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有诗写道:
人亡马死,怎么回家?野鬼孤魂,乱成一团麻。
可怜这些威风凛凛的英雄,不辨贤愚,血染黄沙。
大圣按下云头,鼓掌大笑道:“太好了!太好了!自从归顺唐僧,做了和尚,他常常劝我说:‘千日行善,善还不够;一日行恶,恶就有余。’还真是这么回事!我跟着他,打死几个妖精,他就怪我行凶,今天回到家,倒收拾了这么多猎户。” 喊道:“小的们,出来!” 那群猴在狂风过后,听到大圣呼唤,一个个跳了出来。大圣说:“你们去南山下,把那些打死的猎户衣服剥下来带回家,洗净血迹,穿了用来御寒;把死人的尸首,都推到万丈深潭里;把死了的马拖过来,剥了皮做靴子穿,肉腌起来慢慢吃;把那些弓箭枪刀,拿来给你们练习武艺;把那些杂色旗号,收起来给我用。” 群猴一个个答应着去做了。
大圣把旗拆下来洗净,拼成一面杂彩花旗,上面写着 “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 十四个字。竖起杆子,把旗挂在洞外,每天招聚魔怪野兽,储备粮草,再也不提 “和尚” 二字。他的人脉广,本事又高,就去四海龙王那里借了些甘霖仙水,把山洗绿了。山前栽上榆柳,山后种上松楠,桃李枣梅等各种果树都种上了,从此逍遥自在,安居乐业。
再说唐僧听信了八戒的话,赶走了孙悟空,然后攀鞍上马,八戒在前面开路,沙僧挑着行李继续西行。过了白虎岭,忽然看见一片山林,真是藤葛缠绕,松柏青翠。三藏说:“徒弟们,山路崎岖,很难走,而且这片松林茂密,树木繁多,一定要小心!恐怕有妖邪妖兽。” 你看那呆子,抖擞精神,让沙僧牵着马,他拿着钉钯开路,带着唐僧走进松林。正走着,长老拉住马说:“八戒,我今天实在饿了,去哪儿找点斋饭给我吃?” 八戒说:“师父请下马,在这儿等老猪去寻找。” 长老下了马,沙僧放下担子,取出钵盂递给八戒。八戒说:“我去啦。” 长老问:“去哪儿?” 八戒说:“别管。我这一去,就是钻冰取火也要找到斋饭,压雪求油也要化来饭菜。”
你看他走出松林,往西走了十多里路,一个人家都没碰到,真是个有狼虎却没人烟的地方。呆子走得累了,心里琢磨着:“当年行者在的时候,老和尚要什么就有什么。今天轮到我,真是‘当家才知柴米贵,养子方知父母恩’。实在是没地方化斋啊。” 他又困得不行,心想:“我要是现在就回去,跟老和尚说没地方化斋,他肯定不信我走了这么多路。我得再晃悠几个时辰,才能回去交差。…… 也罢,也罢,先在这草丛里睡一会儿。” 呆子就把头埋在草里睡下了。本来只想着稍微眯一会儿就起来,可哪知道走路辛苦的人,一倒下就呼呼大睡起来。
暂且不说八戒在这儿睡觉。却说长老在树林里,突然觉得耳热眼跳,心神不宁,急忙回头对沙僧说:“悟能去化斋,怎么这么久还不回来?” 沙僧说:“师父,您还不了解他。他知道这西方人家爱斋僧,他肚子又大,哪里会管我们?肯定要吃饱了才回来。” 三藏说:“是啊!要是他在那儿贪吃,我们怎么去找他?天色晚了,这儿也不是能住的地方,得找个落脚的地方才行。” 沙僧说:“没事儿。师父,您先在这儿坐着,我去找他回来。” 三藏说:“好,好。有没有斋饭都无所谓了,关键是要找到住的地方。” 沙僧拿起宝杖,走出松林去找八戒。
长老独自一人坐在林中,心里烦闷无聊,只能强打精神,站起身来。他把行李归拢到一处,将马拴在树上,摘下头上戴的斗笠,插好锡杖,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缁衣,便慢步走进幽静的树林,权且当作散心解闷。长老看遍了周围的野草山花,却无心欣赏,耳边归巢鸟儿的喧闹声也让他愈发烦躁。这片树林本就草木幽深,道路狭窄,再加上他心思烦乱,不知不觉就走错了方向。他一方面是想散散心,另一方面也想着能找到八戒和沙僧,可没想到八戒和沙僧走的是直西路,而长老转来转去,竟朝着南边走去了。
走出松林后,长老不经意间抬头,只见前方金光闪烁,瑞彩腾腾。他定睛细看,原来是一座宝塔,那金顶闪耀着光芒。这是西下的夕阳余晖,映照在金顶上才这般明亮。长老心想:“我这弟子可真是没缘分啊!自从离开东土,我就发愿,遇到庙宇就要烧香,见到佛像就要参拜,碰上宝塔就要清扫。那放光的不正是一座黄金宝塔吗?怎么就没走那条路呢?塔下肯定有寺院,寺院里必定有僧人,我且过去看看。这行李和白马,想来此处人迹罕至,应该也不会有什么事。要是那里有方便落脚的地方,等徒弟们来了,我们就一起借住歇息。”
唉!长老这一时可真是倒霉透顶。只见他迈开步子,径直朝着宝塔走去。到了塔边,眼前所见的景象是这样的:
石崖高耸入云,有万丈之高,山峰与青天相接。山根与大地相连,根基深厚,山峰直插云霄,高耸入天。山的两边生长着数千棵杂树,前后藤萝缠绕,绵延百余里。花朵在草梢上随风摇曳,仿佛有影子在晃动;溪水从云间的洞穴中流淌而出,水中月影好似无根浮萍。倒下的树木横亘在深涧之上,干枯的藤萝缠绕在光秃秃的山峰上。石桥下,清泉滚滚流淌;台座上,洁白的石粉在阳光下闪耀。远远望去,这里就像海上的三座仙岛,又似那蓬莱仙境一般。芳香的松树和翠绿的竹子环绕着山溪,乌鸦、喜鹊、猿猴在峻岭间穿梭。洞门外,来来往往的走兽排成行;树林里,飞进飞出的鸟儿成群结队。青青的香草秀丽可爱,艳艳的野花肆意绽放。这地方分明透着一股凶险的气息,而倒霉的长老却一头撞了进来。
长老抬脚走进塔门,只见里面挂着一个斑竹帘子。他快步上前,揭开帘子,抬脚就往里走。刚一抬头,就看见石床上侧卧着一个妖魔。这妖魔长得什么模样呢?
他脸色青黑如靛,獠牙雪白,一张大口张着,发出 “呀呀” 的声响。两边的鬓毛乱蓬蓬的,像是用胭脂染过一般;三四缕紫巍巍的胡须,仿佛是荔枝刚刚冒出的嫩芽。鼻子像鹦鹉的嘴一样拱起,眼睛像黎明前的星星,目光灼灼。两只拳头,大得像和尚用的钵盂;两只蓝色的脚,就像悬崖边突兀的枯树杈。他斜披着一件淡黄色的袍帐,比那织锦袈裟还要耀眼。手里拿着一口刀,寒光闪闪;身下眠着一块石头,细腻温润,毫无瑕疵。他曾经率领小妖排兵布阵,也曾像老怪一样坐堂议事。你看他威风凛凛的样子,手下的小妖们齐声吆喝,喊他一声 “爷”。他也曾在月下与影子共饮美酒,仿佛成了三人;也曾在清风中品茶,两腋生风,飘飘欲仙。你看他神通广大,眨眼间就能游遍天涯海角。荒林里鸟儿喧闹,深草中潜藏着龙蛇。仙子在这里种下的白玉般的庄稼,道人在此修炼仙丹。这小小的洞门,虽说比不上阿鼻地狱那般恐怖,但这凶狠的妖怪,却如同那牛头夜叉一般可怕。
长老看到他这副模样,吓得往后退了一大步,浑身酥软,双腿发软,赶忙转身就跑。刚转过身,那妖魔灵性极高,勉强撑开一双金睛鬼眼,大声喊道:“小的们,看看门外是什么人!” 一个小妖探出头往门外瞅了一眼,见是个光头的长老,连忙跑进去报告:“大王,外面是个和尚。脑袋圆滚滚,脸盘大大的,两耳垂肩,一身嫩肉,皮肤细滑,看起来真是个不错的和尚!” 那妖魔听了,呵呵笑道:“这可真是‘蛇头上的苍蝇,送上门的美餐’。你们这些小的们,赶紧追上去,把他给我抓回来!抓住了重重有赏。” 那些小妖们一听,像一窝蜂似的,一起涌了上去。三藏见状,虽然心急如箭,跑得两脚如飞,但终究是心惊胆战,腿软脚麻。而且山路崎岖,此时天色已晚,树林幽深,脚步怎么能快得起来?很快就被那些小妖们抬了起来。这正是:
龙游到浅水里会被小虾戏弄,虎落到平地上会被犬欺辱。
即使好事多磨难,可谁像唐僧西行时这般波折不断?
你看那些小妖们,抬着长老来到竹帘外,兴高采烈地报告:“大王,把和尚抓来了。” 那老妖偷偷瞧了一眼,只见三藏头顶端正,相貌堂堂,果真是个出色的和尚。他心里琢磨着:“这么好的和尚,必定是天上下来的人物,不是一般人。我要是不摆出点威风,他怎么会服服帖帖地投降呢?” 于是,他一下子狐假虎威起来,红须倒竖,血发朝天,眼睛瞪得仿佛要迸裂开来,大声喝道:“把那和尚带进来!” 众妖们齐声响亮地答应:“是!” 然后就把三藏往里面一推。这真是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三藏只得双手合十,向他行礼。那妖问道:“你是哪里来的和尚?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赶紧给我说清楚!” 三藏回答:“我本是唐朝的僧人,奉大唐皇帝的命令,前往西方寻求真经。路过贵山,特意来塔下拜谒圣物,没想到惊动了您的威严,希望您能饶恕我的罪过。等我从西方取得真经回到东土,一定会永远铭记您的大名。” 那妖听了,呵呵大笑道:“我就说你是上邦来的人物,果然没错。我正想吃你呢,你来得正好!正好!不然的话,可就白白错过了。你命中注定是我口中的食物,自然会自己送上门来,就算想放你走也不行,想逃也逃不掉!” 他命令小妖:“把那和尚绑了!” 那些小妖们立刻一拥而上,用绳索把长老捆绑起来,绑在定魂桩上。
老妖拿着刀又问:“和尚,你一行有几个人?难道就你一个人敢上西天?” 三藏见他拿着刀,老老实实地说:“大王,我有两个徒弟,一个叫猪八戒,一个叫沙和尚,他们都到松林里化斋去了。还有一担行李和一匹白马,都放在松林里。” 老妖说:“又有好事了!两个徒弟加上你,一共三个,再加上一匹马,够我吃一顿了!” 小妖说:“我们去把他们抓来。” 老妖说:“别出去,把前门关上。他们两个化斋回来,肯定会找师父。找不到师父,就一定会找到我这洞门口。俗话说:‘上门的买卖好做。’我们就等着慢慢把他们抓住。” 众小妖听了,把前门关上了。
暂且不说三藏遭遇灾祸。再说那沙僧出了树林去找八戒,走了十多里路,都没看到一个村庄。他站在高处正四处张望,忽然听到草丛里有人说话。他急忙用宝杖拨开深草一看,原来是呆子在里面说梦话呢。沙僧揪住他的耳朵,才把他叫醒,说道:“你这好呆子!师父让你去化斋,你怎么在这儿睡觉?” 呆子迷迷糊糊地醒来,问道:“兄弟,现在什么时候了?” 沙僧说:“快起来!师父说有没有斋饭都无所谓,让你我赶紧找个住的地方。”
呆子懵懵懂懂地,托着钵盂,拿着钉钯,和沙僧一起往回走。回到树林一看,师父不见了。沙僧埋怨道:“都怪你这呆子,化斋不回来,肯定是有妖精把师父抓走了。” 八戒笑着说:“兄弟,别胡说。这树林是个清幽雅致的地方,肯定没有妖精。我猜是老和尚坐不住,到别处看风景去了。我们去找找他。” 于是二人牵着马,挑着担,收拾好斗篷和锡杖,走出松林去寻找师父。
这一回,也算是唐僧命不该绝。他们俩前后找了一会儿,没找到师父,忽然看见南边有金光闪烁。八戒说:“兄弟啊,有福的人就是有福,你看师父去那边了。那放光的是座宝塔,谁敢怠慢?肯定会安排斋饭,留他在那里享用。我们还不快点走,也赶上去吃点斋饭。” 沙僧说:“哥啊,这吉凶还不一定呢。我们先去看看。”
二人雄赳赳地来到门前。呀!门是关着的。只见门上横着一块白玉石板,上面刻着六个大字 “碗子山波月洞”。沙僧说:“哥啊,这可不是什么寺院,而是一座妖精的洞府。师父要是在这里,可就糟了。” 八戒说:“兄弟别怕。你先把马匹拴好,守着行李,我去问问情况。” 那呆子举起钉钯,上前大声喊道:“开门!开门!” 洞里把门的小妖打开门,忽然看到他们俩的模样,急忙转身跑进去报告:“大王!有买卖上门了!” 老妖问:“什么买卖?” 小妖说:“洞门外有一个长着长嘴大耳朵的和尚,还有一个脸色阴沉的和尚,来叫门了!” 老妖一听,十分高兴:“是猪八戒和沙僧找来了!咦,他们还真能找到这儿!怎么就找到我这洞门口了?既然他们长相凶狠,可不能怠慢了他们。” 他喊道:“拿我的披挂来!” 小妖把披挂抬来,老妖穿戴整齐,手持钢刀,径直走出门来。
再说八戒和沙僧在门前正等着,只见那妖魔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这妖魔是怎么打扮的呢?
他脸色青绿,胡须泛红,头发飘飞,身上穿着的黄金铠甲闪闪发光。
腰间系着裹肚和石带,胸前勒着甲,脚下踏着步云绦。
闲站在山前,周围风声呼呼作响;烦闷时到海外游玩,海浪滔滔。
一双青黑色、瘦如焦筋的手,紧紧握着追魂夺命的钢刀。
若要知道这妖魔的名字,他就是声名远扬的黄袍怪。
黄袍老怪走出门来,问道:“你们是哪里来的和尚,在我家门口大喊大叫?” 八戒说:“你这小崽子,不认识你老爷我?我是大唐派往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御弟三藏。要是他在你家里,趁早把他送出来,省得我用钉钯把你这洞给砸了!” 那怪冷笑道:“没错,没错,是有一个唐僧在我家。我也没慢待他,还安排了些人肉包子给他吃呢。你们也进来吃几个,怎么样?”
呆子还真信了,抬脚就要进去,沙僧一把拉住他说:“哥啊,他骗你的。你什么时候吃过人肉?” 呆子这才醒悟过来,举起钉钯就朝妖怪脸上砸去。那怪物侧身一闪,用钢刀急忙抵挡。两人都使出神通,驾着云头,跳到空中厮杀起来。沙僧扔下行李和白马,举起宝杖赶忙上去帮忙。此时,两个勇猛的和尚和一个凶狠的妖魔,在云端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真可谓是:
宝杖挥起,钢刀相迎,钉钯砸来,钢刀招架。一个妖魔逞威,两个神僧显神通。九齿钉钯威力无穷,降妖宝杖也十分厉害。他们前后左右一起进攻,那黄袍怪却毫不畏惧。你看他手中的蘸钢刀,亮如白银,他的神通确实广大。只杀得满空中云雾缭绕,半山里山崩岭裂。一个为了师父的安危,绝不退缩;一个为了自己的声名,怎肯罢休。
他们三个在半空中来来往往,打了几十个回合,难分胜负。因为各自都性命攸关,所以这场战斗实在是难解难分。究竟他们如何才能救出唐僧,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