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梦回大清(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幻想成真,梦里我的百变人生》最新章节。

江宁城的夏日,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方源悠悠转醒,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雕花大床上,周围的布置古色古香,却又透着陈旧。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小丫鬟惊喜地喊道:“少爷,您可算醒了!老爷都急坏了。”

方源还在迷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位身着长袍马褂,面容严肃的中年男子快步走进来,“吾儿,你终于醒了,如今这世道不太平,捻军虽已平定,但西洋列强虎视眈眈,我大清正处多事之秋啊。”方源脑袋“嗡”的一声,结合这对话和周围环境,他意识到莫非小说里的狗血剧情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竟穿越到了清朝同治年间。

别看方源平时一副玩世不恭的痞样,却唯独喜爱了解一些历史知识,也因此对历史上清朝的衰败深感惋惜。此刻,他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决定凭借自己对历史的预知,帮助清朝进行工业革命,改写这一段屈辱的历史。方源出身官宦世家,凭借家族的关系,他得到了两江总督曾国藩的接见。在总督府,方源看着这位晚清名臣,恭敬地说道:“曾大人,如今我大清内忧虽平,但外患未除,唯有进行工业革新,方可与列强抗衡。”曾国藩微微皱眉,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哦?你且说说,这工业革新该如何进行?”

方源侃侃而谈,从蒸汽机到机器生产的优势,从铁路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到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曾国藩听后,虽心中震撼,但仍面露疑虑,“此事重大,容我细细思量。”不过,方源的见解还是给曾国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后,方源被举荐到总理衙门任职。

在总理衙门,方源积极上书朝廷,阐述工业革命对大清的重要性。然而,守旧派大臣们纷纷反对,“我大清以农为本,那些西洋的奇技淫巧,只会坏了祖宗的规矩。”“洋人不过是船坚炮利,我们加强海防便是,何须搞这些劳民伤财之事。”

面对重重阻力,方源没有退缩。他利用自己在总理衙门的职务之便,收集西方工业发展的资料,向一些开明的大臣耐心解释工业革命的好处。同时,他争取到了恭亲王奕訢的支持。在奕訢的帮助下,朝廷拨出了一笔启动资金,方源开始在上海筹建第一家机器制造厂。

建厂过程困难重重,技术人才匮乏,设备引进受阻,资金也时常短缺。方源四处奔走,高薪聘请国外技术专家,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技术,同时鼓励国内工匠积极探索创新。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机器制造厂终于建成,第一台蒸汽动力机床成功运转。

机器制造厂的成功,让朝廷看到了工业革新的希望。方源趁热打铁,在天津、广州等地陆续建立了纺织厂、钢铁厂等一系列现代工厂。随着这些工厂的投入生产,大清国内的工业生产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纺织厂生产的机织布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逐渐取代了部分进口洋布,节省了大量的白银。钢铁厂生产的优质钢材,为军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方源又推动建立了军事兵工厂,引进国外先进的枪炮制造技术,开始生产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在这期间,方源还致力于培养工业人才。他创办了多所工业学堂,教授机械制造、化学工程、矿业开采等课程,为工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专业人才。

随着工业改革的深入,触及到了一些传统势力的利益。一些依靠手工纺织为生的作坊主联合起来,煽动民众闹事,抗议机器生产抢了他们的饭碗。同时,朝堂上的守旧派大臣也再次发难,他们以“扰民”“破坏祖宗成法”等罪名,要求停止工业改革。

面对这一局面,方源一方面安抚民众,承诺政府会帮助他们进行再就业培训,引导他们进入工厂工作;另一方面,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祖宗之法,亦应与时俱进。如今世界形势大变,我大清若不革新,只能被列强瓜分。这些工厂不仅能富国,更能强兵,是我大清自强的唯一出路。”

在方源的努力下,加上奕訢等开明派大臣的支持,工业改革得以继续推进。但方源也明白,改革之路,注定充满艰辛。

方源深知,工业与军事相辅相成。为了提升大清的军事实力,他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大力推动军事现代化。除了改进武器装备,他还对清军的军事制度进行改革。

借鉴西方的军事训练方法,方源建立了现代化的军事训练体系,注重培养士兵的战术素养和实战能力。同时,他推动建立了海军学堂,培养专业的海军人才,打造一支现代化的海军舰队。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清的军事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式的火炮、步枪装备到了清军部队,战斗力得到了极大提升。在与周边一些小国的边境冲突中,清军凭借先进的武器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取得了多次胜利,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尊严。

方源意识到,交通对于工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重要性。他向朝廷提议大力修建铁路,“铁路一通,货畅其流,不仅能促进工业产品的流通,还能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朝廷批准了他的提议,方源开始主持大规模的铁路建设。

从BJ到天津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时,引起了轰动。百姓们看着冒着黑烟的火车呼啸而过,惊叹不已。随后,铁路不断延伸,连接了各大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

铁路的建成,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运输效率。工业原料能够更快地运到工厂,工业产品也能更便捷地销往各地。同时,铁路还带动了沿线商业、服务业的繁荣,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城市的发展。大清的经济在铁路建设的推动下,迎来了一次腾飞。

随着大清工业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高。方源积极参与外交事务,利用自己对国际形势的了解,为大清争取更多的利益。

在与列强的外交谈判中,大清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对象。苏晨凭借着出色的外交手段,与一些西方国家签订了平等的贸易协定,打破了西方对大清市场的垄断。同时,大清还与周边国家建立了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成为亚洲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强国。

在国际工业博览会上,大清的工业产品崭露头角,丝绸、瓷器等传统产品与现代工业制造的机械、电器等产品一同展示,让世界看到了大清的新面貌。

在取得一系列成就后,方源并没有满足。他深知,工业革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深化和完善。

他推动建立了国家专利制度,鼓励科技创新,激发了国内的发明创造热情。同时,进一步完善工业教育体系,与国外的知名学府开展学术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工业人才。

在经济领域,方源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在社会层面,他关注工人权益,推动制定了一系列劳动保障法规,改善了工人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大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工业发达,经济繁荣,军事强大,百姓安居乐业。方源也从一个初入朝堂的年轻人,成为了大清的肱骨之臣。

走在繁华的京城街头,看着车水马龙,高楼林立,方源心中满是感慨。他成功地帮助清朝完成了工业革命,改写了历史的进程。而大清,也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开启了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原来是一场梦呢”方源不舍的幽幽一叹,只觉头脑还是有些发晕,竟感觉短短一梦好似过了一生。

“源儿,你怎么了?头还是不舒服嘛,以后可别做傻事了,大不了爹答应你不逼你入仕行了吧”直到耳边传来一个陌生中年男人的声音,方源如招雷击,瞬间从床上坐起。

真穿越了?还是没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