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感谢将军的好意(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三国:开局触发被动自爆系统》最新章节。
“李严、伊籍,以及马谡的名字我也耳熟能详,均堪称一州的优秀治理者。
然而,我所统领的地盘尚且有限,恐怕只能以太守的身份邀请几位了!”
听到寇封如此直接提出给予太守职位,尽管大家都知道他爱惜人才、善待下属,但几位仍不免感到震撼。
要知道,寇封眼下也只有区区五郡之地,他们刚一投靠就受到了这样的重视。
这一瞬间,一股深厚的信任之感油然而生。
见状,一旁的刘伯温则带着笑意说道:
“诸位英才来投,家主公极为欢喜,我等用人之际绝无猜忌之心。
今后诸位还望多出力相助啊!”
刘伯温的话语落定,几人回过神来,纷纷向他行礼:
“您就是那位名震四方,凭一条妙计便安定荆南之地的刘基刘军师吧,真是闻名已久,钦佩至极!”
在彼此一番友好的交流后,马良等四人随后被寇封邀请进了官府。
这也是寇封首次接纳这样高级的人才,这或许意味着他早先不惜重金寻求良驹之举已初见成效。
当然,提到甘宁,他是由寇封亲自发出讯息邀请的,故不应视为自行前来归附的个案。
随着马良、马谡、李严与伊籍四人的加入,寇封麾下终于汇聚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文官力量,虽然相较于曹操麾下的核心智囊团如荀彧、程昱、荀攸、贾诩和已故的郭嘉而言尚有差距,
尤其是在郭嘉逝去之后,剩下的四位顶尖策略家,
但加上日后加入的司马懿,则刚好能再次组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团队。
虽然这些新人不及荀彧那样的顶级智者,但他们比起曹操阵营中二流的角色如陈群、满宠等人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尤其有刘伯温这个实力派坐镇,更是不用担心会在智斗上落后于人。
因此,四位才子正式效忠后,寇封立即下令摆酒设宴,以表庆祝之意,同时安排好每个人的官职事宜。
说到这一点,目前寇封尚未从汉帝刘协处获得正式任命,仅为一个江夏地区的太守而已。
所以,不久前刘伯温建议派遣使者前往许昌,求见皇帝,寻求官阶晋升的机会。
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官方地位,也出于对外形象考虑,毕竟仅仅作为一个普通地方官员似乎不够妥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早在上个月,寇封便委托使者带着大量荆楚出产的稀罕物品及本地名流的艺术作品北上进贡。
虽然这样做对财政并不构成负担,但是能够达到良好的政治效用却是不容忽视的。
而曹操虽为实际掌权者,但对于皇帝授予官衔等事务,还是尊重皇帝本人意愿的。
况且,对于那些与曹操作对的人或力量予以支持显然更加符合汉帝刘协的利益取向。
就像我们看到的那样,即使是对抗曹氏势力的江东两兄弟孙权与孙策同样也被加封了相应的头衔,例如吴侯等。
......
“今日得四位俊彦光临,实为我的荣幸,来,干杯!”
看见寇封落座举杯,展现出的不仅是领袖的风范还有待人的诚恳和宽厚,马良一行四人也都心满意足。
他们选择投靠寇封并非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作为世代传承的大族,在动荡时局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尤为关键,就如同 ** 一样,必须正确地预测最终能统一全国的是哪个力量。
只有选择正确的一方,才能保障家族利益最大化。
例如诸葛亮家族,在历史记载中,成员分别依附了曹魏、蜀汉与东吴三方,这样一来,无论最终哪一方成为胜利者,诸葛家总能在战乱后保留一线生机。
如此,家传血统,也能得以延续。
然而这次,马良和马谡两兄弟同时选择效忠寇封,足以见证马氏族人是孤注一掷地将全家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若非全然的信任和支持,又怎么会双双前来效力?
至于李严和伊籍,则都是来自荆州的普通读书人,没有马家兄弟背后的大家族支撑。
因此,他们在选择效忠对象时,并不存在家族势力的束缚。
饮过几轮酒后,寇封面带微笑地道:
“李严不仅精通兵法也深晓文学,我考虑派你驻守桂阳,并自招募兵士万人,去征讨五溪蛮,随后将罗成暂调往零陵!”
“马良则在内政策略方面颇有才华,因此决定任命他为长沙郡太守,魏延亦将调至其麾下指挥万兵,以监视来自江东的威胁。”
“年轻的马谡可暂居武陵郡太守之位,我们会将陈到召回。
虽说我益州刘璋实力虽微,但仍需保持警惕。
马谡也应当借机会在此多锻炼一番!”
“伊籍因外交才能卓着,先让他出任江夏郡丞,伴随我左右,几位认为如何呢?”
寇封话毕,四位听众个个喜形于色,心中亦感惊愕。
这样的分配显然是充分理解并充分利用了各人的特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