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合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太平天国之东方醒狮》最新章节。

话说萧云骧前往重庆府衙,途中麻文权与之告别,前往善堂(医)。善堂专为西军军人、家属及普通平民治病疗伤,萧云骧此前已安排他负责此事。

几人进入府衙,径直前往原郑知府的书房。此处如今已成为萧云骧议事办公之所。

萧云骧首与郭实腊展开谈判。西军衙门可在重庆城划出一块地,供其建教堂,但建堂费用需郭氏自付。

教堂仅能传播新教,不得传天主教,且传教活动限于教堂之内。

至于建堂资金的来源,萧云骧早已为郭实腊指明一条出路:利用其在西方的人脉,召集西方专业人员到西军政府兴办的学校任教。凡通过考核者,西军政府将付给郭实腊每人一百五十两白银作为报酬。

招聘侧重于医学、数学、物理、化学、军工、机械、造船、天文等专业技术领域人才。西方教职工的年薪,西军政府开至每人二百两白银。

要知道,在此时的满清,年收入达四十两白银的家庭,便算小康之家。

同时,郭实腊需利用其在港督和新教的影响力,送西军一百名孩子赴英国留学。

其中五十名先入英国达特茅斯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再择优送往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深造;另五十名则送至普利茅斯大学学习。前者培养海军初级军官,后者培养高级军官;普利茅斯大学则专为英国海军培养造船人才。

相关费用由西军政府另行支付。

郭实腊虽厌恶萧云骧以纯商人视角,谈及上帝之神圣事业,但对萧云骧给出的优厚条件又心动不已。

若能招来一百名符合西军政府要求的西方人才,他便能获一万五千两白银,足以修建教堂。

双方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以每名西方专业人才两百两白银的价格成交。

萧云骧让郭实腊手按圣经,以上帝之名发誓,务必尽心竭力将西军孩子送至指定学校学习。双方以中、英两种语言拟定合同细则,随后签字画押。

与郭实腊签约后,萧云骧单独留下阿尔弗雷德·克虏伯。

房内仅剩二人。萧云骧略作思索,拿起一根鹅毛,蘸上墨水,在一张大宣纸上写写画画。

阿尔弗雷德瞧见萧云骧用德文写下“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接着便是各项工艺制作方式、工序流程及炼钢炉结构等内容。

彼时西方主要的炼钢工艺是皮尔森法,此乃英国铁匠亨利·科特于1784年改进之法,在19世纪40年代广泛应用。

该法将生铁置于特制炉中,通过人工搅拌去除多余碳,生成熟铁。虽能产出比生铁更纯净、更宜锻造之物,但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而萧云骧所写的,正是现代炼钢法的起源——英国工程师亨利·贝塞麦于1856年发明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贝塞麦炼钢法)。该法首次解决大规模生产液态钢问题,冶炼速度快,可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男人至死是少年”,诚哉斯言。后世短视频时代,如非洲奥德彪运香蕉、修牛蹄马蹄、锻刀大赛、荒野独居这类与日常毫无关联的视频,在中国互联网上莫名火爆,皆因男人心底那一抹少年情怀。

萧云骧亦然。前世他除热爱钓鱼外,还常关注一些稀奇事物。

大学时,他曾在网上与人争论西方排队枪毙战术,为证己观点,将西方炼钢、枪炮、战术的发展历程及技术要点研究了三天。

但与人对线之时,还是被对方胡搅蛮缠的战术打的大败亏输。他在电脑前足足气了三十秒,便被电话里小师妹甜美的声音勾出宿舍,相关资料早被他忘得干干净净。

未曾想,这一世他凭借超强的记忆力,翻出脑中这份资料,有了装逼的资本。

尽管萧云骧写的只是概述,但阿尔弗雷德本就是炼钢行家,只需点出关键要点,他便能判断其可行性与优劣之处。

况且此炼钢法本就是三年后亨利·贝塞麦所发明,当下并无技术壁垒。

随着萧云骧的笔落,一份详尽的酸性底吹转炉炼钢法跃然纸上。不仅炼钢炉的结构与尺寸被他潦草勾勒出来,甚至连工艺细节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