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发现贤才(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穿越时空征战沙场》最新章节。
许虎则挥舞着大刀,怒吼着冲入敌阵,大刀过处,血光四溅。他如同一头猛虎,凭借着强大的力量,将靠近的敌人一一砍倒。
燕军骑兵在他们的带领下,如同一股钢铁洪流,冲击着西项军的防线。骑兵们的马蹄声如雷,他们挥舞着武器,向着敌人猛冲过去,西项军在这猛烈的冲击下,防线瞬间崩溃。
高羽看着混乱的战场,大声喊道:“将士们,杀!不要放过一个敌人!为了荆州,为了大夏!” 燕军士气大振,齐声高呼,奋勇杀敌。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惨叫声、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大火映红了天空,也映照着燕军将士们英勇无畏的身姿。燕军士兵们个个奋勇当先,他们怀着对荆州的忠诚和对敌人的仇恨,与西项军展开殊死搏斗。
这场战斗持续了数个时辰。西项军在燕军的猛烈攻击下,渐渐支撑不住。元齐见势不妙,心知再战下去必全军覆没,无奈之下,只好忍痛下令撤军。
司马仲达看着兵败如山倒的西项军,心中充满了不甘,但也无可奈何。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复仇的希望再次破灭,却又无能为力。他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寻找机会,再次向高羽复仇。
此役,高羽巧妙地运用火攻,在博望坡一把火烧得西项军丢盔弃甲,损失了四万多人。燕军大获全胜,士气高昂。高羽望着战场上的胜利景象,深知这只是暂时的安宁。经此一役,他与西项部的仇怨更深,日后必定还有一场恶战。
司马仲达随着败军回到洛邑,自此便死心塌地追随在了元昊身边。他时刻等待着机会,想要再次向高羽复仇。而经过楚军与完颜军的庐江之战和燕军与西项军的博望坡之战,荆州和扬州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
天顺三年春,柔和的春风宛如灵动的丝线,轻拂过荆州广袤的大地,带来了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
此时,荆州的各项改革犹如一幅宏大而精美的锦绣画卷,在高羽的擘画下基本大功告成,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尽显繁荣之态。
在高羽雷厉风行且睿智非凡的打压之下,荆州士族往昔的骄横跋扈已荡然无存,如今皆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曾经那些倚仗特权肆意妄为的行径,在高羽推行的严苛律法与铁腕治理下,已被彻底遏制。士族们深知,在高羽的治下,任何逾越规矩的举动都将遭受严惩,故而不敢再有丝毫僭越。
高羽授意孔亮大力推广的土豆与辣椒等作物,已然在荆州大地深深扎根,茁壮成长。极目远眺,广袤的田野间,土豆植株绿意葱茏,宛如绿毯铺陈大地;辣椒挂满枝头,似点点红星点缀其中,呈现出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这些外来作物产量颇为可观,切切实实地改变了荆州百姓的生活。不仅如此,高羽极具前瞻性地筹建了不少加工土豆和辣椒的作坊。
作坊内,工人们各司其职,忙碌而有序。他们将土豆精心加工成细腻洁白的淀粉,把辣椒巧妙制成风味独特的辣椒酱、火锅汤料等物。自此,土豆和辣椒正式登上江南百姓的餐桌,为他们的饮食增添了丰富的滋味与斑斓的色彩。
此时的荆州,呈现出耕者有其田的和谐盛世之象。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额头的汗珠折射出对丰收的殷切期盼;城镇中,商贾往来如织,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百姓们安居乐业,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这一片繁荣昌盛的背景下,经高羽提议,荆州迎来了第一次科举。此次科举延续了之前官吏选拔考核行之有效的成熟方法,并紧密结合这几年大夏各地出现的典型施政要务,精心遴选出十八道考题。考试规则依旧遵循老例,考生只需从这十八道考题中任选六道作答即可。为全面考量考生的能力,考试分三天进行,每日一场,每场两题,给予考生充足的时间尽情展现自身才学。
科举的消息一经传出,恰似一阵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各地的莘莘学子听闻后,纷纷收拾行囊,踏上前往荆州的征程。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抱负,满心期待能在荆州的科举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时间,襄阳城外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客栈酒肆,处处皆是前来应试的学子。他们或热烈探讨学术问题,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或交流对时事的看法,针砭时弊,见解独到,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经过严格且公正的考核,从众多考生中遴选出三十名成绩优异者。这一日,明媚的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落在燕王府议事厅的地面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孔亮、刘基、狄英、薛孟陵、孙长卿、李善长、王守仁、宋辞等人,手持这三十份凝聚着学子心血的考卷,步入议事厅,准备商讨此次三甲人选。
因这是州一级的科举,一甲仅取一人,三甲只有三人,即人们惯称的前三名。孔亮率先开口,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说道:“恭喜殿下,此次考生的水平着实令人惊喜,整体水平甚至超越了当初在幽州的科举。而且对于头三甲的人选,我们几位经过仔细商讨,意见几乎一致,建议选择这三个人。” 言罢,孔亮恭敬地将三人的考卷呈递给高羽。
高羽接过考卷,神情专注地逐一审阅。第一位考生名叫于延益,来自杭州钱塘。第二位是杨士奇,长沙湘阴人氏。第三位则是夏元吉,扬州吉安人。
高羽一边看着试卷,刘基在一旁娓娓介绍:“这三人皆是博学多才之士,尤其是这个于延益,下官和卧龙兄昨日曾与他详谈许久。交谈之中,下官发现此人才华横溢、智谋超群,有经天纬地之才。更难得的是他不仅对政务见解深刻,于兵事方面也颇有研究。假以时日,稍加磨砺,必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