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回 拯救驼罗禅性稳 脱离秽污道心清(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话说三藏师徒四人,顺利摆脱小西天的困境后,心情愉悦地踏上了西行之路。他们一路前行,经过一个月的长途跋涉,此时正值春深时节,繁花盛开。沿途只见几处园林绿意葱茏,却又在一番风雨之后,迎来了黄昏时刻。三藏勒住缰绳,说道:“徒弟们啊,天色已晚,咱们往哪条路上去找个地方借宿呢?” 行者笑着说:“师父放心。要是找不到借宿的地方,我们三个也有办法。让八戒去砍些草,沙和尚扳些松枝,老孙我会做木匠活,咱们就在这路上搭个草庵,就算住上一年半载也没问题。您急什么呀!” 八戒连忙说道:“哥呀,这地方哪能住人!满山都是虎豹狼虫,遍地都是魑魅魍魉。白天走路都不容易,黑夜里怎么敢在这里留宿呢?” 行者说:“呆子!你越来越没长进了!不是老孙我吹牛,只要这根金箍棒握在手里,就算天塌下来,我也能撑住!”

师徒四人正说着,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座山庄。行者高兴地说:“好了!有地方借宿了!” 长老问道:“在哪里?” 行者指着前方说:“那片树丛里不是有户人家吗?我们去那里借住一晚,明天一早再赶路。” 长老听了,满心欢喜,赶忙催马前行,到了庄门外才下马。只见柴门紧闭。长老上前敲门,喊道:“开门,开门。” 里面走出一位老者,手里拄着藜杖,脚上穿着蒲鞋,头上戴着乌巾,身上穿着素服。老者打开门,问道:“是谁在这里大呼小叫的?” 三藏双手合十,放在胸前,躬身施礼道:“老施主,贫僧是从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刚到贵地,天色已晚,特意到府上借住一晚,还望您行个方便。” 老者说:“和尚,你们要西行,可去不得啊。这里是小西天。要是去大西天,路途遥远得很。且不说往前的路有多艰难,就说这地方,就很难通过。” 三藏问道:“为什么难通过?” 老者用手指着说:“从我们这个村庄往西走三十多里,有一条稀柿衕,那座山叫七绝山。” 三藏又问:“什么叫‘七绝’?” 老者解释道:“这座山有八百里长,满山都是柿子树。古人说:‘柿树有七绝:一是能让人长寿;二是树荫多;三是树上没有鸟巢;四是没有虫子;五是霜后的叶子很好看;六是果实味道好;七是落叶又大又肥。’所以叫七绝山。我们这地方地广人稀,那深山里从古至今都没人去过。每年熟透的柿子落在路上,把一条夹石胡同都填满了;又经过雨露雪霜,发霉过夏,弄得整条路又脏又臭。我们当地人,都把它叫做稀屎衕。只要刮西风,就有一股恶臭,就算是掏厕所也没这么难闻。现在正是春深时节,东南风刮得厉害,所以还闻不到那股臭味。” 三藏听了,心中烦闷,一时说不出话来。

行者忍不住大声说道:“你这老头怎么这么不通情达理!我们大老远跑来借宿,你就说这些话来吓唬人!要是你家地方实在窄小,没地方让我们睡,我们在这树下蹲一蹲,也能熬过这一夜,何必这么啰嗦?” 那老者见行者相貌丑陋,便闭上了嘴,战战兢兢地,壮着胆子,大声喝道:“你这怪物,脸瘦如柴,额头突出,塌鼻子,脸颊凹陷,眼睛长毛,活像个痨病鬼,不知天高地厚,还尖着个嘴,竟敢冲撞我老人家!” 行者陪着笑脸说:“老官儿,你真是有眼无珠,不认识我这个痨病鬼啊!相面的书上说:‘形容古怪,石中有美玉之藏。’你要是以貌取人,可就大错特错了。我虽然长得丑,可本事大着呢。” 老者问道:“你是哪里人?姓什么叫什么?有什么本事?” 行者笑着说:“我

祖籍东胜神洲,在花果山前自幼修行。

拜在灵台方寸山祖师门下,学成了一身全面的武艺:

能搅得大海翻涌,降伏龙母,还善于担山赶日;

缚怪擒魔,堪称第一,移星换斗,鬼神见了都发愁。

偷天转地,英名远扬,我就是变化无穷的美猴王孙悟空!”

老者听了,转怒为喜,弯着腰,连忙说道:“请!请进寒舍休息。” 于是,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一起进了山庄。只见山庄里荆棘丛生,两边都用荆针棘刺铺设着。二层门是用砖石垒砌的墙壁,上面还盖着荆棘。再往里走,才是三间瓦房。老者拉过椅子,请他们坐下,又让人上茶,还吩咐准备饭菜。不一会儿,摆好桌子,上面放着许多面筋、豆腐、芋苗、萝卜、辣芥、蔓菁、香稻米饭、醋烧葵汤,师徒四人饱餐了一顿。吃完后,八戒拉着行者,小声说:“师兄,这老头一开始不肯留我们住宿,现在却准备了这么丰盛的饭菜,这是为什么?” 行者说:“这点饭菜能值多少钱!明天啊,还得让他准备十样水果、十样蔬菜送我们呢!” 八戒说:“不害臊!就凭你那几句大话,骗了人家一顿饭吃,明天我们就要赶路了,他凭什么还要招待送我们东西?” 行者说:“别着急,我自有办法。”

没过多久,天渐渐黑了,老者又叫人点上灯。行者恭敬地问道:“公公贵姓?” 老者说:“姓李。” 行者又问:“这地方想必就是李家庄吧?” 老者回答:“不是。这里叫驼罗庄,一共有五百多户人家居住。别的姓氏居多,只有我姓李。” 行者接着问:“李施主,府上为什么这么盛情款待我们?” 那老者站起身来,说道:“刚才听说你们会捉妖怪,我们这里正好有个妖怪,麻烦你们帮忙捉一下,我们一定会重重酬谢。” 行者立刻朝上作了个揖,说道:“承蒙关照!” 八戒说:“你看你,又惹事了!一听说捉妖怪,比见了外公还亲热,提前就作揖了!” 行者说:“贤弟,你不懂。我作这个揖,就相当于下了定钱,他就不会再去请别人了。”

三藏听了,说道:“你这猴儿,什么事都喜欢自作主张。要是那妖精神通广大,你捉不住它,那我们出家人岂不是在说大话骗人?” 行者笑着说:“师父别责怪,等我再问问清楚。” 那老者问:“还问什么?” 行者说:“你们这地方地势平坦,又有这么多人家居住,也不是偏僻之地,怎么会有妖精敢来你们这种大户人家捣乱呢?” 老者说:“实不相瞒,我们这里一直都很安宁。就在三年前的六月,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当时大家都很忙,有的在场上打麦,有的在田里插秧,都慌了神,还以为是天要变了。谁知道风过后,来了个妖精,把人家放牧的牛马、猪羊都吃了,见到鸡鹅就整个吞下去,碰到男女就活生生地夹着吃掉。从那以后,这两年它经常来伤人。长老啊,你们要是有本事捉住它,把这地方清理干净,我们一定会重重酬谢,绝对不会怠慢你们。” 行者说:“这妖精可不好捉啊。” 八戒也说:“真的很难捉,很难捉!我们只是路过的行脚僧,借住一晚,明天就赶路,哪有闲工夫捉什么妖精!” 老者说:“你们原来是骗饭吃的和尚!刚见面的时候夸夸其谈,说会移星换斗,降妖缚怪,一提到捉妖这件事,就推脱说难捉!”

行者说:“老头,妖精其实好捉。只是你们这地方的人不齐心,所以才觉得难捉。” 老者问:“怎么看出人心不齐了?” 行者说:“妖精在这里捣乱了三年,不知道伤害了多少生灵。我想,要是每家出一两银子,五百户人家就能凑到五百两银子。不管到哪里,也能请个厉害的法师来把妖精捉了,你们怎么就甘心受它三年的折磨呢?” 老者说:“要说花钱,说出来都让人害臊!我们每家都花了三五两银子了!前年我们请了山南的一个和尚来捉妖,结果没成功。” 行者问:“那和尚是怎么捉的?” 老者说:

“那个和尚,身披袈裟。先是念《孔雀经》,接着念《法华经》。在香炉里点上香,手里拿着铃铛。正念着的时候,惊动了妖精。顿时风生云起,妖精直接来到了庄家。和尚和妖怪打斗起来,倒也值得夸赞:你来我往,一个出拳,一个抓挠。和尚还能应付,只是没了头发。不一会儿,妖怪占了上风,径直返回山林。原来和尚被打得身上都是干疤。我们上前一看,和尚的光头被打得像个烂西瓜!”

行者笑着说:“这么说,那和尚吃了大亏啊。” 老者说:“他倒是豁出了一条命,可吃亏的还是我们:不仅要给他买棺材安葬,还要给些银子给他的徒弟。他徒弟还不罢休,到现在还想告状,闹得不得安宁!”

行者又问:“后来还请过什么人捉妖吗?” 老者说:“去年又请了一个道士。” 行者问:“那道士是怎么捉妖的?” 老者说:“那道士:

头戴金冠,身穿法衣。敲响令牌,施展符水。驱使神灵,拘来妖怪。顿时狂风滚滚,黑雾弥漫。道士和妖怪立刻打斗起来。一直斗到天黑,妖怪返回云雾之中。天地间恢复清朗,我们大家都出来了。去找道士的时候,发现他淹死在山溪里。把他捞上来一看,就像个落汤鸡!”

行者笑着说:“这么说,道士也吃亏了。” 老者说:“他也是拼了命,我们又花了不少冤枉钱。” 行者说:“没关系,没关系,等我来替你们捉它。” 老者说:“你要是真有本事捉住它,我请几个本庄的长辈给你写个文书:要是你成功了,不管你要多少银子酬谢,我们一分都不会少;要是失败了,可别跟我们耍赖,一切听天由命。” 行者笑着说:“这老头被人耍赖怕了。我们可不是那种人。快请长辈们来吧。”

那老者满心欢喜,立刻让家僮去请了几个左邻右舍、表弟姨兄、亲家朋友,一共八九位老者,都来相见。他们和唐僧见了面,一说起捉妖的事,大家都很高兴。众老者问:“是哪位高徒去捉妖啊?” 行者拱手说道:“是我这个小和尚。” 众老者惊讶地说:“不行!不行!那妖精神通广大,身体粗壮。你这个长老,又瘦又小,还不够它塞牙缝呢!” 行者笑着说:“老官儿,你们可别小瞧人。我虽然个头小,可结实着呢,就像俗话说的‘吃了磨刀水的,秀气在内’!” 众老者听了,只好依从,问道:“长老,要是捉住了妖精,你要多少谢礼?” 行者说:“干嘛要说什么谢礼!俗话说:‘说金子晃眼,说银子傻白,说铜钱有股子腥气!’我们都是积德行善的和尚,绝对不要钱。” 众老者说:“既然这样,你们都是受了戒的高僧。既然不要钱,哪能让你们白帮忙呢!我们各家都是靠打鱼种地为生。要是真能降了妖怪,让地方太平,我们每家送你两亩良田,一共能凑一千亩,都在一处,你们师徒可以在上面盖寺院,打坐参禅,总比四处云游要好。” 行者又笑着说:“更不合适了!要是要了田,就得养马当差,纳粮交草,晚上不能好好睡觉,五更天就得起床。这可把人折腾死了!” 众老者问:“这也不要,那也不要,那拿什么感谢你们呢?” 行者说:“我们出家人,只要有一口茶、一顿饭,就算是感谢了。” 众老者高兴地说:“这容易。只是不知道你打算怎么捉它。” 行者说:“它一来,我就捉住它。” 众老者说:“那妖怪可大着呢!上顶天,下拄地;来的时候带着风,走的时候伴着雾。你怎么能靠近它呢?” 行者笑着说:“要是会呼风驾雾的妖精,我把它当孙子都不为过;要说身体庞大,我也有办法对付它!”

众人正说着,突然听到呼呼的风声,吓得那八九个老者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说道:“这和尚真是乌鸦嘴!刚说妖精,妖精就来了!” 老李赶紧打开腰门,把几个亲戚,连同唐僧一起叫着:“快进来!快进来!妖怪来了!” 吓得八戒也想往里跑,沙僧同样如此。行者伸出两只手,分别扯住他们两个,说道:“你们也太没规矩了!咱们出家人,怎么能不分内外呢!站住!别跑!跟我到天井里去,看看这到底是个什么妖精。” 八戒说道:“哥啊,他们都是经历过这事的,一听风响就知道是妖来了。他们都去躲了,咱们和他们既不是亲戚,又不认识,也不是故交好友,看它做什么呀?” 行者力气大,根本不容分说,一把就将他们拉到天井里站定。那阵风越发猛烈了。这风可真厉害:

能吹倒树木,摧毁森林,连狼虎都感到忧虑;能在江上掀起波涛,搅乱大海,让鬼神都发愁。

能掀翻华岳的三峰巨石,能提起乾坤四方的四部洲。

村舍人家都紧闭门户,满庄的男女老少都吓得把头藏起来。

黑云密布,遮蔽了星汉,灯火都失去了光亮,遍地一片幽暗。

吓得八戒浑身颤抖,趴在地上,用嘴拱开泥土,把自己埋在地下,就像被钉住了一样。沙僧蒙着头脸,眼睛都难以睁开。

行者凭借风声便能识别妖怪,转眼间,风头过去,只见半空中隐隐约约有两盏灯飘来,他立刻低头喊道:“兄弟们!风过去了!快起来看!” 呆子把嘴从土里拔出来,抖落身上的灰土,仰着脸朝天望去,看到两盏灯光,突然失声笑道:“真有意思!真有意思!原来是个有规矩的妖精!应该和它交个朋友!” 沙僧说道:“这么黑的夜,又没和它面对面碰上,你怎么就知道它是好是坏?” 八戒说:“古人说:‘夜行以烛,无烛则止。’你看它打着一对灯笼引路,肯定是个好妖精。” 沙僧说:“你看错了。那不是一对灯笼,是妖精的两只眼睛在发光。” 呆子一听,吓得矮了三寸,说道:“我的妈呀!眼睛都这么大,不知道嘴巴得有多大呢!” 行者说道:“贤弟别怕。你们两个护好师父,等老孙我飞上去,探探它的口气,看看它到底是什么妖精。” 八戒说:“哥哥,可别把我们供出去啊。”

好个行者,纵身一跃,打了个唿哨,跳到空中,手持铁棒,厉声高叫道:“慢着!慢着!有我在此!” 那怪见了,停下身子,舞动着一根长枪。行者摆好棍势,问道:“你是从哪里来的妖怪?是何方的精灵?” 那怪根本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儿地舞枪。行者又问,它还是不答,依旧舞枪。行者暗自笑道:“这妖精难道是又聋又哑!吃我一棒!” 那怪却毫不畏惧,舞动长枪奋力抵挡。在半空中,两人一来一往,一上一下,一直斗到三更时分,还不分胜负。八戒和沙僧在李家的天井里,看得清清楚楚。原来那怪只是舞动长枪防御,根本没有半分进攻的意思。行者的金箍棒始终不离那怪的头顶。八戒笑着说:“沙僧,你在这儿护着,让老猪我去帮忙打打,别让那猴子独自把功劳都占了,喝酒的时候可得让他先敬头一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