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李靖挂帅讨吐谷,君集醉语怨兵权(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贞观逆旅:归乡之途》最新章节。
吐谷浑战事不利,那伏允竟比颉利还要不堪,露头就跑,一退便扰,真是烦不胜烦啊!”
长孙神情稍缓:“这等军国大事,臣妾能懂个什么?为何不与众位将军商讨一下?”
“朕征讨天下之时,少有败绩,又不是不通军事的君王。
吐谷浑之地环境恶劣、补给困难,主帅须具备稳中求胜,能随机应变,又要胆大心细,有大战略之人方可胜任。”
长孙挑眉:“侯君集乃是兵部尚书,不可领兵吗?”
“朕想起侯君集诬告李靖之事,可知其心性有些狭隘,虽勇猛足够,可其性矫饰,好矜夸,难以协调多路军马,
若是独领一军灭一小国尚可胜任,吐谷浑地域不小,朕思来想去,还是需出动大军,他不适合。”
“二郎不会是想让药师挂帅出征吧?”
李世民脸色一红,叹了口气:“朕先前曾亲口答应药师,东突厥乃是最后一战,毕竟年岁大了。
药师有意正则领军,可其军中威望不够,风险太大,朕无法完全放心,真是头疼的紧啊!”
“二郎何不问问玄龄?若果真此战离不开药师,臣妾相信但凡身体可行,药师绝不会推辞,怕是二郎又拉不下脸面吧?”
李世民讪讪笑道:“还是观音婢最了解朕,别无他法,朕让高福去与玄龄透个话,看他能如何相劝。”
-----------------
道政坊潞国公府,侯君集不停喝着闷酒,贺兰楚石宽慰道:“岳丈大人何故闷闷不乐?”
仰头喝干杯中酒水,侯君集叹了口气:“吐谷浑战事不利,可陛下没有与老夫讨论战事,看来还是不相信老夫的领军本事啊。”
贺兰楚石有些不解:“岳丈掌管兵部,何必非要领军出征,出谋划策不也一样能得到陛下的重用吗?若万一不利,岂不得不偿失。”
侯君集眼神不善:“连你也觉得老夫不行?”
贺兰楚石连忙赔笑续上酒水:“小婿不是那个意思,战场之上风云变幻,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能保证次次都能得胜呢?
岳丈掌着兵部,只需在朝中运筹帷幄,若胜,岳丈亦是有功之人,何苦非要去那战场之上受那份罪。”
侯君集重重撂下酒杯,似有了醉意,猛然起身:“运筹帷幄?东突厥之战,老夫协助陛下制定战略,也是殚精竭虑,何曾有过什么功劳?
自隋末与陛下征伐各地,历经百战,破刘武周、败王世充,哪次老夫不是身先士卒,才有了今日的地位。
然陛下始终不曾让老夫独领大军,始终还是不信老夫的军事之能啊!之前又让老夫与李靖学习兵法,皆说明陛下认为老夫兵法不精。
如今这吐谷浑战事,本是我建立更大功勋的绝佳机会,可陛下……”
重重叹了口气,颓然坐下:“却连与我商议战事的机会都不给,这让我如何心安?”
贺兰楚石见状,连忙起身走到侯君集身边,轻声劝道:“岳丈,您有些醉了,且消消气。陛下圣明,定是有所考量。
您看,这朝中事务繁杂,您身为兵部尚书,责任重大,若是连您都亲自上阵,那这朝中的事务岂不是要乱套?
而且,这吐谷浑战事也并非仅靠一两个人就能解决的。”
侯君集双眼迷离,嗓音愈发低沉:“贤婿,你不懂,玄武门之事,还是我坚定了陛下的信心,
若非我在太极宫内部署兵力,切断了隐太子与外界的联系,焉能有今日之局,
却不想陛下将尉迟恭那老匹夫列为首功,老夫心有不甘哪。”
贺兰楚石手上一抖,酒水洒到了酒杯之外,小声开口:“岳丈,您真的醉了,这等话岂能轻易出口啊!”
侯君集意识到自己有些说多,再转头时,脸上已恢复了平静,双眸中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痛苦。
“朝堂上那些腐儒只会盯着兵部的账册指手画脚!若不亲临战阵斩将夺旗,纵有万般韬略,谁人肯服?
你当尉迟恭之前为何能在朝中颐指气使?还不是在讨伐王世充时救出陛下,又击败单雄信让陛下脱离险境!
这世道,文官靠笔杆子,武将要靠马蹄子!唉,不说了。”
二人一阵沉默,贺兰楚石让人端来茶水,边倒茶边小声开口:“岳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尉迟将军如今不也身赴外地了吗?还何必耿耿于怀呢,您如今身在朝堂,大权在握,太子都不得不有所依仗呢。”
侯君集脸色渐缓:“太子最近倒是安分。”
“唉,岳丈有所不知,汉王解除禁足之后,常来东宫与太子演练突厥战法,披甲执槊时高呼‘可汗万岁’,这般张扬,若传了出去……
小婿想着,岳丈若能规劝太子收敛锋芒,既全了君臣之义,又显岳丈辅佐之能。”
“辅佐?”侯君集冷笑一声,酒气混着郁愤喷薄而出:“老夫半辈子在尸山血海里挣来的爵位,倒要靠着哄孩童的玩闹来固宠?
罢了罢了,你先回去吧,我自有分寸。”
-----------------
次日上朝,房玄龄看着李靖笑着开口:“药师,可是廉颇老矣?”
李靖挑眉道:“玄龄何意?”
“唉,陛下头疼吐谷浑战事,深夜遣人将老夫从床上叫起,不过是拉不下自己的脸面,药师如何不知?”
李靖叹了口气:“才灭东突厥,再战吐谷浑,身体倒不是问题,正则曾劝过我,只恐功高盖主啊!”
房玄龄摇了摇头:“陛下乃是圣主,药师不必多虑,此等大功必能名垂青史,正可趁战事完结,功成身退,正则不也让你退休吗?”
李靖心中一动,似是被名垂青史四个字打动,点了点头:“那玄龄给陛下透个话吧,我没意见。”
朝堂上各方奏报完毕,李世民看着安静的朝堂,朗声开口:“慕容氏趁隋朝大乱占据四州,朕本欲安抚和平相处,故派赵德楷出使,不想却被扣押至今,
朕身为天可汗,本不屑以天威压人,小派兵马教训一番,然其依然不思悔改。
其以为利用游牧袭扰的战术,让唐军疲于奔波,便能安枕无忧,
朕经慎重思考,决定狠狠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对其发动灭国之战。
传朕旨意,李靖担任西海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为积石道行军总管,
李道宗?为鄯善道行军总管,李大亮?为且末道行军总管,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李道彦?为赤水道行军总管,
薛万均、薛万彻统率本路人马皆听从调遣,共发兵十万,务必将慕容伏允给朕带回大殿受审。”
扫视一番群臣,见无人反对,看向李靖声音温和:“药师,吐谷浑地理特殊,朕恐又如之前无功而返,
只得再次派你出征,朕答应你,这是最后一次,朕这回是对爱卿食言了。”
李靖沉思片刻,开口道:“陛下,微臣敢不用命,不过若为灭国之战,臣请旨将安北郡公调到臣身边参与军机,另准臣临机决断之权。”
李世民看着李靖严肃的表情,点了点头:“准卿所请,整顿兵马,即刻出征,记住,不滥杀、重招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