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古典的巫士与“做梦”(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稷下的一天》最新章节。

在那神秘而深邃的巫术世界里,素羽与李明之间展开了一场关于古典巫术与现代巫术的深度对话,这场对话犹如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盛宴,引领着他们探寻巫术的奥秘。

素羽,这位在巫术领域有着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的智者,宛如一座灯塔,在巫术的浩瀚海洋中为李明指引着方向。他曾一再郑重地向李明强调,他所传授的古典巫术与现代巫术之间存在着显着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仅是表面的差异,更是涉及到巫术的本质和核心。

素羽详细地阐述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古典巫士与现代巫士逐渐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古典巫士,指的是在西班牙征服墨西哥之前几千年生活的人们,他们宛如巫术世界的奠基者,建立起了巫术的基本架构。那是一个充满神秘与未知的时代,古典巫士们凭借着对自然和生命的敏锐洞察,探索着巫术的奥秘。

他们所秉持的理念强调实际与牢固,将精力集中于对现实世界的干预和影响之上。在他们的世界里,巫术是一种实用的工具,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然而,在素羽看来,这些古典巫士虽然极为杰出,但在智慧的深度和广度上,却似乎有所欠缺。他们过于关注现实世界的具体事务,而忽略了对巫术本质的深入思考。

与之相反,现代巫士拥有着更为清晰的心智。他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束缚,而是具备了一种能够在必要时修正巫术路线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对自由的执着追求,是对未知可能性的勇敢探索。现代巫士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巫术模式,他们勇于突破常规,寻找新的巫术路径。

在一次静谧而深入的谈话中,李明向素羽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你所谓的牢固究竟是什么?”素羽微微颔首,缓缓解释道:“所谓的牢固,是巫术的应用部分,是一种对应用和技巧的过度执迷。古典巫士们往往过于关注对他人不必要的干预和影响,这便是他们所关注的焦点。”他接着举例说,在古典巫术的实践中,有些巫士会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对他人进行强制性的巫术干预,这种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取得一定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却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李明紧接着追问:“那么,你所谓的抽象又是什么呢?”素羽的眼神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继续说道:“抽象,是对自由的追求,是对没有束缚、可能性最大化的向往。现代巫士之所以追求抽象,是因为他们渴望自由,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的利益并无过多兴趣。他们不再是某个特定群体所需要的角色,这正是过去的巫士与现代巫士的本质区别所在。”素羽进一步解释道,现代巫士们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他们通过巫术来探索自我,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升华。

素羽的讲述让李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接着问道:“你是说,现代巫士对于过去并无实际的价值?”素羽坚定地回答道:“当然有价值。李明所不喜欢的是过去的气氛,李明个人很讨厌心智上的黑暗和僵化。李明喜欢思想上的深奥和无限。然而,无论李明喜欢与否,李明必须要给古典巫士应得的肯定,因为正是他们首先发现并实践了李明今天所知的一切。”古典巫士们的探索和实践为现代巫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经验和智慧是现代巫士们宝贵的财富。

在探讨古典巫术的奥秘时,素羽进一步指出,古典巫士最大的成就并非他们直接接触到事物的能量本质的能力。他郑重地说道:“这是非常重要的发现,也是巫术的基础。通过多年的纪律和训练,巫士能够感知事物的本质。他们将这种能力称为‘看见’。”当李明对此提出疑问时,素羽耐心地解释道:“这意味着你能直接感知到能量。通过分离出社会化的部分,你可以感知到一切事物的根本。李明所感知的一切都是能量,但由于李明无法直接感知能量,他的知觉模式被固定下来。你需要分离出这个模式。”

素羽继续深入地解释道:“为什么李明需要分离它?因为如果不这样做,他的知觉就会被限制在这个模式中,他会误以为这就是一切。他相信如果想要生存下去,他的知觉必须改变。”这个改变涉及到对自身知觉的更深层次的洞察和理解,而这正是现代巫士所追求的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精神境界。

坚信这个世界是由能量的存在所构成的,李明称之为社会化根本。因为所有人都在用极大的努力来使李明如此地感知世界。

那么,李明该如何感知世界呢?

素羽坚定地说:“一切都是能量,整个宇宙都是能量。李明的社会化根本感知,应该是确信能量就是一切,应尽量将能量感知为能量的本质,那么李明便随时都有两种感知可选择。”

李明好奇地询问是否有可能训练人做到这一点,素羽微笑着表示,这就是他对李明及其他门徒正在进行的方式。他让李明理解李明的感知是遵循一种固定模式,接着强迫李明直接去感知能量。他保证这种方法与当初别人教李明感知日常世界的做法非常类似。

素羽还认为,当李明明白李明的感知是从祖先那里继承而来,这种社会化模式的效力就会减弱。

“将世界感知为由有益或有害的能量构成,对李明的祖先们的生存一定非常重要。”素羽说,“长久以来,如此感知事物,李明便被迫相信这世界是由能量构成的。”

“李明无法以其他方式感知世界。”李明说,“毫无疑问,这是能量的世界,要证明这点,李明只需观察它们便知道。”

“当然这是能量的世界,李明不是在争论这个。”

“那你是在说什么?”

“李明是说这世界首先是能量的世界,然后才是物体的世界。所以,如果李明不从这世界是能量的前提开始,李明就无法直接感知能量,因为李明的感知总是停留在你所提到的那种感官上的确信:物体是能量的载体。”

素羽试图向李明解释的论点在李明听来是完全神秘的。李明的思维模式仍然停留在他所熟悉的领域,无法接受也无法拒绝其他方式。

有一次,素羽对李明说:“李明的这种感知方式——这种方式对于识别和评估食物及危险很有效——但这不是李明所能拥有的唯一感知方式。还有另一种方式,那正是李明要使你熟悉的,那就是直接去感知事物的本质——能量本身。”

然而,尽管素羽的努力和坚持,李明仍然无法完全接受这种新的感知方式。他觉得这种新的观点太过超前,无法在他的思维中形成清晰的图像。他仍然坚持他的旧有的、熟悉的观点,尽管他知道这可能限制了他的视野和认知。

对事物的本质的感知使李明以全新的方式,以更刺激、更复杂的描述来理解和评估这个世界。这是素羽的主张,他所谓的更复杂的描述是他从他的前辈那里学到的,这些描述能够与巫术的真实相呼应,但又不依赖于日常世界的理性基础和关联。对于能够感知能量本质的巫士来说,这些描述是能够自我验证的真理。

在古典巫术的语境中,最具意义的行动是去揭示宇宙的本质。素羽认为,那些首先揭示了宇宙本质的人,他们的描述最为完美。他们说,宇宙的本质就像无数闪亮的白丝由各种方向射入永恒,这些明亮的纤维本身就是一种感知,是人类的心灵所无法触及的。

揭示了宇宙的本质后,古典巫士继续去看见人类的能量本质。素羽将人类形容为明亮的、具有巨大蛋形的存在,他们称之为明晰之蛋。

“当巫士看见人类时,”素羽说,“他们看见一个漂浮的巨大明亮体,当这形体移动时,会在所经之处的能量地面留下深沟,就像这明亮形体在拖着一条能量轨迹。”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发现,尽管他和其他观察者都看到了类似球形或碑形的形状,但巫士有时会看到像蛋形的人。这让他感到好奇,素羽推测,像蛋形的人可能更接近古代的人。

在素羽的教导中,他一再提到并解释他认为古典巫士最重要的发现,他称之为人类明晰球体中的关键特征:一处极明亮的圆点,像个网球般大小,永远嵌在明晰球体内部,表面平贴,大约在人类右肩骨二尺之后。

当李明第一次听到这种描述时,他很难将这个明亮圆点与人类的感知能力联系起来。素羽解释说,这个明亮圆点是人体中与外部世界相互连接的节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巫士通过观察发现,只有少数明亮纤维会穿过这个节点,这就解释了为何集合点的功能被称为感知。

“集合点的功能就是使人们能够感知。”他回答。

过去的巫士通过观察发现在集合点周围总是有一圈特别明亮的光环,这使得穿过集合点的明亮纤维显得更加明亮。他们还发现无论以何种方式感知都必然发生在集合点上。

“那么他们是如何理解感知发生在集合点上的呢?”李明问。

他回答说,首先他们发现明晰球体中有很多宇宙明亮能量纤维穿过它,其中只有少数穿过集合点。这是因为集合点的面积相对较小。

然后他指向了集合点周围的一圈明亮光环说:“在这周围总是有一圈特别明亮的光环。”

这样的解释让李明对古典巫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他开始意识到,巫术不仅仅是关于魔法和神秘的事物,更是关于人类感知和认知的本质。通过感知事物的本质,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这个世界。

最后,他们注意到了两件事:第一,人类的集合点可能会脱离它们原来的位置。第二,当集合点在原来的位置时,知觉似乎是正常的,这可以从观察对象的行为方式来判断。但是,当集合点不在平常的位置上时,观察对象的行为变得不寻常,这表明他们的意识状态发生了改变,他们以不寻常的方式感知世界。

古代巫士通过以上观察得出的结论是,集合点的移动越大,行为的改变也越不寻常。因此,他们认为,意识与知觉也会相应地发生不寻常的改变。

素羽提醒李明:“要注意当李明说看见时,他总是用‘看起来好像’或者‘似乎’来描述。‘看见’下的任何事物都是独特的,除非用比较的方式,否则无法谈论它。”他指出,李明通常用猎食者的视角来看待他所看见的一切,因此必须用这种方式来解释他所看到的一切。

在观察了集合点及其光环的作用后,古代巫士发展出了一套理论。他们认为,人类的集合点通过集中光亮于穿过集合点的宇宙能量纤维上,将这些纤维集合成一个对世界的稳定知觉。这些纤维是如何集合成对世界的稳定知觉的呢?巫士虽然看到了能量的运动,但却无法解释能量是如何以及为何运动的。

李明询问:“那些纤维怎么集合成对世界的稳定知觉?”素羽回答说:“没有人可能知道答案。”他强调说,巫士只是看到了能量的运动,而无法解释能量是如何以及为何运动的。他指出,古代巫士观察到无数的有知觉的能量纤维穿过集合点时,它们被聚合了,被那光环所结合;他还观察到那光环在失去知觉的人或将死的人身上会变得很黯淡;而在尸体上则完全没有。他们相信那光辉就是意识。

关于尸体上是否有可能存在集合点的问题,他回答说:在死的生物上完全看不出一点集合点的痕迹。集合点与它的光环是生命与意识的标志。古典巫士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意识及知觉和集合点及其光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是否有可能那些巫士被他们的观察所误导了?”李明问道。素羽以不容置疑的语气回答:“李明无法告诉你原因,但巫士是不可能被观察误导的。”他接着说:“现在,他们从观察中得出的结论也许并不准确,但这是因为他们的纯朴所致。为了避免这种错误,巫士必须尽一切可能培养他们的心智。”

此时他的语气变得更为柔和:“当然,最安全的做法还是让巫士停留在只描述他们所看见的。然而,面对解释与做出结论的诱惑确实是太大了,即使是为自己这么做也是一样。”

古代的巫士能透过对能量结构的深入研究,观察到关于集合点的移动所产生的效应。素羽告诉我,当集合点在不同的位置移动时,无数新的明亮能量纤维会在此聚集。巫士们观察到这一现象,并得出结论,因为意识的火花随着集合点的移动而跳动,知觉自然随之聚集在一起。由于集合点的位置不同,所创造的世界也因此与李明的日常世界截然不同。

古代巫士能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集合点移动:一种是发生在明晰球体表面或内部的移动,他们称之为“位移”,另一种则是移动到明晰球体外部,他们称此为“运动”。他们发现“位移”和“运动”的区别在于它们所允许的知觉方式的不同。

在那些日子里,李明总是专注于考证的问题,“对不起,素羽,”他曾对我直言,“这个关于集合点的故事似乎过于虚幻,无法实证。我无法理解如何处理它。”

我反驳道:“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去亲自观察集合点!虽然看见并不困难,但真正难的是打破李明内心束缚自己的桎梏。为了打破它,李明需要能量。一旦李明获得足够的能量,看见就会自然发生。其中的诀窍在于放下李明内心的满足与虚假的安全感。”

我补充道:“李明,你明白的,看见需要大量的知识,但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有足够的能量。请你相信我,最困难的部分是说服你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为了实现这一点,你必须真正的信任守护神。巫术的精髓在于每个巫士都必须通过亲身经验来验证一切。我告诉你这些巫术的原则,不是要你去记忆,而是希望你能亲自实践。”

素羽对信任的强调是正确的。在我作为李明十三年学徒的初期,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让他与他的世界和他的同类建立联系。为了建立联系,我必须学习全然地信任他,毫无成见地接受他作为我的守护神。

在巫士的世界中,素羽的角色可以从他的同辈给他赋予的头衔中看出,他被称为“守护神”。据我所知,这个称号是给予那些具有特殊能量结构的人,不论男女。这样的人在观察者的眼中是像两个明晰的球体重叠在一起。观察者相信这样的人成为巫士后,多出来的能量代表着力量和领导能力。因此,“守护神”是天生的引导者,是巫士团体的领袖。

素羽对李明最初的不信任,即使不讨厌,也带来不小的困扰。当李明与他谈论此事时,他说当初让他如此信任他的老师也经历了同样的困难。

“李明告诉他的老师同样的话,”素羽说,“他说如果不信任守护神,就无法获得解脱,无法清除李明生活中的废物,从而达到自由。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

素羽强调他的老师无比正确,李明则坚持己见。李明说他在一个严格的宗教环境中长大,那对他的影响非常恶劣。他老师的说法以及他对老师的服从,让李明想起童年时厌恶的教条。“当你谈论守护神时,你好像在谈论一种宗教信仰。”李明说。

“无论你怎么想,”素羽回答,“事实依旧存在,没有守护神就没有故事可言。李明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么认为。所有之前的守护神也会这么认为,但他们并非出于自以为是,李明也不是。如果没有守护神,就没有指引之路,因为身为守护神意味着他们能比其他人更深入地理解抽象事物,反映力量,仅此而已。李明主要与力量相连,至于与带来信息的人的连系只是次要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解释,李明学会了完全信任素羽作为他的守护神。这就像他说的那样,为李明带来了极大的解脱,使他能更好地接受他所传授的知识。

有一次,李明花了大量时间讨论集合点,他曾问素羽集合点与实际的身体是否有关系。

素羽回答:“集合点与李明所了解的身体没有任何关系。它属于光球体的一部分,是李明的能量化身。”

“那么它如何移动呢?”李明问。

素羽解释:“靠能量的波动,一阵突发的能量从外界或李明的能量体的内部产生。这种波动通常无法预测,不规则地突发,但对我而言这种波动非常规律,服从巫士意愿的指挥。”

“你自己能感觉到这些波动吗?”

素羽回答:“每个巫士都能感觉到,事实上,每个人都可以感觉到。但普通人忙着追求他们想要的,不会注意到这种感觉。”

“那么这些波动是什么感觉?”

温和的感受伴随着模糊的悲哀,这种情感过后便是深深的陶醉。李明从未将这种悲哀与陶醉归结为未知的袭击,而只是将其视为无解、无由的情绪变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