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战,朱家子孙的血性(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在大明当太宗》最新章节。
就在朱允炆抵达徐州后的第五日,朱棣便收到了朱允炆刻意放出的朝廷即将派李景隆率领五十万大军北上平叛的消息。
“殿下对此您怎么看?”
面对张玉的询问朱棣却是哈哈一笑道:“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养之子,刚愎自用,寡谋善妒,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古来名将多矣,将几十万者几何?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
徐辉祖居然能绕开我北平诸多眼线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到孤的大后方,近来又屡屡袭扰我边境北平之安危皆系于此不得不防啊!
孤这个大舅哥着实给孤出了个难题!”
“殿下既然如此末将愿领一路兵马前去会一会魏国公以保我军后方无忧!”这时候燕王手下大将陈圭出声道。
朱棣却没有同意而是说道:“此番孤要亲自会一会孤的这位大舅哥,士弘(朱能字士弘)你随后从府卫中点齐五千兵马随孤王一同前去永平。”
听到朱棣如此决定张玉等人赶忙出来反对道:“还望殿下三思!如今,我军大量兵力陷于河北战场,北平兵力空虚还需殿下您亲自坐镇居中指挥。”
“是啊!还请殿下三思!”
“孤此次前往永平,一是来为了解决我军后顾之忧,二来便是要解决我军兵力问题!”
朱棣的在地图上指着宁王的封地敲了敲,笑得很是自信。
“朵颜三卫?”丘福很快便反应过来问道。
朱棣缓缓点头,对于朵颜三卫他早就垂涎已久。这一支由蒙古雇佣兵组建起的军队战斗力之强悍在当时的大明乃至于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殿下,末将觉得此事不妥。魏国公能够无视我军封锁,悄无声息的调集辽东兵力便足以说明我们的情报系统已经出现了问题。
宁王封地毗邻辽东,魏国公不会没有防备,但至今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这宁国似乎就像是一个铁桶完全就是密不通风,末将以为此举万不可行实在是太过于冒险。”
虽说燕军刚刚打了个大胜仗全歼了长兴侯耿炳文的军队,可也恰恰就是从那一刻起燕军似是陷入了无形的棋局之中。
本身应该凭借燕军多骑兵高机动的优势迅速突进直取京师的,却逐渐陷入了攻防战的泥潭之中,虽说战场上还是输少赢多但始终没有伤及到朝廷根本。同时朝廷又借着诛杀齐泰余党的机会将地方上许多偏向燕王的官员进行了撤换。
此时看似燕军占据了上风实则正一步步的迈向失败的深渊。
可面对张玉的反对朱棣依旧不放在心上。若是在起兵之时,对于朱允炆五十万大军的围剿,朱棣或许还会重视上一些。
但真定府的大获全胜已经让朱棣打心底里瞧不上他的这位侄子了,加上派出的又是李景隆这个二百五的统帅,朱棣就更不会正眼对待了。
“无妨,孤自有办法可以说服宁王将朵颜三卫牢牢的掌控起来。再不济凭借五千铁骑孤也可全身而退。”朱棣摆了摆手显然是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要将领兵前往永平这件事情给定下来。
眼看无法改变主帅的决定张玉等人也只好退而求其次道:“殿下您乃千金之躯,此行风险尚未可知不妨再让丘福将军率本部兵马一同出发以做策应。”
就在朱棣担心北平兵力不够,无法应对李景隆大军之时,朱高炽三兄弟闯进来道:“父王,您就放心的带兵前去。家中有我兄弟三人和诸位将军定能撑到父王从永平赶回来的。”
朱棣有些欣慰的看着自己这位自幼多病的大儿子眼中似有泪光浮现,走上前去轻轻的拍了拍朱高炽的肩膀叮嘱道:“照顾好你母妃,还有你弟弟!”
就在朱棣带走北平城大半兵力之时,朱允炆率领的十五万大军已经悄咪咪地来摸到了距离北平一百四十余里涿州。
褪去盔甲看着经过一天集训纷纷跌坐在地的将士们,朱允炆也是毫不在意的坐在了地面上与将士们拉起了家常。
这时的朱允炆注意到不远处的一个少年,虽说身材瘦弱却有着如鹰隼一般锐利的眼神。
“你叫什么名字?”朱允炆对着那少年招手问道。
少年并没有搭话只是自顾自的揉着自己那早就酸胀的脚踝。
“还呆愣着做甚?陛下问你话呢?”和他同队伍的一名魁梧汉子汉子狠狠地拍了那少年的后脑勺。
那少年顿时就像炸了毛的独狼狠狠地瞪了那糙汉子一眼。
“我叫赵峥,陕西渭南人。”少年声音稚嫩语气却是中气十足回答的不卑不亢。
“多大了?”
面对朱允炆的再次发问少年并没有作答,低下头继续整理自己的事情。
见到朱允炆并没有恼怒之色,那名壮汉便恭敬地说道:“回陛下的话,他今年十五岁,马上就要过十六岁生辰了!”
“十五岁?为何如此年纪就来参军了?”朱允炆内心之中不免升起一丝心酸。如此年纪在后世还只是一名初中生本正是上学的年纪,可如今却已经出来参军了。
朱允炆的问题却是让其余人一阵沉默,面露为难之色。
看得众人如此反应朱允炆也是开口说道:“难道其中还有着什么隐情?”
此话一出少年身边的人纷纷起身下跪:“还望陛下看在赵小旗屡立战功的份上饶他一命!”
“没想到你如此年纪便已经是小旗了。既然有军功在身又何罪只有呢?你们都起来吧!”
朱允炆起身摸了摸赵峥的头发,少年虽不说话但额头上冒出的汗珠,惨白的脸庞和紧扣着双手无一不展现着他内心的紧张。
“告诉朕你为何参军?”
那壮汉生怕赵峥说错话一把将赵峥拉到身后说道:“回陛下,我是他们的总旗名叫胡不归。赵峥这孩子祖辈皆是猎户练得一身好箭法,只可惜他父亲因进山捕猎不幸遇难只留他们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洪武二十九年关中大旱,卑职刚好驻扎在渭南。他们母子二人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在军营外苦等十数天卑职见他可怜便打算收留他一阵子。
后来因任务调动本想在渭南为他谋个出路,卑职都已经安顿好了一切可他却硬生生的跟了过来。
就在我等与敌军苦战深陷重围的时候,是他不知从何处冒出来一箭射死了贼首将我等给救了。
事后卑职曾多次劝诫他回家去,但他是铁了心的要参军念其是个人才卑职不得已下就瞒报了其户籍让他参了军。”
听到这里朱允炆也算是明白为何刚刚自己问到赵峥为何参军时众人会是那样的反应了。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他便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便包括了严苛的户籍制度,朱元璋将当时的人们按职业大致分为三大类:民户,军户,匠户。
各种户籍之间不允许流转,子承父业世世代代便只能从事某一种职业。若是发现有人私自改换户籍是重罪。初时这种户籍看似方便可越往后便越不利于国家的管理。
朱允炆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再次向赵峥问道:“你为什么参军?”
这一问将那个看似坚强的少年内心的防线彻底击溃,泪水从眼角滑落。
“为了活下去,那些官吏压迫我们对我们的死活不管不顾。我只有参军才可以为我娘亲治病才可以活下去。”
朱允炆伸手替赵峥擦去脸上的泪水转过身去对着场上的众人大声地说道:“太祖皇帝驾崩前便与朕说过,大明户籍制度不够完善得改。
朕现在特许你可以自由决定你的职业,同时也会派官员去你的家乡改善你们的生活。那你现在可还愿意继续参军?”
“愿意!”赵峥这一次回答的很是干脆。
“哦?这又是为何呢?朕既已答应保你衣食无忧,你为何还要过这种刀口舔血的生活?”
“为报君恩!”赵峥目光中带着坚毅道。
“好好好!这才是我大明儿郎应有的血性,即日起你便是朕的亲兵。
将士们,朕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也是迫于生计不得已才投身行伍。这是朕的失职,是朝中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员的失职,怪不得你们。
此前不远处便是北平城,便是我们此行的目标。一路走来我们也经历了大大小小不下十几次的战役,我们当中有不少人已经牺牲了,他们是一个父亲的孩子,也是一个孩子的父亲,是一个家的顶梁柱。
他们的逝去便是一个家庭的破碎,那些受战乱波及的百姓他们也都正在遭受着家庭的破碎。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朕的过错,是燕王受奸人挟持导致的灾祸。我们若不打败这些叛军天下又会有多少家庭因为这场战争而支离破碎?
将士们你们来告诉朕,我们应该怎么办?”
“攻北平!擒燕逆!”将士们在朱允炆的感染下振臂高呼。
“所以说大家参军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我们的每一场战斗都是为了守护身后的家人,守护我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
你们所流的每一滴血,挥出的每一次刀剑都是你们的功勋。历史会铭记你们的付出,你们都是我大明的功臣。
我们这一代人是流血牺牲的一代人,我们要为子孙后代打出一片朗朗乾坤,一个太平盛世。要让后世子孙以我等为荣!以参军为荣!
平定燕王叛乱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北方还有残元势力虎视眈眈,南方的小国蠢蠢欲动。此后我们还有不少硬仗恶战要打,朕希望你们都能够好好的活下去建功立业封万户侯!到时朕会在那金銮殿上亲自为你们授勋!”
朱允炆的承诺掷地有声,无疑是在将士的心中打上了一剂强心针。
“以我等为荣!以参军为荣!”将士们声嘶力竭的高呼声音中透露的是说不出的亢奋。
这时一名锦衣卫走到朱允炆身边低语道:“万岁爷,经核查燕王已于七日前带领七千兵马往永平方向去了,随行的还有张玉,朱能等人。
北平城中现有兵马不足一万,全权由燕世子统领。”
“传朕口谕!今日餐食全额供应,每人半斤肉干。吃饱喝足后休整四个时辰,轻装简行明日子时出发务必在晌午前抵达北平城外。”
就在朱允炆大军挺进之时,北平城中朱高炽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着防守事宜。
“大哥!你为何要下令我等不可出城迎战?就李景隆那个废物我一手能打死十个。”朱高煦对于朱高炽的龟缩战法十分的不满。
“父王留给我们的任务是坚守北平等到他从永平回援。朝廷此次五十万大军压境,我必须确保北平城万无一失。你素兵事,北平城守军只有一万二千人其中半数还是今年新募的。我等如何能够主动出击?”朱高炽有些恼怒道。
“我只要五千士卒定能给李景隆迎头痛击。”朱高煦还想再争取争取。
就在兄弟二人还在为是否主动出击而争论不休之时,朱允炆的十五万大军便已经兵临城下了。
城楼之上朱高炽极目远眺,只见那黑压压的大军之中数道明黄色的龙旗飞扬。
顿时冷汗淋漓居然是陛下亲至,张玉将军不是说朝廷此次派的是李景隆领兵吗?
算算时日也还得有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抵达北平,难道一切都只是陛下的障眼法?
就在朱高炽心惊之时,代表着天子的龙纛从大军之中缓缓行出朝着北平城驶来,在离城门十里处停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