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多林能态循环(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强人记事》最新章节。

强:我好像明白了,如果星体的质量继续增加,外部就会变成“虚面态”的等离子体,内部变成的“曲线态”的等概率云。

梦:看看,多么简单,你把恒星都捏出来了。这个状态的恒星就是稳定的恒星,就是太阳。

强:我继续捏好了。比太阳再增加质量,外部是“曲线态”,内部是“平线态”,还是恒星吗?

梦:这个状态,你们称“新星”。

强:虚面态+曲线态的恒星内部是核聚变,曲线态+平线态的新星内部是什么反应?

梦:也是核聚变。区别是恒星内部的核聚变是铁元素以下的核聚变,新星内部的核聚变可以超过铁元素的制约。

强:为什么能行内部的核聚变不能超过铁元素?

梦:跟铁元素的的质量有关。还记得我之前讲过物质弯曲空间的原理吗,当物质超过阈值,空间弯曲的性质就会有漏斗形变成草帽形,而铁元素就是这个分界限。铁以前的元素可以在“曲线态”的能级下发生反应,铁以上的元素需要“平线态”的能级才能打破草帽的边界,发生大元素的聚变反应。

强:“超新星”为什么会爆发呢?

梦:“平线态”的能级已经可以打破草帽的边界,所以核聚变会一直的反应下去,使原子核的密度越来越大。没有了草帽边界的限制,原子靠得越来越近,电子被彻底压碎,转变为中子和微中子,微中子逃逸,就只剩下了中子。在电子重组的过程中,(强-弱)链接大量转化为(强-强) 链接,极大增加了内侧空间的曲率,表现是吸收能量。而电子的消失又释放了原子核内的空间,物质极速塌缩,是物质从“超线”的能态转变为“超体”的能态。这个过程就是超新星爆发。

强:超新星爆发后为什么不是进入“波线态”或“虚线态”,而是跌落至“超体”呢?

梦:因为决定物质存在的是能态,当超弦场能级的作用大时,物质质能和曲率的作用就处于弱势;当物质密度增加,曲率和质能就相应增加并占据主导,那么超弦场的作用就处于弱势,物质跨越“超弦”直接进入“超体”。

强:是否存在“波线态”和“虚线态”的“夸克星”呢?

梦:是存在的,但不是以常规的星体存在。

强:是什么?

梦:处于亚黑洞的“黑洞星”。具体情况我们在黑洞的章节再讲。

强:我一直有个疑惑,电子为什么能占据比原子核更大的空间?

梦:因为电子是弱质子,电子的结缔一半在内层空间,一半在外层空间。我在“物质2”中讲过,超弦的结缔作用是相等的,Q*Λ强=R*Λ弱=W*Λ微,弱轭力远远小于强轭力,所以弱轭力产生的曲率Λ远远大于强轭力的曲率Λ。而且强轭力的作用使电子结缔在外层空间的曲率形成草帽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强:我明白了,电子的轨道和电子占据的空间,就是电子在外层空间结缔的草帽直径,电子的粒子直径,在内层空间看似比原子核小很多,其实在外层的结缔比内层大很多。

梦:就是这样。看来你进步很多,不但能捏恒星,还能捏原子了。

强:都是您教导的好。我好像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不知该不该问?

梦:你问吧。

强:刚刚的推导过程中“曲线态”是核聚变的能态,您讲过超弦场能的能级,同时又对应温度,而压力是空间形变产生的,空间形变由质量产生,恒星的核聚变都是质量产生的,二者是如何结合的?

梦:你能问这个问题很好。空间是有弹性的,空间的弹性系数K是固定的,物质不相容原理是基于此的,当压力的做用大于空间的弹性系数,草帽的边缘就会被压碎而失去作用,所以压力也是形成核聚变的一个条件。

Ω=F?=??^2

强:也就是达成核聚变的条件有两个,一个在空间曲率的作用,突破草帽的边界作用;一个在原子核内部,是弱中子分解重组。

梦:是的,就是这样。

强:如果从单一的方向,达到聚变的条件很苛刻,能否从两个方向同时作用,来降低核聚变的难度呢?

梦:可以啊。我也奇怪你们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强:我刚想到的啊。那么如何结合呢?

梦:你问这个干什么?

强:好奇问下,以为还是个彩蛋呢。

梦:看你还是算了吧,让专业的僵尸去考虑吧,这已经算一个大彩蛋了。

梦:我们回到正题上了来。你能捏恒星了,就接着把中子星也捏了吧?

强:刚才我是一时兴起,中子星我不了解啊?

梦:该讲的我都讲了,剩下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先看超新星爆发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强:好像是电子没有了,释放了原子核内的空间。

梦:什么物理量改变了?

强:是超弦场能改变了。在超新星爆发之前的变化中,空间的间距一直是固定的;超新星爆发后形成中子星,半径变小了。如果超弦的长度L被拉长了,能量密度没变,H=Lρ,那么超弦场能就增加了,相应的,物质的质能或空间曲率就会减少;如果超弦的长度还是保持不变,超现场能保持不变,那么空间曲率就增加了。

梦:分析的很好,再分析下质能和曲率是哪个变化了?

强:在超新星爆发中,电子转化为(强-强)和(弱-弱),增加的质量远远大于损失的质量,质量增加了,曲率也增加了。好像有点不对啊,能态不守恒了。

梦:你难道不计算“微中子”的能态吗!

强:微力不是很微小可以忽略不计的吗?

梦:我说过吗?

强:没有。我想当然了。

梦:让我们回顾下 Q*Λ强=R*Λ弱=W*Λ微,这么快就忘了。

强:我知道了,虽然逃逸的“微中子”的轭力作用非常小,但在遥远的外层空间释放的曲率一点都不小,这个过程相当于把外层空间的曲率转移到了内层空间。虽然单层空间来看,能态是不守恒的,但总体的能态是守恒的。原来,微轭力虽小,微轭力的空间曲率是很大的,所以中子星的形成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电磁作用。

梦:这样才对,要用多层空间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在能态守恒中的曲率,一直都是多层空间的共同作用。微中子逃逸损失的质能很小,但损失的空间曲率非常大;星体失去了全部的电磁作用,并转化为了中子的数量。对于星体的质量来说,损失的微中子质量是可以忽略的。从曲率的角度看,是左手导右手,外层空间曲率转移到了内层空间,曲率的总值不变。这个过程中只有核外的电子被重组了,但核内并没有变化,所以此时星体呈现正电,是一个虚体态的“质子星”。

强:如果星球内全部是质子,正电荷之间应该互相排斥吧。

梦:是的。虽然质子星的体积缩小了很多,但还是比中子星要大。质子星的能态是“虚体态”,这个状态下整个星体类似等离子体。

强:“波体态”的星体是什么样的?

梦:当质子星的质量继续增加,质子内部的压力增加,质子星的体积被压缩,就像把一些同极性的磁铁捏在一起,“波体态”处于电浆态,类似流体。质子星内的物质一旦脱离星体就会产生爆炸,充满了违和感。

梦:电浆态的质子星质量进一步增加,巨大压力使星体转化为固体态质子星,压力对原子核内部产生作用,使质子和中子内的“弱中子”发生分解重组,产生类似伽马衰变,释放大量电磁力和微中子。所以处于“平体态”的质子星就像太阳一样持续的放射,只是发出的不是光。而是震荡的电磁波,是一种“震荡星”。

强:“曲体态”的星体是什么样的?

梦:当“震荡质子星”内部的“弱中子”完全反应完毕,就会安静下来成为真正的中子星。星体内部的压力也完全降下来。

梦:我们再来总结一下超体的变化:从“虚体态”到“波体态”质子星的体积持续缩小;从“平体态”到“曲体态”,星体的直径差别不大,只是一个暴躁,一个安静。

强:下面应该是黑洞了吧。

梦:是的。我打算下一次再讲,今天就到这里吧。

强:谢谢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