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花馍寄春风(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奇异乡村》最新章节。

清明雨细得像六奶奶纺的苎麻线,缠在赵小麦新扎的柳枝斗笠上。她蹲在灶房门槛,看六奶奶用老酵头揉面。面团在粗陶盆里起伏,泛着三十年枣木案板磨出的油光,每一道褶皱都藏着《齐民要术》里失传的蒸饼方。

"面要听声儿。"六奶奶布满老茧的手掌拍打面团,溅起的粉雾里浮着旧时光,"你爷在时,能揉出《山家清供》里的百禽鸣——"话音未落,灶膛里蹦出个焦黑的《笑林广记》面人,原是王瘸子偷塞的"笑声酵头"失了灵。

赵小麦噗嗤笑出声,指尖沾了面粉去点老太太的颧骨:"您这儿还藏着胭脂呢!"六奶奶佯装要打,腕间褪色的桃木镯却先颤起来。那是三十年前村里闹饥荒,她用最后半升黍米跟游方郎中换的,镯芯刻着《救荒本草》的槐花秘方。

村口老槐树下,异乡客正在修葺风雨亭。他不用一根铁钉,全凭《营造法式》里的榫卯口诀。青衫袖口磨出的絮像柳絮,随凿子起落间飘成《月令粹编》的雪。玲娜贝儿分娜举着手机支架凑近直播,镜头却被林技术员挡住——他抱着一摞泛黄的《蚕桑萃编》,页脚粘着干枯的桑叶标本。

"这段榫头叫'燕尾怜春'。"异乡客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刨花卷里的木纹,"你父亲当年在此处刻过《耕织图》。"林技术员指尖抚过梁柱,触到一道极浅的犁痕,恍惚看见二十年前父亲在暴雨里抢修粮仓的背影。

晒谷场西头传来叮当脆响。王瘸子用报废的犁铧改造成饸饹床子,正给孩子们压"二十四节气面鱼"。铁模磕碰间迸出《吕氏春秋》的农谚,面鱼儿在沸水里翻腾成《夏小正》的星宿图。马仙姑捧着青瓷碗来讨面汤,碗底釉色间游着条《陶说》里记载的幻影鱼。

"尝尝俺的'量子臊子'!"王瘸子舀起一勺菌丝肉酱,浇在面鱼上竟浮现《养余月令》的微型耕织图。孩子们追着碗里游动的黄牛投影跑,撞翻了周主任晾晒的《本草纲目》药草标本集。

赵小麦捧着六奶奶蒸的"十二花神馍"走来。面塑牡丹瓣上凝着蜂蜡染的曙红,竹叶青描的荷叶边还粘着《北山酒经》的曲香。最绝的是藏在莲蓬里的枣泥馅,咬开会流出《膳夫经》记载的蜜露。

"这才是正经吃食!"六奶奶拍开王瘸子想偷塞笑声酵头的手,眼角的皱纹却跟着灶火跳起秧歌。老太太突然扯住赵小麦的麻花辫:"给你留了剂嫁妆面——你娘怀你那会儿,就爱捏《东京梦华录》里的酥蜜食。"

斜雨忽急,众人挤进风雨亭避雨。玲娜贝儿分娜的汉服广袖成了临时雨棚,林技术员用《河防通议》残页给孩子们折纸船。异乡客默默点燃松烟墨,烟气在梁柱间盘成《林泉高致》的山雾,裹住了二十年前刻在横梁上的小字:"穗满仓,盼卿归。"

"当年你爹在这刻字时,手抖得像我蒸坏的面雁。"六奶奶突然出声,枯枝似的手指划过林技术员掌纹,"他那会儿刚接到调令要去修三峡,你娘抱着你在灶房哭湿了三笼屉花馍。"

雨珠顺着亭角铃铛坠成珠帘,赵小麦看见林技术员喉结动了动。他忽然起身从行囊掏出个油纸包,层层揭开是半块风干的《饮膳正要》雕花面点——二十年前离乡时,母亲塞在他行囊里的"一路平安馍"。

玲娜贝儿分娜的直播间突然安静下来。镜头扫过老人孩子围坐分食花馍的场景,弹幕飘过句:"想起外婆的槐花麦饭"。王瘸子破天荒没讲笑话,只把笑声酵头掰碎了泡进面汤,蒸腾的热气里浮出他早逝妻子最爱的《中馈录》糖霜梅。

暮色初临时,赵小麦跟着六奶奶学点红。胭脂是用凤仙花掺着《广群芳谱》的露水调的,点在面雁眼睛上,恍惚便有了灵性。老太太突然哼起荒腔走板的《豳风》,跑调处恰似当年饥荒时哄婴孩的眠歌。

"小麦啊..."六奶奶的声音突然浸了雨气,"这些花样等你出嫁那天..."话没说完,灶膛突然爆出个笑声酵头,把面雁熏成了《笑府》里的滑稽胖鹅。老太太举着烧火追打王瘸子,桃木镯在火光里映出三十年前的新嫁娘。

异乡客独坐重修好的风雨亭。他袖中滑落半片褪色的红纸,隐约可见"宜室宜家"的残墨——是二十年前某对新人慌乱中遗落的婚书。指尖抚过新刻的"燕尾怜春"榫卯,木纹里忽然渗出丝甜香,原是赵小麦悄悄塞在梁上的枣泥花馍。

夜雨停歇时,林技术员在老槐树下埋下半块平安馍。月光透过新叶的间隙,在地上写满父亲当年用烟斗烫在《河渠书》边的批注。玲娜贝儿分娜的汉服水袖晾在竹竿上,滴落的水珠敲打着周主任晒药草的铜盆,奏出支不成调的《山家清供》食单。

赵小麦枕着菌丝襦裙躺在谷堆上。六奶奶硬塞的嫁妆面在怀中发着微温,恍惚听见母亲留在襁褓里的呢喃:"面引子要传三代才够香..."忽然有青衫衣角扫过面颊,异乡客留下本《南方草木状》,书页间夹着朵二十年前的新娘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