钱,把咱们的好环境都破坏了,这值得吗?咱们现在种树,就是不想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啊。”

李大爷的话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了大家的心坎上。王二的头慢慢地低了下去,过了一会儿,他抬起头来,眼神中充满了愧疚。

“大家说得对,是我太自私了。我愿意出钱出力,和大家一起种树,为咱们的村子做点贡献。”

听到王二的话,大家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夕阳的余晖洒在每个人的脸上,仿佛为这场关于守护家园的讨论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大家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并肩,用汗水和努力,为这片土地重新披上绿色的盛装,让绿水青山的美好画卷在子孙后代的眼中永远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