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回到京城(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哎!天道推着你发展》最新章节。

将领们纷纷起身,举杯回应:“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宴会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吕少曦与将领们交谈甚欢,询问他们在山谷中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朝堂事务的看法。

“陛下,此次将亲属留在山谷,本是无奈之举,但好在山谷宁静祥和,家人们都安好。”一位将领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待日后局势稳定,朕定会让大家与家人团聚。”

宴会上,吕少曦也与将领们的亲属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需求,展现出帝王的关怀。

“夫人,在山谷中可还习惯?”吕少曦问一位将领的夫人。

“陛下,山谷景色宜人,生活也十分惬意,多谢陛下挂念。”夫人恭敬地回答。

宴会持续到深夜,众人尽兴而归。吕少曦望着离去的众人,心中暗自思索,这些将领是新朝的栋梁,他们的支持至关重要。而此次南巡的收获,也将成为新朝发展的重要契机。他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君臣一心,定能开创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朝 。

朝堂风云起:谏言与谋略的交锋

翌日清晨,天色尚早,京城的皇宫便被初升的朝阳镀上一层金边,巍峨的宫殿在晨光中更显庄严肃穆。钟声悠扬,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宣告早朝的开始。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鱼贯而入,踏入那宽敞而又威严的朝堂。

吕少曦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沉稳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的眼神中透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新朝未来的坚定与期待。经历了漫长的南巡,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刻,他急需与群臣共同商讨,为新朝的发展寻找出路。

就在这时,一位太监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迈着小碎步走到朝堂中央。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尖细而又清晰,开始念诵起君贤记录的南巡见闻。

“沿海诸地,贸易虽兴,然税费繁重,关卡刁难,商人苦不堪言。商船往来,常因风浪与拖延损耗货物,利润微薄,致使商业活力渐衰……”太监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一字一句都仿佛重锤,敲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面露忧色,显然是被沿海贸易的困境所触动;有的则微微点头,似乎在思考着解决之道;还有的面露疑惑,似乎对这些情况还不甚了解。

“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日渐枯竭。渔民生计艰难,且海上治安不稳,海盗时常出没,威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太监继续念诵着,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凝重。

“海防军备陈旧,防线漫长,兵力分散。虽将士们士气高昂,但面对海盗与潜在外敌,难以形成有效防御……”

随着见闻的逐步念出,朝堂上的议论声也越来越大。终于,一位年长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身着绯色朝服,头戴乌纱帽,正是朝中的礼部尚书。

“陛下,依老臣之见,沿海贸易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当务之急是减轻商人税费,简化关卡流程,鼓励商业发展。如此,方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繁荣沿海经济。”礼部尚书言辞恳切,声音洪亮。

他的话音刚落,一位年轻的大臣紧接着站了出来,此人是户部侍郎,平日里对经济事务颇有研究。

“尚书所言极是,但仅减轻税费还不够。臣以为,还需设立专门的贸易管理机构,规范市场秩序,打击不法商人的垄断行为,确保贸易公平公正。同时,可鼓励商人组建商会,共同应对海上风险。”户部侍郎条理清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露出赞许的神色:“二位所言皆有道理,还有其他爱卿有何高见?”

这时,一位武将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身着铠甲,正是负责沿海防务的大将军。

“陛下,海防问题刻不容缓。臣建议立刻调拨军费,更新军备,加强士兵训练。同时,在沿海要地增设烽火台,加强巡逻,以便及时发现海盗行踪,予以打击。”大将军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充满了力量。

“将军所言甚是,但这军费开支……”一位文官皱着眉头,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可从其他方面节省开支,比如削减一些不必要的宫廷用度。”另一位大臣建议道。

朝堂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十分激烈。有人主张优先解决民生问题,有人认为海防才是重中之重,还有人提出要加强教育,培养人才。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一时间,朝堂上充满了紧张而又热烈的气氛。

吕少曦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发言,心中暗自思索。他深知,每一个问题都关乎新朝的兴衰,每一个决策都必须谨慎。他要在这些纷繁复杂的建议中,找到最适合新朝发展的道路 。

早朝的日光悄然偏移,从最初斜洒在殿内金砖上,逐渐变得炽热,却依旧没能驱散朝堂上凝重的氛围。大臣们激昂的争论声此起彼伏,每一个观点都饱含着对新朝的关切与期望,却也因立场与见识的不同,难以达成统一。

吕少曦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始终沉稳,目光却在群臣间来回游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与言辞。他深知,今日所议之事,桩桩件件都牵一发而动全身,沿海贸易的兴衰、渔业资源的存续、海防的稳固,哪一项都关乎着新朝的根基,稍有差池,便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陛下,沿海贸易改革势在必行,可这步子究竟该迈多大,涉及各方利益,实在难以权衡。”一位鬓角斑白的老臣,声音中带着几分无奈与忧虑。

“是呀,海防军费的筹措,也绝非易事,稍有不慎,便会影响民生。”又一位大臣附和道,朝堂上响起一阵低声的议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时间的流逝,争论愈发激烈,却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吕少曦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的声音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沉稳而有力:“今日朝议,诸位爱卿各抒己见,朕深感欣慰。此事关乎重大,绝非一时半刻便能决断。”他微微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位大臣,“朕命各位将所言详细写成奏疏呈上来,朕会仔细斟酌,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周全考虑,少出差错。”

大臣们纷纷跪地领命,整齐的声音在朝堂内回响:“遵旨!”

早朝结束后,大臣们鱼贯而出,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还在思索着如何将自己的观点在奏疏中清晰阐述;有的则三两成群,低声交流着,试图在后续的奏疏中达成某种共识。

回到御书房,吕少曦坐在案前,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他深知,这一场改革之路,必将充满荆棘。每一份奏疏,都承载着大臣们的智慧与期望,也暗藏着各方利益的博弈。他必须在其中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让新朝在变革中稳步前行。

“陛下,先喝杯茶,歇息片刻吧。”太监轻声说道,将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放在案头。

吕少曦微微点头,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流下,带来一丝暖意。他望着窗外的天空,心中暗自思索,这新朝的未来,究竟该如何书写?

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封封奏书如雪片般飞至御书房。吕少曦每日都沉浸在这些奏疏之中,仔细研读每一个字,每一条建议。他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微微点头,在心中反复权衡利弊。

“陛下,这是今日最新的奏疏。”太监又呈上一叠厚厚的文书。

吕少曦接过,展开其中一份,是礼部尚书关于沿海贸易改革的详细方案,从税费减免的具体额度,到关卡流程简化的细则,都一一罗列。他认真读完,又拿起另一份,是大将军关于海防建设的规划,包括新战舰的打造、士兵训练的计划等。

每一份奏疏,吕少曦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将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关乎新朝的兴衰荣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