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至十八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蘅芷清芬” 赐名为 “蘅芜苑”。

“杏帘在望” 赐名为 “浣葛山庄”。

正楼名为 “大观楼”,东面的飞楼叫 “缀锦阁”,西面的斜楼叫 “含芳阁”;还有 “蓼风轩”“藕香榭”“紫菱洲”“荇叶渚” 等名字;另外还有十几个四字的匾额,比如 “梨花春雨”“桐剪秋风”“荻芦夜雪” 等,此时难以全部记住。元妃还下令,原来的匾联都不必摘去。接着,元妃先题了一首绝句: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写完后,元妃笑着对姊妹们说:“我向来才思不够敏捷,也不擅长吟咏,这一点妹妹们向来都很清楚。今夜只是勉强应付,不辜负这美景罢了。日后有闲暇,我必定会补写《大观园记》和《省亲颂》等文章,来记录今日之事。妹妹们也各自题一匾一诗,无论才华高低,暂且写成,不要因为我的微薄才学就有所拘束。而且很高兴宝玉竟然懂得题咏,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这园子中的‘潇湘馆’‘蘅芜苑’两处,是我极为喜爱的,其次是‘怡红院’‘浣葛山庄’,这四大处,必须要有特别的章句题咏才好。之前所题的对联虽然不错,但如今要再各赋一首五言律诗,让我当场考校一番,才不辜负我自幼教导他的一番苦心。” 宝玉只得答应,然后下去自己构思。

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当中,探春的才学在姊妹们之上,但她自己也觉得难以与宝钗、黛玉抗衡,只能勉强随众人敷衍了事。李纨也勉强凑成了一首律诗。贾妃先依次看姊妹们的作品,上面写道:

《旷性怡情》匾额 - 迎春

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

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万象争辉》匾额 - 探春

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

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文章造化》匾额 - 惜春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

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文采风流》匾额 - 李纨

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

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珠玉自应传盛世,神仙何幸下瑶台。

名园一自邀游赏,未许凡人到此来。

《凝晖钟瑞》匾额 - 薛宝钗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

《世外仙源》匾额 - 林黛玉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贾妃看完后,称赞了一番,又笑着说:“到底还是宝钗和黛玉妹妹的作品与众不同,不是其他姊妹能相比的。” 原来,林黛玉本想在今夜大展才华,把众人都比下去,没想到贾妃只让题一匾一诗,她也不好违抗旨意多作,只能随便作了一首五言律诗应付。

此时,宝玉还没有写完,才刚作了 “潇湘馆” 与 “蘅芜苑” 两首,正在作 “怡红院” 一首,草稿中有 “绿玉春犹卷” 一句。宝钗一转眼瞥见了,趁着众人没注意,急忙悄悄转身推了推他,说:“她因为不喜欢‘红香绿玉’四字,改成了‘怡红快绿’;你这会儿偏偏用‘绿玉’二字,岂不是故意和她作对吗?况且关于蕉叶的说法也有很多,你再想一个字改了吧。” 宝玉听宝钗这么说,擦着汗说:“我这会儿怎么也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宝钗笑着说:“你只要把‘绿玉’的‘玉’字改成‘蜡’字就行了。” 宝玉问:“‘绿蜡’有什么出处吗?” 宝钗听了,轻轻咂嘴点头,笑着说:“亏了你,今夜不过如此,将来在金殿上对策,你大概连‘赵钱孙李’都忘了!唐朝钱珝咏芭蕉诗的第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难道忘了?” 宝玉听了,顿时恍然大悟,笑道:“该死,该死!现成眼前的东西我竟然想不起来,你可真是我的‘一字师’。从今后我就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宝钗也悄悄笑着说:“还不快写上去,只顾着姐姐妹妹地叫。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你又来认我这个姐姐了。” 一边说着玩笑话,又怕耽误了宝玉的时间,于是就抽身离开了。宝玉只得接着往下写,一共完成了三首。

此时,林黛玉没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心里很不痛快。她见宝玉独自作四首律诗,费了很多神思,心想何不为他代作两首,也能省得他有些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这么想着,她便走到宝玉的案几旁,悄悄问:“都写完了吗?” 宝玉说:“才写了三首,还差‘杏帘在望’一首。” 黛玉说:“既然这样,你只抄录前三首就行。等你抄完那三首,我也替你把这首写好了。” 说完,低头想了想,很快就吟成了一首律诗,写在纸条上,搓成个纸团,扔到宝玉面前。宝玉打开一看,只觉得这首诗比自己作的三首高出十倍,喜出望外,连忙工整地抄写下来,呈了上去。贾妃看到的诗是这样的:

《有凤来仪》 - 臣 宝玉谨题

秀玉初成实,堪宜待凤凰。

竿竿青欲滴,个个绿生凉。

迸砌妨阶水,穿帘碍鼎香。

莫摇清碎影,好梦昼初长。

《蘅芷清芬》

蘅芜满净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草,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怡红快绿》

深庭长日静,两两出婵娟。

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

凭栏垂绛袖,倚石护青烟。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

《杏帘在望》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贾妃看完后,十分高兴,说:“果然有进步!” 又指着 “杏帘在望” 这首诗,认为是前三首中最好的,于是把 “浣葛山庄” 改为 “稻香村”。接着,她让探春用彩笺把刚才的十几首诗重新抄写一遍,命令太监传送到外面。贾政等人看了,都称赞不已。贾政还进献了《归省颂》。元春又命人把琼酥金脍等美食赏赐给宝玉和贾兰。此时贾兰年纪还小,对很多事情都不太懂,只是跟着母亲和叔叔行礼,所以没有其他特别的记述。贾环从过年的时候就生病,一直没有痊愈,在别处调养,所以也没有相关记载。

这时,贾蔷带着十二个唱戏的女孩子,在楼下等得不耐烦了。只见一个太监飞奔过来,说:“诗已经作完了,快拿戏目来!” 贾蔷急忙把锦册呈上,还有十二个女孩子的花名单。过了一会儿,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第二出,《乞巧》;第三出,《仙缘》;第四出,《离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贾蔷赶忙张罗着让女孩子们开始表演。她们的歌声清脆悦耳,仿佛能撕裂石头,舞姿优美动人,如同天魔下凡。虽然只是在舞台上表演,但却把悲欢离合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刚演完,一个太监端着一个金盘,里面放着糕点之类的东西,进来问道:“谁是龄官?” 贾蔷知道这是赏赐给龄官的东西,高兴地连忙接过,让龄官叩头谢恩。太监又说:“贵妃有谕旨,说‘龄官演得极好,再演两出戏,随便哪两出都行’。” 贾蔷连忙答应,于是让龄官表演《游园》《惊梦》两出戏。龄官认为这两出原本不是她擅长的角色,执意不肯表演,一定要演《相约》《相骂》两出。贾蔷拗不过她,只好依了她。贾妃看了非常高兴,下令说:“不要为难这个女孩子,好好教导她。” 还额外赏赐了两匹宫缎、两个荷包,以及金银锞子、食物之类的东西。

之后,筵席撤去,贾妃又去游览之前没走到的地方。忽然看到一座环山的佛寺,她连忙另外洗手,进去焚香拜佛,还题了一块匾额,写着 “苦海慈航”。并且额外施恩给寺里的尼姑和女道士。

过了一会儿,太监跪着启奏:“赏赐的物品都已经准备齐全,请贵妃查验等相关事宜。” 然后呈上物品清单。贾妃从头看了一遍,觉得都很妥当,就下令照此执行。太监听了,下去一一发放赏赐。原来,贾母得到的赏赐是金、玉如意各一柄,沉香拐杖一根,伽楠念珠一串,“富贵长春” 宫缎四匹,“福寿绵长” 宫绸四匹,紫金 “笔锭如意” 锞十锭,“吉庆有鱼” 银锞十锭。邢夫人、王夫人的赏赐,只是少了如意、拐杖、念珠这四样。贾敬、贾赦、贾政等人,每人得到御制新书两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两只,其他礼物和之前一样。宝钗、黛玉等姊妹们,每人有新书一部,宝砚一方,新样式的金银锞两对。宝玉也是同样的赏赐。贾兰则是金银项圈两个,金银锞两对。尤氏、李纨、凤姐等人,都得到金银锞四锭,表礼四端。另外,外表礼二十四端,清钱一百串,是赏赐给贾母、王夫人以及姊妹们房中的奶娘和丫鬟们的。贾珍、贾琏、贾环、贾蓉等人,都是表礼一份,金锞一双。其余的彩缎百端,金银千两,御酒和丰盛的筵席,是赏赐给东西两府所有在园子里管理工程、陈设、伺候以及唱戏、掌灯的人的。此外,还有清钱五百串,是赏赐给厨役、优伶、杂耍艺人等杂役人丁的。

众人谢恩完毕,执事太监启奏道:“时间已经到了丑正三刻,请贵妃回宫。” 贾妃听了,不由得满眼又落下泪来。但她还是勉强挤出笑容,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地舍不得放开,再三叮嘱说:“不要挂念我,好好保养自己的身体。如今皇恩浩荡,每个月允许进宫探视一次,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的是,何必如此伤心。倘若明年皇恩依旧允许我归省,千万不可再如此奢华浪费了!” 贾母等人已经哭得哽咽说不出话来。贾妃虽然舍不得离别,但无奈皇家规矩不能违背,只得忍痛登上舆车离去。这边众人好不容易才把贾母、王夫人安慰劝解好,搀扶着她们出了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