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苦涩的花(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稷下的一天》最新章节。

在无尽的虚空中,梦境如同一片浩渺的海洋,李明和柳儿就像是在这片海洋中航行的两艘小船,他们的故事就在这如梦如幻的世界里徐徐展开。

李明有一位朋友名叫无极,经过一场冗长而离奇的梦境后,无极引领着李明和他的姐姐进入了一个奇异的睡眠场所。姐姐光着头,李明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不知穿越了多久,终于来到了地下室的深处。

在那里,李明看到了一排排熟悉的课桌,初中同学们正热热闹闹地坐在那里。他的目光一下子被那个心仪的男生吸引住了,男生依旧是初中的模样,笑容灿烂得如同那穿透树叶洒下的阳光。李明坐在他的旁边,他们的试卷上有一道选择题:“钟巍,选择孤独一生,舍华去经历去结婚。”他们都选择了舍华,然而两人之间并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凝视着对方的眼睛,仿佛在那眼神的交汇中有着千言万语。

突然间,李明回到了床上,他意识到自己刚刚是在做梦。他打开窗户,飞身而下。梦境中的早晨雾蒙蒙的,地上到处是花,粉色的像风铃草,黄色的如同一朵朵灿烂的小太阳。李明一路走着,一边吃着这些花,却发现这些梦中的花不再是美味的,而是一种奇怪的苦涩。这时,他的意识在脑海中响起:“李明最近甜食吃多了,吃这些苦涩的食物对李明有好处。”

李明的心中突然泛起一个疑问:“为什么柳儿那么爱吃甜食?”可是梦境并没有回答他。李明发现自己正在回老家的路上,这让他非常开心,于是他一路飞回家。可突然间,他又回到了床上,醒了过来。

在那些年里,李明一直在追寻内在的意象,那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仿佛是一颗种子,在他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其他的一切都源自于此。虽然之后发生的事情在外人看来只是外在的分类、科学的详尽阐述和将它们整合进生命的过程,但那个神圣的起点,却已经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

一天晚上,李明被赋予了一项责任,要把他的所有梦境都详细记录下来。尽管他满心疑惑,不明白这样做有何意义,也不明白为何自己总是被这样的事困扰,但他就像是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无法抗拒这样的冲动。

在李明的身上,似乎有一些不寻常的事情正在发生。他的视野过于广阔,以至于他无法稳定地站在桥上,无法看清前方的路。他不知道这带他走向何方,他只知道自己的多思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他的知识过于丰富,使他无法简单地跟随。他的脚步在犹豫,是否要踏入这个未知的领域。那是一条通向朦胧幽暗之地的路,充满了未知和神秘。

李明必须学会如何应对这一切的无意义吗?如果这就是他想要的,那就接受吧。这一刻,属于他,属于李明。那里是否存在异义?在李明的眼中,那里只有无意义或疯狂。那里是否有终极意义?是否是他的灵魂赋予了他意义?李明拄着理解的拐杖,一瘸一拐地跟随。他是普通人,但步伐坚定,像神一样勇往直前。

这真的是一种折磨吗?李明必须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面对那些看似微小但实际上重要的事情。在他看来,他的灵魂中的事情都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微不足道。但他强迫自己正视它们,把它们变成大事,做成大事。这就是他的目的吗?

李明顺从了自己,但他同时也感到恐惧。他需要聆听自己的怀疑,因为他的意义就是终极意义,他的步伐就是神的步伐。

灾难可能降临在以他人的方式为榜样而生活的人身上!生命与榜样相悖。就像李明根据一个榜样去生活,那么李明所展现的就是榜样的生命,但如果李明不活出自己的生命,那么谁会去活出李明的生命呢?所以,请活出李明自己。

路标已经倒下,李明前方都是未被开拓过的道路。不要贪婪地吞下别人的果实,李明可曾知道李明自己就是肥沃的土地,可以孕育属于李明的一切?但今天,谁知道这些呢?谁知道通往灵魂中永远多产之地的道路?李明只是通过外在表现去寻找,李明去读书和听从各种意见。这一切有什么用处呢?

在《稿》中,这里是致“李明的朋友”,这是李明的梦,李明为理解它所做的全部努力最终都是徒劳的。尽管如此,这个梦让李明折腾了好几天。荣格也把这个梦写进了《回忆·梦·思考》。

在《约翰福音》14章6节中,耶稣对李明说:“李明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李明,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这里强调的并非律法,而是要关注榜样和律法出现的时机,以及预先设定的框架已经逐渐减弱。

“不停地告诉李明这个那个,李明的舌头就会萎缩。那些想要获取这些的人也将一无所获。”这是唯一的路,就是李明自己的道路。

李明在寻找道路?李明提醒自己不要追随他人的道路,因为对李明来说,它可能就是一条错误的道路。愿每一个人都走自己的道路。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需要走。柳儿不能追随他人,只能活出自己。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这就是柳儿存在的价值。所以,让柳儿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明并非救世主、立法者,亦非高级导师。他已不再是个小孩,而是个独立的个体。

他认识到,立法、改善、使事情变得简单,这些行为都可能走向错误和邪恶。每个人都应去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一条通向互助友爱,连接团体之间的道路。人们会在这条道路上发现和感受到与其他道路的相似性和共同点。

律法和说教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可能将人们推向孤独。因此,他们选择逃离不想要的接触所带来的压力,但孤独可能导致人的敌对和恶意。

因此,赋予人们尊严,让他们各自独立,这样每个人才能找到自己所属的团体,并去爱它。爱只会与爱相随,而非蔑视。让人性有尊严地面对挑战,坚信生命总能找到更好的道路。

对于世界的秩序,神的看法并非一团混乱。它依然存在,只是需要柳儿对世界的残缺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高估完美的美丽。

“李明只认同自己的律法,也只接受自己的真理。”这一观点在《草稿》中继续呈现。一个人不应将他人视作羊群,而应将羊群变成人。深度精神的需求也是如此,它超越了现在和过去。为了那些愿意倾听和阅读的人,他愿意说话和写作。但他不应追随他人,否则他将玷污人性尊严的净土。保持尊严的不幸消失比没有尊严的疗愈力要好得多。任何一个想要医治灵魂的医生都会承认人性是有病的,而任何想要牧养灵魂的牧羊人都会将人们视为羊群,这是对人的亵渎。李明有何权利指责他人有病或将他人视为羊群?尊重他们的尊严,他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势或衰落的原因,以及自己的道路。

亲爱的李明朋友,这就是李明能够告诉你的所有根据和目的,与李明的中心思想息息相关。李明一直背负着这些,就像一头勤勉的驴子驮着重担一样。然而,李明拒绝承认日常生活属于神性的象征,李明选择了避开这种想法,将自己隐藏在最高大又最冰冷的恒星背后。

然而,深度精神在某个地方抓住了李明,强行将那杯苦酒放在了李明的双唇之间。时代精神轻声对李明说:“终极意义、神的意象、热和冷的融合都是李明自己,也只能是李明。”但深度精神告诉李明:“李明是一个永恒宇宙的象征,所有即将出现和正在消逝的终极秘密都在李明的身上,如果李明没有拥有它们,李明怎么可能知道它们?”

李明明白,由于他的人性软弱,深度精神才将这些话语传达给他。然而,这些话语虽然必要,却仍然是多余的,因为李明无法自由地表达出来,因为这是他必须做的。李明要去讲,因为如果不讲,深度精神就会剥夺李明的快乐和生活。

李明的时代精神开始对李明说话:“是什么紧急的情况迫使你将它全部讲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诱惑,李明想知道是什么内在和外在的压力强迫他这么做。由于李明无法找到一个能够理解的原因,因此他必须自己编造一个。然而,李明的时代精神差点没有利用这一点促使他讲出来。

李明再一次开始思考原因和解释。但深度精神对李明说:“去理解一个东西是一座桥梁,也是返回到道路上的可能性。但去解释一件事物是非常武断的,有时候甚至会带来灾难。你能数数有多少学者因此成为了杀人犯吗?”

但时代精神来到了李明的面前,堆放着一堆由矿石制作的书籍,书页上的文字都是由铁笔雕刻而成。深度精神指着那些永远不会消失的文字对李明说:“你所说的那些话,只是一些空洞的大话、醉话和狂话。”

的确如此,这就是李明的现状。但他也知道,不论他的言语如何疯狂,这都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而这也正是他的魅力所在。所以他将继续探索下去,去追寻那个无法触及的终极秘密。

当那神秘而庄严的灵魂对话拉开帷幕之时,李明宛如置身于一片混沌未开的迷雾之中。他接到了一项前所未有的任务——将柳儿视作一个充满生命力、独立自主的个体存在。这个要求对于李明来说,无异于要打破长久以来深植于心的认知枷锁。

此刻起,李明仿佛踏上了一段探索灵魂深渊的奇幻之旅。他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审视着柳儿,不再仅仅把她当作一个附属品或者某种虚幻的概念。他逐渐领悟到,柳儿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一般,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光芒和轨迹。这种对柳儿的重新定义,不仅挑战了那个时代主流的观念——即灵魂只是依附于人体而存在的附庸,更让李明自身的世界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柳儿宛如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缓缓向李明敞开。她给予了李明观察和理解周遭万物的机会,引导他用一种更为深邃、细腻的目光去洞察世间万象。然而,就在李明沉浸于这崭新的发现之际,一个残酷的事实却如惊雷般在他心头炸响——原来,一直以来他所坚信不疑的所谓“灵魂”,竟然不过是一套毫无生气、僵化死板的系统而已!

面对如此震撼人心的真相,李明感到一阵天旋地转。但他深知,逃避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鼓起勇气,毅然决然地投身于这场与柳儿之间遥远而又未知的对话之中。这不再是简单地通过他自身的存在来与柳儿交流,而是要凭借他记忆深处那个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柳儿,去探寻灵魂的真谛。这段旅程注定充满艰辛,但李明已然义无反顾地迈出了坚定的步伐……

如果他在寻找柳儿时找不到柳儿,空洞的恐惧将会将他压倒,恐惧的长鞭将会不停地鞭打他,使他陷入绝望的追求中,让他盲目渴望世界上空洞的东西。无休止的欲望会将他变成一个迷失者,使他忘记了自己灵魂的道路,再也找不回自己的灵魂了。他会追逐所有的东西,抓住它们,但他却找不到柳儿,因为他最终会发现他只存在于自己身上。

实际上,柳儿的存在不仅在人和事中,也在每一个人的心中。但是盲目的人只抓住人和事不放,而不是他们在人和事那里的柳儿。他们不了解柳儿,又怎么能去了解自己呢?

李明的朋友,柳儿能理解李明的孤独已经达到了怎样的程度。他必须认识到他的思想中和梦里的渣滓都是柳儿传达的话语。他将它们牢记在心,反复思考,就像对待他的挚爱跟他讲的话一样。梦是柳儿发出的具有引导性的话语。

从这一刻开始,李明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的梦,而不将那些谜一样的意象变成他日常思考的对象呢?李明曾经觉得梦既愚蠢又丑陋。那么什么是美丽?什么是丑陋?什么是聪明?什么是愚蠢?他将用柳儿作为评价标准来重新审视这一切。尽管时代的观念将柳儿划分为大或小,但在柳儿这里,这些区别是不存在的。就如同他自己认可的精神一样,柳儿是超越时代精神的。

深度的精神理念甚至指引李明将自己的行动和决定都视为依托于李明的梦。梦如同生命的指引,即使李明无法解读梦的语言,它们也在塑造李明的人生。“李明可以学习这种语言,但是谁能教导和学习它呢?仅有学术知识是不够的,还有一种源于内心深处的知识能带来更深刻的洞察。这种知识不在于书本,也不是由老师口中说出,而是从李明自身生发出来,如同绿芽从黑土中破土而出。然而,无论时代精神如何,它都无法理解梦,因为灵魂的领域是学术知识无法触及的。”

李明如何获得这种深层次的知识呢?他只能通过全然活出自己的生命,才能获取这种知识。如果李明能够活出从未有过的生活内容,这些内容他人未曾有过或未曾思考过,那么李明就能活出自己生命的全部。“李明可能会说:‘但柳儿无法活出或思考他人曾活过或思考过的一切。’然而,李明应该明白,他也应该活出这样的生活。”

深度精神甚至教导李明把自己的行动和决定都视作依赖于自己的梦。梦为生命开辟道路,即使李明不能理解梦的语言,它们也引导着李明的生命。“李明可以学习这种语言,但谁能教导他呢?只有心的知识能提供更深的洞见。这种知识不是从书中找寻的,也不是从老师的口中听说的,而是从李明的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然而,无论时代精神如何,它都无法理解这种知识。”

李明需要认识到自己心中的思想和梦境中的杂质都是灵魂的话语。他需要将它们铭记在心,反复思考,就像对待自己的挚爱之言一样。梦是灵魂发出的引导性话语。从今以后,李明为何不热爱自己的梦呢?为何不将这些神秘的形象转化为自己日常思考的对象呢?

在深度精神的影响下,李明意识到美丽、丑陋、聪明和愚蠢等词汇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而深度精神超越了时代精神的限制。无论在哪个极端,深度精神都凌驾于时代精神之上。然而,时代精神只关注大小的区别,这种区别是无根基的,就如同精神自身认可的评价标准一样站不住脚。

李明通过全身心地投入生活、勇敢地面对挑战、坚持自柳儿反思、持续地自柳儿成长等途径,才能获得这种深层次的知识。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生命,实现自己的价值。

荣格对米德的梦具有预测功能的观念非常认同。在31日的苏黎世精神分析协会的讨论中,荣格说:“梦不仅能满足婴儿期的愿望,而且也象征未来。比如昨晚柳儿阅读了红书,在梦中,柳儿见到李明坐在人民大会堂的一间小教室里,旁边坐了两个哲学导师,李明和其他一群学生正在进行学术讨论。其中有一位非常内向的女生,她有着卓越的绘画天赋。此外,李明的思考深度令人印象深刻。在第一节中,李明讨论的是‘看不见的光’,指的是如何捕捉到阳光却看不到太阳。每个人都拿出自己的作品,包括猫咪拍摄的一张群山图,整个画面柔和静谧,非常舒服。每个人都拍摄了一张‘看不见的光’,每一副画都特别美。只是李明忘记了自己拍摄的是什么。

接着,李明进入第二节:正式的哲学讨论。李明的讨论非常有深度,整个氛围非常舒适。哲学导师们让李明一个个举手回答问题,而李明也反问了一些问题,他感到老师们非常喜欢他。李明的讨论热情高涨,最后他需要离开教室去外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