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推诿(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合鸣》最新章节。

五王爷赵德宗 端起桌上的茶杯,指尖轻轻摩挲着杯沿,目光缓缓扫过面前的几人。烛光映在他们的脸上,忽明忽暗,显得神情阴晴不定。他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寒意:“赵希若仗着陛下的支持,硬是把军费改革推了下来。可这事要是真让她办成了,咱们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他顿了顿,放下茶杯,茶水在杯中荡起细微的涟漪,映出他眼中一闪而过的冷芒,“各位有什么想法?”

站在他身旁的是心腹谋士李元。此人身形瘦削,穿着一件灰色长袍,眉间常年带着一抹忧色,此刻更是紧锁眉头,似乎在脑海中飞快地权衡着局势。沉默片刻后,他率先开口,声音低沉而谨慎:“王爷,赵希若这一手确实狠。她若成功推行军费改革,咱们在军队里的根基恐怕要动摇。那些依附咱们的将领,怕是要被她清理出去,这事绝不能让她顺顺利利办成。”他抬起头,目光坚定地看向赵德宗,显然早已下定决心要阻止此事。

赵德宗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另一位谋士张宏。张宏是个精于算计的人,身形不高却气度沉稳,脸上常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此刻,他微微一笑,慢条斯理地说道:“王爷,李大人说得没错。不过,咱们不能明着跟霁公主对着干,那样只会惹陛下不快。她如今是陛下的红人,咱们得在暗处下手,找她的破绽,或者给她制造点麻烦,让她的改革推行不下去。”他的声音轻柔却带着一股狡黠,仿佛早已胸有成竹。

赵德宗眯起眼睛,手中的茶杯轻轻一晃,茶水微微晃动,似乎在映衬他内心的波澜。他沉声道:“具体该怎么做?”语气中透着一股期待,显然对两人的建议颇为重视。

李元上前一步,声音压得更低,几乎像是耳语:“王爷,军队是咱们的根本。咱们可以从内部入手,挑动一些将领对改革的不满。那些中低层的头目,最怕的就是被裁撤,咱们稍微煽动一下,他们自然会跟赵希若对着干。只要军中乱起来,她的精兵简政就推行不下去。”他眼中闪过一丝冷光,显然已经想好了具体的操作步骤。

张宏接过话头,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不仅如此,咱们还可以利用北乌国那边做文章。边境最近不太平,咱们可以派人暗中挑起点冲突,让朝廷不得不增加军费开支。到时候,赵希若的改革方案就会显得不切实际,陛下自然会动摇对她的信任。”他微微一笑,语气中带着几分得意,仿佛已经看到赵希若失势的那一刻。

赵德宗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他放下茶杯,双手交叠在膝上,沉吟片刻后说道:“好主意。李元,你去联络军队里那些靠得住的将领,悄悄散布些消息,让他们知道赵希若的改革会动他们的饭碗。张宏,你负责边境的事,找几个信得过的人,动作要快,但不能露出马脚。”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显然已经下定了决心。

两人齐声应道:“是,王爷。”他们的声音虽低,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执行力。

密室内的气氛稍稍缓和了一些,赵德宗端起茶杯,又轻轻啜了一口,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夜风吹过,窗棂发出轻微的响声,窗外黑漆漆的夜色中隐约可见几棵枯树的影子,在风中微微摇晃。他放下茶杯,长长地吐出一口气,心中暗道:“ 希若,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密室的烛光微微跳动,映得他的身影愈发深沉。

清晨的军营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空气中带着一丝湿冷的寒意。校场上,士兵们列队站立,身上的盔甲在晨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队列整齐得如同刀刻一般。赵希若一身戎装站在高台上,深蓝色的战袍在风中微微摆动,腰间佩剑的剑鞘在阳光下反射出一抹寒光。她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下方的将士,身后站着几名副将,个个神情肃穆。今天是军费改革的第一步——精兵简政的选拔正式开始的日子。

校场四周的旗帜随风猎猎作响,上面绣着弼麟国的龙纹图案,透着一股威严。赵希若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然后声音清朗而坚定地开口:“将士们,今日起,我们要推行精兵简政。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锅,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军队不在乎人多,而在乎人精。我们要从下而上,且从上而下开始筛选,让有能力的人站出来,带领大家保家卫国!”她的声音洪亮而有力,传遍整个校场,甚至盖过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

台下的士兵们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地落在她身上。阳光洒在他们的脸上,映出一张张坚毅或疑惑的表情。赵希若知道,这番话听起来振奋人心,但实际操作起来,必然会触动不少人的利益。她转身看向身旁的副将李将军,低声道:“李将军,选拔的事宜就交给你了。从下面开始,能者上,庸者下,绝不能徇私。”她的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将军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汉子,脸上带着一条从左眉斜划到下巴的刀疤,透着一股久经沙场的彪悍气息。他抱拳应道:“是,霁公主。我一定按您的要求办,保证公平公正。”他顿了顿,又压低声音补充道,“不过公主,有些老兵恐怕会有怨言,您得有个准备。”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担忧,显然对即将到来的阻力心知肚明。

赵希若点点头,目光坚定如铁:“我知道会有阻力,但这正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军队里冗员太多,养着些尸位素餐的人,只会拖累大家。选拔的标准要严格,武艺、智慧、品德,一个都不能少。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国家,甘愿奉献,报效国家。”她转过身,背对李将军,目光再次投向校场,语气中透着一股决然。

李将军领命,转身走下高台。不一会儿,校场上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选拔正式开始。士兵们被分成几组,有的走向比武场,有的被带到一旁接受智慧考核,还有的被围在一起回答战场应变的难题。赵希若站在高台上,双手背在身后,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阳光洒在她脸上,映出一抹坚毅的神色,风吹过她的发梢,带来一丝清凉。

选拔持续了一整天,校场上喊杀声此起彼伏,兵器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赵希若不时走下高台,亲自查看进展。她看到一个年轻士兵在比武中连胜三场,拳脚凌厉如风,忍不住点头称赞:“这小子不错,有股狠劲。”又看到一个头目在智慧考核中应对从容,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她心中暗自满意,嘴角微微上扬。到了傍晚,第一批名单初步拟定,几十个小头目被选了出来,个个都是军中的佼佼者。

自此,人员精简提炼,已经拉开了帷幕了。改革核心,还是要重塑指挥和战斗体系,那些无法服役的将领也好,士兵也好,赵希若设计好了退役补偿。这个补偿看起来现在压力很大,但是留下来的士兵和将领,战斗力应该会比以前更强。不仅如此,公开招募精兵的告示也已经在写了,不日将会公开,用比较优越的条件,才能吸引更多强有力的战斗成员。

夜幕降临,赵希若回到帐中,点亮桌上的油灯。昏黄的灯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几分疲惫。她摊开一卷地图,拿起笔,在上面勾画着军队的部署,心中默默盘算:精兵简政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优化军费分配,确保每一两银子都用在刀刃上。她揉了揉眉心,指尖轻轻按压着太阳穴,疲惫却掩不住眼中的光芒。帐外传来士兵巡逻的脚步声,低沉而规律,她抬头望向帐篷顶,喃喃自语:“这只是开始,五王爷,你会怎么出招呢?”

夜色渐深,五王爷赵德宗的王府内依然灯火通明。密室外的走廊上,侍卫们站得笔直,手握长矛,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四周。密室内,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茶香,赵德宗坐在主位上,手边放着一盏刚泡好的茶,热气袅袅上升。他的对面,李元和张宏分坐两旁,桌上摊着一张军营的简略地图,旁边还有几封密信,显然是刚从外头送来的。

赵德宗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叶,目光却冷冷地落在地图上。他开口道:“赵希若今天在军营里搞什么精兵简政,选拔已经开始了。你们那边进展如何?”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悦,显然对赵希若的动作颇为不满。

李元微微欠身,恭敬地回道:“王爷,我已经派人联络了军中几个靠得住的将领,都是咱们这些年拉拢起来的。他们一听说赵希若要裁撤冗员,个个都坐不住了。我让人悄悄散布消息,说这次改革是要拿他们这些老兵开刀,替换成赵希若的亲信。现在军营里已经有些风言风语了,那些中低层的头目人心惶惶。”他顿了顿,嘴角露出一抹冷笑,“只要再加把火,他们自己就会跳出来跟赵希若对着干。”

赵德宗点了点头,目光转向张宏:“边境那边呢?”

张宏微微一笑,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慢条斯理地说道:“王爷,边境的事已经安排好了。我找了几个信得过的人,都是北乌国那边的细作,平时就混在边境的商队里。这两天他们会动手,烧几座村庄,再留下些北乌国的兵器和旗帜,伪装成北乌军的小规模入侵。消息传到朝廷,赵希若的军费改革必然会受质疑。”他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到时候,咱们再推波助澜,说她的精兵简政削弱了边防,陛下自然会动摇。”

赵德宗听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意。他放下茶杯,双手交叠在膝上,沉吟道:“好,就按你们说的办。李元,你继续盯着军营那边,别让赵希若察觉到咱们的动作。张宏,边境的事要做得干净利落,不能留下任何把柄。”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李元抱拳应道:“是,王爷。我会亲自盯着,确保万无一失。”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显然对自己的安排颇有把握。

张宏也点头附和:“王爷放心,我挑的人都是老手,干这种事轻车熟路。北乌国的‘入侵’会在三天后传到京都,到时候赵希若的麻烦就大了。”他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赵德宗靠回椅背,长长地吐出一口气,目光深邃地望向窗外。夜风吹过,窗棂发出轻微的响声,窗外的树影在月光下摇曳,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他端起茶杯,又轻轻啜了一口,喃喃道:“赵希若,你想动我的根基,那就看看谁笑到最后。”茶水入口微苦,他却毫不在意,只是静静地盯着烛火跳动的影子,陷入沉思。

密室内的气氛渐渐缓和下来,李元和张宏低声交谈着具体的细节,桌上密信的字迹在烛光下显得模糊不清。赵德宗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节奏缓慢而规律,显然在脑海中盘算着接下来的每一步棋。

几天后的朝会上,金銮殿内的气氛依然凝重。皇帝赵恺渚坐在龙椅上,脸色比前几日更加苍白,显然身体状况愈发不佳。礼部尚书再次站了出来,手持一封新送来的书信,声音中带着几分不安:“陛下,这是北乌国的回信,请您过目。”吏部尚书的手有点发抖,估计这封信内容有点不太好看。

皇帝接过书信,轻轻展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北乌国与弼麟国世代交好,从未有攻击贵国边境之举。贵国所言边境冲突,皆为谣传,实属无稽之谈。望贵国明察,勿因小人挑拨,伤了两邦和气。”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傲慢,仿佛完全不把弼麟国放在眼里。

皇帝越看越怒,胸口剧烈起伏。他猛地站起身,将书信狠狠掷于庭下,怒喝道:“你们看看,北乌国竟敢如此嚣张,视我朝如无物!欺我弼麟国无力吗?”他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带着无尽的愤怒,双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