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太师回兵陈十策(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左班中,闻太师上前行礼,称臣说道:“臣有奏疏。” 随后将奏本铺展在御案之上。纣王开始阅览表章。
“具疏臣太师闻仲上言,奏为国政大变,有伤风化,宠信奸佞,滥用惨刑;天变异常,险象环生,忧患莫测之事。臣听闻尧帝接受天命后,以天下之忧为己忧,却从不以皇位为乐。所以他诛杀驱逐乱臣贼子,一心寻求贤圣之人。正因如此,他才得到了舜、禹、稷、契、咎繇等贤能之士的辅佐,众多圣贤共同辅政,贤能之人各司其职,教化得以广泛推行,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仁义得以彰显,人们的言行举止都符合礼仪规范,一切都井然有序。这便是王者历经世代积累而后实现仁政的体现。尧帝在位七十年,最终逊位禅让给虞舜。尧帝驾崩后,天下百姓不归顺尧帝的儿子丹朱,而是归附舜帝。舜帝深知无法推辞,于是登上天子之位,任命禹为丞相。凭借尧帝留下的辅佐大臣,继承他的基业,因此得以垂拱而治,无为而天下大治。他所作的韶乐,尽善尽美。如今陛下继承大统,应当施行仁义,普施恩泽,爱惜军民,礼遇文武百官,顺应天地之道。如此一来,社稷便能安定,百姓也能安居乐业。然而,陛下却亲近淫乱之事,沉溺于酒色,宠信奸佞小人,忘却恩爱之情。将皇后炮烙双手、剜去双目,杀害子嗣,自断后嗣。这些都是无道之君的行径,必将自取灭亡之祸。臣恳请陛下痛改前非,施行仁义,速速远离小人,每日亲近君子。唯有如此,社稷才能安定,万民才能钦服,上天也会顺应民意,国祚才能长久,风调雨顺,天下才能共享太平之福。臣冒死冒犯天颜,将条陈开列如下:
第一件,拆除鹿台,安抚民心,使民心不乱。
第二件,废除炮烙之刑,让谏臣能够尽忠进谏。
第三件,填平虿盆,宫中忧患自然消除。
第四件,填平酒池,铲除肉林,消除诸侯的非议。
第五件,贬黜妲己,另立正宫,以免受蛊惑。
第六件,斩杀费仲、尤浑,大快人心,以警示不肖之徒。
第七件,打开粮仓,赈济饥民。
第八件,派遣使者,招安东南地区。
第九件,到山林湖泽寻访遗贤。
第十件,广开言路,使天下没有堵塞蒙蔽的弊病。”
闻太师站在御书案旁,磨好墨,润好毛笔,将笔递给纣王,请他立即批准施行。纣王看了这十条建议,头一件便是拆除鹿台,纣王说道:“建造鹿台耗费了无数钱粮,要建成实在不易。如今一旦拆除,实在可惜,这件事容后再议。第二件废除炮烙之刑,准行。第三件填平虿盆,准行。第五件贬黜苏后,如今妲己品性幽静娴雅,并无失德之处,为何要加以贬谪?也容后再议。第六件中大夫费仲、尤浑二人,一直以来有功无过,怎能说是谗佞之臣,怎么能随意诛杀?除了这三件,其余的准行。”
太师上奏道:“鹿台工程浩大,劳民伤财,黎民百姓怨念极深。拆除鹿台,能够消除天下百姓心中的怨恨。皇后蛊惑陛下制造如此惨无人道的刑罚,神鬼皆怒,冤魂无处申冤。恳请陛下速速贬黜苏后,如此一来,神灵欢喜,冤魂得以安息,也能消除天下的幽怨之气。速速斩杀费仲、尤浑,那么朝纲便能清明,国内便无谗佞小人。陛下心中没有被迷惑扰乱的担忧,朝政自然就会清明。希望陛下速速施行,切勿迟疑不决,以免耽误国事,如此,臣将不胜荣幸。”
纣王无奈,勉强说道:“太师所奏之事,朕批准七件,这三件等商议妥当后再施行。” 闻太师说:“陛下切勿认为这三件事是小节而不以为意,这三件事关系到国家治乱的根源,陛下不可不明察,切不可草率放过。”
这时,中大夫费仲不识时务,出班上殿面见纣王。闻太师不认识费仲,问道:“这位官员是谁?” 费仲回答:“卑职是费仲。” 太师说:“先生既然是费仲,那先生上殿有什么话要说?” 费仲说:“太师虽然位极人臣,但不维护国体,手持毛笔逼迫君王批准奏疏,这不合礼仪;参奏皇后,这不是臣子该做的事;下令诛杀无辜大臣,这不符合律法。太师蔑视君王,依仗自己的权势,以下犯上,在殿廷肆意妄为,严重违背了人臣的礼仪,可谓大不敬。”
太师听了,中间的神目突然睁开,胡须直竖,大声吼道:“费仲巧言令色,迷惑君主,气死我了!” 说着,抬手一拳,将费仲打下丹墀,费仲的脸顿时青肿起来。
只见尤浑怒火中烧,上殿说道:“太师在殿上当众殴打大臣,打费仲就如同打陛下一样。” 太师问:“你又是何人?” 尤浑回答:“我是尤浑。” 太师冷笑道:“原来是你们两个奸臣,狼狈为奸,相互袒护。” 说着,快步上前,又是一拳打去,将尤浑打翻在地,尤浑像翻斗一样,从丹墀上滚落下去,摔出一丈多远。太师喊道:“左右,将费仲、尤浑二人押出午门斩首。”
当朝的武士们最痛恨这两个人,听到太师发怒,立刻将二人押出午门。闻太师怒发冲冠,纣王则默默无语,嘴里没有说话,心中却暗自思忖:“费仲、尤浑二人不知道躲避,自讨羞辱。”
闻太师再次上奏,请求纣王下达行刑的旨意。纣王怎么舍得杀费仲、尤浑二人呢,纣王说:“太师的奏疏所言极是,这三件事,朕都答应照办,待朕再商议后施行。费仲、尤浑二人虽然冒犯了太师,但他们的罪过尚小,暂且将他们交给法司审讯。如果罪行属实,他们也不会有怨言。”
闻太师见纣王再三委婉推辞,脸上反而露出恭谨的神色,心想自己虽然是为国家直言进谏,尽忠职守,却让君王惧怕臣子,自己恐怕先有了欺君之罪。太师跪下说道:“臣只希望四方归顺,百姓安定,诸侯宾服,臣的心愿便足矣,怎敢有其他奢望?”
纣王传旨,将费仲、尤浑交给法司审讯。其余七条条陈,限定立即施行,另外三条待商议妥当后再施行。纣王返回宫中,百官各自散去。正所谓天下兴盛,好事连连;天下衰亡,祸事不断。
太师刚刚奏完条陈之事,回到府中,没想到东海的平灵王造反,快报传入朝歌。快报先送到武成王府,黄元帅看到快报后,叹息道:“如今兵戈四起,八方不得安宁,现在又反了平灵王,这战乱何时才能平息?” 黄元帅将报信的差官送到闻太师府中。
太师正在府中端坐,侯堂官前来禀报:“黄元帅派差官求见老爷。” 太师下令:“让他进来。” 差官将快报呈上,太师看完后,打发来人,随即前往黄元帅府。黄元帅将太师迎接到府中,行礼后,分宾主坐下。
闻太师说:“元帅,如今东海的平灵王造反,老夫来与将军共同商议,是老夫前去平叛,还是元帅前往?” 黄元帅回答:“末将前去也可以,老太师前去也可以,全凭太师主意。” 太师思索片刻后说:“黄将军,你还是留在朝中。老夫率领二十万大军,前往东海,剿灭反叛势力,等归来后再商议政事。”
二人商议妥当。第二天早朝,闻太师朝贺完毕,上表请求出征。纣王看完奏表,惊讶地问道:“平灵王又造反了,这可如何是好?” 闻太师奏道:“臣一片丹心,忧国忧民,不得不前往平叛。如今留下黄飞虎守护国家,臣前往东海平定反叛。希望陛下早晚以社稷为重,那三条条陈,等臣归来后再商议。”
纣王听了闻太师的奏请,十分高兴,巴不得闻太师离开,不在自己面前搅扰,这样他心里就清净多了。于是,纣王急忙传旨,赐给闻太师黄钺白旄,为他饯行,让他起兵出征。
纣王车驾驶出朝歌东门,太师上前迎接。纣王命人斟酒,赐给太师。闻仲接过酒,转身递给黄飞虎。太师说:“这杯酒,黄将军先饮。” 黄飞虎欠身说道:“太师远征,这是圣上所赐之酒,黄飞虎怎敢先饮。” 太师说:“将军接过这杯酒,老夫有一言相告。” 黄飞虎依言接过酒。
闻太师说:“如今朝纲无人主持,全靠将军。当今若有什么不公平之事,理当直言进谏,不可闭口不言,这可不是人臣爱国之心的体现。” 太师转身对纣王说:“臣此次出征,没有别的事情担忧,只希望陛下能听从忠告,以社稷为重,不要随意变更旧有的规章,违背为君之道。臣此次出征,多则一年,少则半年,不久便会归来。”
太师饮完酒,一声炮响,大军启程,径直向东海进发。这一去,不知会引发怎样的变故,又会有怎样的胜负?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