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西伯侯文王吐子(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正在感慨之时,只见前方两面红旗招展,一声大炮轰鸣,涌出一队人马。文王见状,心中大喜,说道:“这必定是众文武官员前来迎接本王的。” 只见大将军南宫适、上大夫散宜生,带领着四贤八俊、三十六杰,如辛甲、辛免、太颠、闳夭、祁公、尹公等人,纷纷伏于道路两旁。文王的次子姬发快步上前,拜倒在驴前,说道:“父王被困异国他乡,时光匆匆流逝,作为儿子,却不能为父王分忧解难,实在是天地间的罪人,还望父王宽恕。如今再次见到父王,儿臣心中无比欣慰。”

文王看着儿子和众文武官员,不禁流下泪来,说道:“本王今日心中满是凄凉之感。曾经本王失去了家,如今又有了家;失去了国,如今又有了国;失去了臣子,如今又有了臣子;失去了儿子,如今又有了儿子。我深陷囹圄七年,被囚禁在羑里,本已甘心老死在那里。如今有幸重见天日,能与你们再次团聚,看到这一切,反而更觉心中凄凉。”

大夫散宜生启奏道:“昔日成汤也曾被囚禁于夏台,然而一旦回到自己的国家,便有了一番作为,成就了一番大业。如今主公归国,更应修明德政,养育百姓,等待时机而动。谁又能说今日的羑里,不会如同昔日的夏台,成为主公崛起的契机呢?”

文王说道:“大夫所言,并非是为我着想的话,也不符合臣子侍奉君主的道理。我有罪当诛,承蒙圣上的大恩而未被处死,虽然遭受了七年的囚禁,可这也是天子浩荡的洪恩。如今赦免我归国,还给予优厚的赏赐,进爵加封,赐予黄钺白旄,让我拥有征伐之权,这是何等特殊的恩宠。我应当竭尽全力尽到臣子的本分,此生绝不敢萌生二心。怎么能将这与夏台相提并论呢?大夫突然说出这样的话,实在不是我所期望的。以后切不可再提此事。” 众臣听后,心悦诚服。

姬发走上前,请父王更换衣服,乘坐辇车。文王听从了他的建议,换上王服,坐上辇车,并让申杰一同进入西岐。一路上,百姓欢呼雀跃,道路两旁充满了欢声笑语,笙簧乐器演奏出欢快的乐曲,家家户户焚香祈福,张灯结彩。文王端坐在銮舆之中,两旁的侍从整齐成行,幢幡遮蔽了日光。只见百姓们大声呼喊:“七年未见大王尊颜,如今大王归国,万民敬仰,我们渴望亲眼目睹大王的风采,心中满是欣慰。”

文王听到百姓们的呼喊,便改骑逍遥马。百姓们见状,欢呼声更加响亮,纷纷高呼:“今日西岐又有英明的君主了!” 人人都欢天喜地,对文王倾心拥戴。

文王刚出小山口,看到两旁文武官员和九十八个儿子相随,唯独不见长子伯邑考。他想起伯邑考惨遭剁成肉酱的悲惨遭遇,在羑里时自己还被迫吃下儿子的肉,心中顿时一阵剧痛,泪如雨下。文王用衣袖掩面,悲伤地作歌道:

“尽臣节兮,奉旨朝商;直谏君兮,欲正纲常。

谗臣陷兮,因于羑里;不敢怨兮,天降其殃。

邑考孝兮,为父赎罪;鼓琴音兮,屈害忠良。

啖子肉兮,痛伤骨髓;感圣恩兮,位至文王。

夸官逃难兮,路逢雷震;命不绝兮,幸至吾疆。

今归西土兮,团圆母子;独不见邑考兮,碎裂肝肠。”

文王作完歌,突然大叫一声:“痛杀我也!” 随即从逍遥马上跌落下来,脸色变得惨白。世子和众文武官员见状,惊慌失措,急忙上前将文王扶起,抱在怀中。他们赶忙取来茶汤,给文王连灌几口。只见文王喉咙中一声响动,吐出一块肉羹。那肉饼在地上一滚,竟然生出四足,长出两耳,朝着西边跑去了。文王接连吐了三次,每次吐出的肉饼都变成了兔子跑掉了。

众臣赶忙扶起文王,乘坐銮舆回到西岐城,进入端门,来到大殿。公子姬发扶着文王进入后宫,悉心调理汤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文王的病情逐渐痊愈。

这天,文王升殿,文武百官上殿朝贺完毕。文王宣上大夫散宜生上殿。散宜生拜倒在地。文王说道:“我前往朝歌朝拜天子,算出有七年的灾祸,没想到长子邑考为了我惨遭杀害,这或许是天数。承蒙圣上的大恩,特赦我归国,还加封我为文王,又让我夸官三日。深感镇国武成王黄飞虎的大德,他送我铜符五道,助我出关。没想到殷破败、雷开二位将军奉旨前来追击,让我陷入绝境,无计可施,正束手待毙之时,多亏了当年我前往朝歌途中,在燕山收养了一个婴儿。当时遇到终南山的道士云中子,他将婴儿带走,取名为雷震子。不知不觉七年过去了,谁能想到在追兵紧迫之际,雷震子救我出了五关。”

散宜生问道:“五关难道没有将官把守吗?怎么能轻易出关呢?” 文王说:“若说起雷震子的模样,差点把我吓死。七年不见,他生得面如蓝靛,头发好似朱砂,胁下生出双翼,能够飞腾半空,气势如同风雷一般。他手持一根金棍,威风凛凛,好似熊罴。他用金棍一挥,就把山尖打下一块来,因此殷、雷二将不敢与他相争,乖乖地退走了。雷震子回来后,背着我飞出五关,不到半个时辰,就到了金鸡岭。之后他便告辞,回终南山去了。我实在不忍心与他分别,他却说:‘师父的命令不敢违背,孩儿不久后就会下山,再与父王相见。’于是他就回去了。我独自一人走了一天,来到申杰的店中。申杰用驴儿送我,一路悉心扶持。我已命官员重重赏赐他,让申杰回家去了。”

散宜生跪地启奏道:“主公德高望重,闻名天下,仁义遍布四方,天下三分,已有二分归周。万民享受着安康的生活,百姓无不敬仰您。自古有云:‘能够克制私欲的人,自然会招来诸多福气;放纵私欲的人,自然会生出诸多灾祸。’主公如今已回到西土,真如巨龙回归大海,猛虎重返深山,应当修养身心,等待时机。况且天下已有四方诸侯反叛,而纣王肆意妄为,无道至极,杀妻诛子,制造炮烙虿盆等酷刑,将大臣剁成肉酱,废弃先王的典章制度;建造酒池肉林,杀害宫嫔,听信妲己的谗言,抛弃元老,亲近罪人,拒绝进谏,诛杀忠臣,沉迷酒色,认为上天不值得敬畏,善行不值得去做,一味地荒淫无道,毫无悔改之意。依臣看来,朝歌不久之后必将易主。”

话还未说完,殿西有一人高声呼喊:“如今大王已回到故土,应当为公子伯邑考报那被剁成肉酱的血海深仇。况且如今西岐拥有雄兵四十万,战将六十员,正应当杀进五关,围住朝歌,将费仲、妲己斩首于市曹,废掉昏君,另立明主,以泄天下之愤。”

文王听后,面露不悦之色,说道:“我一直将二位视为忠义之士,西土仰仗你们得以安宁。今日你们却说出这般不忠的言论,这是将自己置于不可赦免的境地,还敢提及报怨复仇的话语。天子乃是万国的元首,纵然有过错,臣子也不敢轻易议论,更何况是纠正君主的过错;父亲有失误,儿子也不敢随意指责,更何况是纠正父亲的失误。所以才有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叫子亡,子不敢不亡的说法。作为臣子,应当以忠孝为首,怎么敢直言忤逆君主和父亲呢?我因直言进谏,才被囚禁在羑里。虽然遭受了七年的困苦,但这是我的过错,怎么敢怨恨君主呢?应当将功劳归于自己,过错归于自身。古语有云:‘君子遇到危难不逃避,只听从天命的安排。’如今我感激皇上的恩情,被赐予文王的爵位,荣归西土,我正应当早晚祈祷当今圣上,但愿八方平息兵戈,万民安居乐业,这才是为人臣子之道。从今往后,二位切不可违背天理伦常,留下万世的讥讽,这岂是仁人君子所说的话呢?”

南宫适说道:“公子进献宝物,代父赎罪,并无谋逆之心,为何竟惨遭剁成肉酱的悲惨下场?这实在是情理和法律都难以容忍的。所以应当讨伐无道的纣王,以正天下,这也是万民的心愿。”

文王说道:“卿只执着于一时的见解,这是我儿自寻死路。我临行前曾对诸子和文武官员说过:我推演先天之数,算出有七年的灾祸,切不可派一兵一卒前来问安。等七年灾祸期满,自然会荣耀归来。邑考不听从父训,自恃骄纵固执,虽然秉持着忠孝的大节,却不知灵活变通,又不注意打听消息,不懂得审时度势,进退失据。他自己德薄才疏,性情偏执,不顺从天时,这才招致了这被剁成肉酱的灾祸。我如今奉公守法,不妄为,不违背道德,以尽臣子的本分。任凭天子肆意妄为,天下诸侯自有公论。何必二位率先挑起祸端,自恃强大,先走向灭亡呢?古云:‘五伦之中,唯有君主和父母的恩情最为厚重;百行的根本,应当以忠孝仁义为先。’我既然已经归国,应当以教化百姓、使风俗美好为首要任务,以百姓富足、物产丰饶为目标,这样百姓自然能享受安康,我与卿等也能共享太平。耳中听不到兵戈之声,眼中看不到征伐之事,身体不受鞍马劳顿之苦,心中不牵挂胜败之忧。但愿三军将士,身上没有披甲胄的痛苦,百姓不受惊慌之灾,这就是福,这就是乐。又何必劳民伤财,使百姓陷入苦难,然后才将其视为功劳呢?”

南宫适、散宜生听了文王的训示,连忙叩头谢罪。文王又说:“我想在西北正南建造一座台,名为‘灵台’。我担心大兴土木,并非诸侯所应为之事,会劳伤百姓。然而建造这座灵台,可以观察灾祥之兆。”

散宜生奏道:“大王建造此灵台,既然是为了观察灾祥而设,是为了西土的百姓,并非为了游玩观赏,怎么能说是劳民呢?况且主公仁爱,恩泽惠及昆虫草木,万姓无不感恩戴德。若大王出示告示,百姓自然会乐于听从。若大王不轻易动用民力,仍然付给百姓工钱,每人每天二钱银子,任由百姓自愿前来,不强求他们,这也不会对事情造成什么危害。况且这又是为了西土人民观察灾祥,百姓怎么会不乐意去做呢?”

文王听后大喜,说道:“大夫所言正合我意。” 随即出示告示,张贴在各门。不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