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贾雨村见她回头,便以为这女子对自己有意,顿时欣喜若狂,认为这女子一定是个有眼力的英雄,是自己在这风尘中的知己。不一会儿,小童进来,贾雨村打听到前面留客人吃饭,自己不便久留,于是从旁边的小道独自出门离开了。甄士隐招待完客人,知道贾雨村已经自行离去,也就没有再去邀请他。
一天,又到了中秋佳节。甄士隐家中的家宴结束后,他又在书房另外摆了一桌酒席,然后自己踏着月色来到庙里邀请贾雨村。原来,贾雨村自从那天见了甄家丫鬟回头看了他两次,便认为那丫鬟是自己的知己,时刻放在心上。如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着月亮心怀感慨,于是随口吟了一首五言律诗: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吟完,又想到自己平生的抱负,苦于没有遇到时机,于是又挠着头对天长叹,接着高声吟诵了一副对联: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正好甄士隐走来听到了,笑着说:“雨村兄真是抱负不凡啊!” 贾雨村连忙笑着说:“不过是偶然吟诵前人的诗句,怎敢如此狂妄。” 接着问:“老先生怎么有兴致到这里来?” 甄士隐笑着说:“今夜是中秋,民间称作‘团圆之节’,我想兄台客居僧房,一定有些寂寞之感,所以特地备了薄酒,邀请兄台到我家书房小酌,不知兄台能否赏脸?” 贾雨村听了,并没有推辞,笑着说:“既然承蒙厚爱,我怎敢辜负这份盛情。” 说着,便和甄士隐一起回到这边的书院。
不一会儿,喝完茶,酒菜已经摆好,美酒佳肴自不必说。两人入席,一开始慢慢地斟酒,慢慢地喝,接着渐渐谈得兴致高昂,不知不觉便开始畅快地喝酒。当时,街坊上家家户户都传出箫管和弦歌的声音,当头一轮明月,洒下璀璨的光辉,两人更加兴致勃勃,酒一倒满就一饮而尽。贾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醉意,按捺不住心中的豪情,于是对着月亮抒发胸怀,随口吟了一首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甄士隐听了,大声叫好:“妙啊!我一直说兄台必定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如今你所吟诵的诗句,已经显现出飞黄腾达的征兆,不久之后便可平步青云了。可喜可贺!” 于是亲自斟了一斗酒为他祝贺。贾雨村喝完,叹了口气说:“不是我酒后狂言,若论当今流行的学问,我也或许可以去凑个数,谋个虚名,只是如今我路费行囊一概没有,京城路途遥远,不是靠卖字撰文就能到达的。” 甄士隐没等他说完,便说:“兄台怎么不早说。我一直有帮助你的想法,但每次遇到兄台,你都没有提及,所以我也不敢贸然开口。如今既然说到这里,我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义利’二字还是分得清的。况且明年正好是大比之年,兄台应该赶紧进京,参加春闱考试,才不辜负你的才学。至于盘缠等事,我自会替你安排,也不枉你我相识一场!” 当下就命令小童进去,迅速封了五十两白银,还准备了两套冬衣。又说:“十九日是黄道吉日,兄台可以马上雇船西行,等你飞黄腾达之后,明年冬天我们再见面,这岂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贾雨村收下银子和衣服,只是略微道谢,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在意,仍然继续喝酒谈笑。这时已经到了三更天,两人才散去。
甄士隐送贾雨村走后,回到房间睡了一觉,一直到红日高照才醒来。他想起昨夜的事,打算再写两封推荐信给贾雨村,让他带到京城,找个仕宦之家投靠安身。于是派人过去请贾雨村,家人去了回来说:“和尚说,贾爷今天五更天就进京去了,还让和尚转告老爷,说‘读书人不在乎黄道黑道,只以事理为重,来不及当面告辞了。’” 甄士隐听了,也只好作罢。
日子悠闲,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吩咐家人霍启抱着英莲去看社火花灯。到了半夜,霍启突然想上厕所,就把英莲放在一户人家的门槛上坐着。等他上完厕所回来抱英莲时,哪里还有英莲的影子?霍启急得找了整整一夜,直到天亮也没找到。他不敢回去见主人,只好逃到他乡去了。甄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未归,就知道事情不妙,又派了几个人出去寻找,可回来都说一点消息都没有。夫妻二人半辈子就生了这么一个女儿,如今突然失踪,怎能不牵肠挂肚,因此日夜啼哭,几乎寻死觅活。就这样过了一个月,甄士隐先病倒了;当时封氏夫人也因为思念女儿,忧思成疾,每天都请医生来医治。
没想到在三月十五这一天,葫芦庙里和尚炸供品时不小心,导致油锅起火,引燃了窗纸。这一带的人家大多用竹篱木壁,或许也是劫数难逃,火势迅速蔓延,一条街被烧得如同火焰山一般。当时虽然有军民赶来救火,但火势已经无法控制,怎么救得下来呢?大火烧了一整夜才渐渐熄灭,也不知道烧毁了多少人家。可怜甄家就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废墟。好在他们夫妇和几个家人的性命没有受到伤害。甄士隐急得直跺脚,只能长叹不已。他只好和妻子商量,暂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偏近年来水旱灾害不断,盗贼蜂拥而起,到处抢田夺地,百姓不得安宁,官兵四处剿捕,田庄也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得把田庄变卖了,带着妻子和两个丫鬟投奔他的岳父家。
他的岳父名叫封肃,是大如州人,虽然务农,但家里还算殷实。如今见女婿这般狼狈地前来投奔,心里就有些不高兴。幸好甄士隐变卖田地的银子还没用完,拿出来托岳父帮忙,随便买些房产土地,作为日后的衣食保障。封肃却半哄半骗,只给了他一些薄田和破旧的房子。甄士隐是个读书人,不懂得经营生计、耕种庄稼这些事,勉强支撑了一两年,日子越发穷困。封肃每次见面,都会说些风凉话,还在人前人后抱怨他们不会过日子,只会好吃懒做。甄士隐知道自己投错了人,心中不免悔恨,再加上去年受到惊吓,又急又气,心中积郁,他本就年事已高,如今贫病交加,渐渐显出一副时日无多的样子。
恰巧有一天,甄士隐拄着拐杖挣扎着来到街前散心,忽然看见那边走来一个跛脚的道士,模样疯癫,穿着麻鞋和破旧的衣服,嘴里念着几句词: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甄士隐听了,迎上前去问道:“你满口说的什么?只听见‘好’‘了’‘好’‘了’的。” 道士笑着说:“你要是真听懂了‘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要知道这世上万般事物,好就是了,了就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首歌,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本就有慧根,一听这话,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笑着说:“等等!我来给你的《好了歌》做个注解怎么样?” 道士笑道:“你解,你解。” 甄士隐于是说道:
简陋的屋子、空旷的厅堂,当年曾是高官显贵聚集之处;如今衰草枯杨的地方,曾经是歌舞升平的场所。蛛丝布满了雕花的房梁,如今绿纱又糊在了破旧的窗户上。说什么胭脂正浓、香粉正香,为何转眼间两鬓已如霜?昨天在黄土坟头送白骨,今晚却在红灯帐下与新欢共眠。曾经金满箱、银满箱,转眼间就沦为遭人唾弃的乞丐。正在感叹他人命短,却不知自己也将面临死亡。教导有方,也难保孩子日后不做强盗。本想攀附富贵人家,谁能料到女儿会流落烟花巷。因为嫌官小,结果戴上了枷锁;昨天还嫌破袄寒冷,今天却嫌紫蟒长袍太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倒把他乡当成了故乡。真是荒唐,到头来都是在为别人做嫁衣!
那疯癫的跛脚道士听了,拍手笑道:“解得妙,解得妙!” 甄士隐说了一声 “走罢!” 就把道士肩上的褡裢抢过来背在自己身上,也不回家,跟着疯道士飘飘然离去了。这一幕惊动了街坊,大家都把这件事当作新闻传扬开来。封氏听到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只好和父亲商量,派人四处寻找,但哪里能找到一点音信呢?没办法,她只能依靠父母生活。幸好身边还有两个从前的丫鬟服侍,主仆三人日夜做些针线活拿去卖,帮衬着父亲维持家用。封肃虽然每天抱怨,但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甄家的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然听到街上有人喝道,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了。丫鬟便躲在门内观看,只见一队队军牢衙役走过,不一会儿,大轿抬着一个头戴乌帽、身穿红袍的官员经过。丫鬟愣住了,心想这个官员好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她回到房中,也就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到了晚上,正准备休息的时候,忽然听到一阵猛烈的敲门声,许多人在外面乱喊:“本府太爷派人来传人问话。” 封肃听了,吓得目瞪口呆,不知道出了什么祸事,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