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室韦裂帛求唐骑,朝堂修志动天威(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最新章节。

阴山北麓的岩画被融雪冲刷出了赭石色,与沙地中榆枯枝爆出的嫩芽形成了冷暖对冲。

俱轮泊和布雨尔湖水中冰排发出的撞击声里,柳兰的绛紫色花苞刺破了陈年的羊粪层。

室韦诸部的首领都神情凝重,薛延陀的大军突然不期而至,根本无法抵抗。

乌素固部、那礼部族人将战死之人树葬之后,第一次坐在了一起讨论如何生存的问题。

“我们二十五部不能再这样争斗下去了,如今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必须要向大唐求援,

我听说单于都护府的秦都护乃是大唐的驸马,对草原部族十分仁慈,

不如我们组成联盟,推举秦驸马为我们主持公道,如何?”

各部族首领纷纷赞同:“薛延陀的武器比我们强大太多,根本无力抗争,

就算大唐不直接出兵,能给我们提供些武器也好,

我们可以用马匹换。绝不能把祖先的土地让给薛延陀那帮混蛋。”

三月初一,秦浩回到桃源庄,打算动身前往齐州,会会李佑这个小舅子,顺便将翠云带回,

蝶舞多次来信邀请,还让青青在庄里卧底,长久下去也不是个事,还是让翠云自己拿个主意。

青莲想陪着一同过去,被长乐断然拒绝:“信儿都没断奶,怎么?你还想抱着孩子拖累夫君吗?”

望月勇敢的站了出来:“公主,我已经长大成人了,我能肩挑手扛的,肯定能帮上驸马的大忙。”

长乐看着自己这个小婢女,也是有些心疼,对着秦浩叹了口气:“要不你就带着她吧,看把她可怜的。”

秦浩皱了皱眉:“望月,距离可不近,我怕你的小嫩腿都得磨破了,你不怕吗?”

望月鼓足勇气:“驸马,求你了,现在都没人和我玩了,全都逗孩子,就连青青都有了婆家,人家好可怜的。”

“你觉得君买怎么样?我可以做主,公主一定不会反对的。”

望月呆立在当场,难过的扭头望向长乐,豆大的眼泪扑簌簌的掉落。

长乐翻了个白眼:“你能不能正经一些,什么时候了还逗她,她现在啥不明白?去吧,路上也好有个伺候你的,昙娘也一同去。”

房遗玉有些傻眼,上前一步,有些欲言又止,昙娘欢呼雀跃,看向房遗玉的眼神明显带着挑衅。

薛礼晃晃悠悠走了过来,递过来一封书信:“表兄,定好日子了没呀?银环姐说要给我提前准备爱心干粮呢。

对了,有个什么室韦部落的信使来了到庄上,身上还带着伤,说要找你,

这是凉州那边李都督寄来的书信,好像是西突厥为了争夺汗位打起来了。”

秦浩接过书信,快速浏览一遍,眉头一挑:“我就过去,让医学院的人先给他治治伤,好好招待一下。”

薛礼看着这满院的大美人,有些羡慕,扫视到长乐的冷脸时,心中一惊,吐了个舌头跑开了。

回头摸了信儿的小脸,秦浩看了眼青莲:“那你给望月上上课,你出门经验多,

我就怕这丫头遭不了那个罪,断了吧,这么大了,你还惩什么强?”

青莲脸色通红,小声嘀咕:“人家是想给你留的。“

秦浩身子一紧,手上一顿,有些意动,见房遗玉在旁盯着,讪笑道:“师妹,晚上我去陪你,别这么看我了,我怕师父咒我。”

房遗玉这才转忧为喜,拉着昙娘到一旁嘀嘀咕咕。

阿元跑了过来,秦浩一把扛在了肩头:“走,阿耶带你见见梳辫子的男人。”

阿元亲了秦浩一口:“阿耶真好,我奖励你的。”

阿月嘟着小嘴:“阿耶不喜欢我了吗?”

长乐将阿月抱起,往秦浩怀中一丢:“不许厚此薄彼,得一视同仁。”

信使席地而坐,茶水放在旁边的贞观椅上,不停的喝着这有些滋味的水,

样子看着有些滑稽,侍女想笑又怕得罪客人,捂着肚子的样子看着像来了月事。

见秦浩威风凛凛的走了过来,侍女露出八颗牙齿福了个身,

秦浩关心的让侍女下去喝点红糖水,侍女脸一红缓缓退了下去。

信使闻声抬头,见对方脖子上跨坐个金童,怀里抱着个玉女,愣了一下,缓缓站起了身,

心中有些忐忑,难道这是大唐的什么规矩,办事还得送童男童女?

“阿耶,他为什么要坐在地上?为什么要把椅子当成桌子呢?为什么......”

“见过秦都护,我是乞引莫贺咄派来的信使,想求都护出手相救,如今薛延陀......”

-----------------

十日后朝堂之上,房玄龄滔滔不绝的解释着贞观律修订的主要条文,

“陛下,多次修订,共精简了律法条文五百余条,流刑也分为了三个等级......”

李世民听得认真,不住的满意点头,看着殿中李承乾和李泰二人的表情,思绪渐渐飘远。

温彦博大声奏道:“陛下,并州李积去岁在边境推行的屯田戍边政策,得储备军粮三百万石,

此为大功,值得边关推广!臣已在奏折中有所建议......陛下?您还在听吗?”

李世民回过神来,点了点头:“爱卿所奏朕知晓了,还有何事?”

唐临犹豫了一下,也出列开口:“陛下,朝廷推行的均田制改革,去岁核查全国的土地,共发现隐户五万余,

全部重新上了户籍,又可充实国家赋税,臣为陛下贺。”

李世民心中满意:“青雀,此事你有何看法?”

李泰一愣,抬头望了望李世民,开口回道:“父皇,此次括户行动,依所在附籍,免六年租调等政策,虽然取得了成效,

然儿臣觉得,唐律中脱户者,家长徒三年,地方官员若未察觉,将按脱漏数量治罪,

这等律法虽是威慑,却也有不妥之处。这种长期以来因战争、土地政策所导致的现象,

非是一朝一夕便可纠正,必须要长期导向,并为地方官员的成果进行奖励。

令百姓心生归附之感,官员心生主动之念,方为长治久安之策。”

李世民大喜,看着李泰心中五味杂陈,又看向李承乾开口:“太子如何看?”

李承乾想起父皇派人将灵堂砸烂的一幕,心有余悸,

“儿臣觉得四弟所言颇为有理,然律法既已制定,便需严格执行,不可朝令夕改,否则地方官员必有慢怠之举。”

长孙无忌听着二人的回答,望向了打酱油的李治,使了个眼色,

却不想李治毫无反应,径自呆呆的站在那里,不知想着什么心事。

“便按魏王的提议,略有整改,五年后再看结果吧。”

群臣见李世民的态度,都左右扫视,看看李承乾,又瞧瞧李泰,愈发觉得气氛诡异。

侯君集见太子被魏王压制,赶忙奏道:“陛下,西突厥争夺汗位发生内乱,两派相互攻伐激烈,

臣建议陇右各部警惕起来,暂停与其互市。只是大唐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