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 锦豹子小径逢戴宗 病关索长街遇石秀(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古典白话合集》最新章节。

五位好汉喝得酩酊大醉。裴宣起身舞剑助兴,戴宗赞不绝口。到了晚上,众人各自回寨休息。第二天,戴宗执意要和杨林下山,三位好汉苦苦挽留不住,便将他们送到山下道别,然后回寨收拾行装,准备出发,这暂且不表。

且说戴宗和杨林离开了饮马川山寨,一路上晓行夜宿,很快就来到了蓟州城外。他们找了一家客店住下。杨林说道:“哥哥,我琢磨着公孙胜先生是个出家人,肯定住在山间林下或者村落之中,不会在城里。” 戴宗点头说:“你说得有道理。”

当天,二人先到城外,四处打听公孙胜先生的下落,可问了一圈,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消息。他们在城外住了一天,第二天一早起来,又到附近的村坊街市去询问,依然没有一个人认识公孙胜。无奈之下,两人又回到客店休息。

到了第三天,戴宗说:“说不定城里有人认识他呢?” 于是,当天他和杨林就进了蓟州城寻找公孙胜。他们向城中的老人打听,老人们都说:“不认识。他恐怕不是城里人吧?也许是住在外县的名山大刹里。”

杨林正走在一条大街上,只见远远地有一队人吹吹打打地走来。戴宗和杨林立在街边观看,只见前面两个小牢子,一个驮着许多礼物和花红,一个捧着不少绸缎布匹之类的东西,后面青罗伞下罩着一个押狱刽子。这人长得仪表堂堂,露出一身如蓝靛般的花绣,两眉修长斜插入鬓,凤眼朝天,面色淡黄,还长着几根细细的胡须。

这人祖贯是河南人,姓杨名雄。他跟着一个叔伯哥哥来到蓟州,本想谋个前程,却一直流落在此。后来,一位新任知府认得他,便让他做了两院押狱,还兼任市曹行刑刽子。因为他武艺高强,面貌又微微发黄,所以人们都称他为病关索杨雄。有一首《临江仙》词,专门描述杨雄的风采:

两臂雕青镌嫩玉,头巾环眼嵌玲珑。鬓边爱插翠芙蓉。背心书刽字,衫串染猩红。 问事厅前逞手段,行刑处刀利如风。微黄面色细眉浓。人称病关索,好汉是杨雄。

当时杨雄在队伍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举着鬼头靶法刀。原来他刚在集市中心执行完死刑回来,众相识为他挂红贺喜,正送他回家,正好从戴宗、杨林面前迎面走来。一群人在路口拦住杨雄,要为他敬酒。

只见旁边一条小路上突然又冲出七八个军汉,领头的一个叫踢杀羊张保。这张保是蓟州守御城池的士兵,带着的这几个都是城里城外常常靠耍无赖讨闲钱的破落户。官府多次整治他们,都没能让他们改掉恶习。因为杨雄原本是外乡人来到蓟州,虽然有人惧怕他,但张保他们并不服气。

当天,张保他们看到杨雄得到了这么多赏赐的布匹,又带着这几个无所事事的家伙,喝得半醉,正好赶来想找杨雄的麻烦。又见众人在路口拦住杨雄敬酒,张保便拨开众人,挤到杨雄面前,叫道:“节级,给您行礼了。” 杨雄说:“大哥,来喝杯酒。” 张保却道:“我不要酒喝,我特地来找你借百十贯钱用用。” 杨雄说:“虽说我认识大哥你,可我们从来没有钱财上的往来,你怎么能找我借钱呢?” 张保说:“你今天从百姓那里诈取了这么多财物,怎么就不能借我一些呢?” 杨雄回应道:“这些都是别人为了给我面子送的,怎么能说是诈取百姓的呢?你别在这里无理取闹!我和你,一个是军卫,一个是有司,各不相干!”

张保不听杨雄的解释,招呼众人一拥而上,先把那些花红段子都抢走了。杨雄喊道:“你们这些人太无礼了!” 他刚要上前去打那些抢东西的人,却被张保劈胸一把抓住,背后又有两个人上来拖住他的手。那几个家伙都动起手来,小牢子们见状,都纷纷躲开了。杨雄被张保和两个军汉紧紧逼住,动弹不得,空有一身本事却施展不出来,只能强忍着怒气,挣脱不开。

正在吵闹的时候,只见一条大汉挑着一担柴走来,看到众人围住杨雄,让他动弹不得。大汉见状,觉得路见不平,便放下柴担,分开众人,上前劝道:“你们为什么要打这位节级?” 那张保瞪大眼睛,喝道:“你这个讨饭的,饿不死也冻不死,竟敢来多管闲事!” 大汉听了,顿时大怒,心中一股怒火直往上冒,他一把抓住张保的脑袋,用力一提,就把张保摔倒在地。那几个帮闲的家伙见势不妙,刚要动手,却早被大汉一拳一个,打得东倒西歪。

杨雄这才挣脱了束缚,使出自己的本事,一对拳头如同穿梭一般,把那几个破落户全都打翻在地。张保见情况不妙,灰溜溜地爬起来,赶紧逃走了。杨雄气愤不已,大步追了上去。张保跟着抢包袱的人,拐进了小巷,杨雄在后面紧追不舍,也跟着进了小巷。

那大汉还觉得不解气,站在路口,还想找人继续厮打。戴宗和杨林在一旁看着,暗暗赞叹道:“这可真是条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真是个壮士啊!” 有诗为证:

路见不平真可怒,拔刀相助是英雄。

那堪石秀真豪杰,慷慨相投入伙中。

当时,戴宗和杨林上前拦住大汉,劝道:“好汉,看在我们两人的面子上,就别再打了。” 说着,两人把大汉扶到一个小巷里。杨林帮他挑起柴担,戴宗挽着大汉的手,邀请他到一家酒店里。杨林放下柴担,三人一起走进酒店的阁间。

那大汉拱手说道:“多谢二位大哥帮我解了这场祸事。” 戴宗说:“我们兄弟俩也是外乡人,看到壮士你如此仗义,只是担心你的拳头太重,万一误伤人命就不好了,所以才出面劝解。请壮士喝三杯酒,大家在此相遇,也算是有缘,不如结拜为兄弟吧!” 那大汉说:“多谢二位仁兄帮我解围,现在又请我喝酒,实在是让我过意不去。” 杨林说道:“四海之内皆兄弟,这算得了什么!请坐吧。” 戴宗礼让大汉上座,大汉哪里肯坐,坚持不肯僭越。于是,戴宗、杨林并排坐下,大汉坐在对面。

戴宗叫过酒保,杨林从身边取出一两银子,递给酒保说:“你不用问我们要什么,只要有下酒菜,尽管拿来,最后一起结账。” 酒保接过银子,不一会儿,就摆上了菜蔬果品和酒水。

三人喝了几杯后,戴宗问道:“壮士贵姓大名?是哪里人?” 那大汉回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从小就学习了一些枪棒功夫,我这人一向生性执着,只要看到路见不平的事,就一定要去帮忙,所以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我原本跟着叔父到外乡贩卖羊马,没想到叔父在半路上去世了,本钱也亏光了,回不了家乡,只好流落在这蓟州,靠卖柴维持生计。既然和二位大哥相识,我就实话实说。”

戴宗说:“我们兄弟俩来这里办事,有幸遇到壮士你这样的豪杰,却在这里卖柴,实在是可惜。你不如到江湖上去闯荡一番,下半辈子也能过得快活自在。” 石秀说:“小人只会些枪棒,没别的本事,怎么能发达快活起来呢?” 戴宗说:“如今这世道,可不能太老实!一来朝廷昏暗不明,二来奸臣当道,阻塞贤路。我因为一时激愤,投奔了梁山泊的宋公明入伙。现在在那里,大家论秤分金银,穿好衣服。只要朝廷招安,我们早晚都能做个官人。”

石秀听了,叹了口气说:“小人也想去,可没门路啊。” 戴宗说:“壮士如果愿意去,我可以推荐你。” 石秀连忙问道:“小人冒昧问一下,二位官人贵姓?” 戴宗说:“我姓戴名宗,这位兄弟姓杨名林。” 石秀惊讶地说:“江湖上听说有个江州神行太保,莫非就是您?” 戴宗说:“正是在下。” 说完,他让杨林从包袱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送给石秀做本钱。石秀一开始不敢接受,再三推辞,最后才收下,向二人道谢后,把银子藏在身边。这时,他才知道眼前的人就是梁山泊的神行太保。

石秀正想和戴宗、杨林说些心里话,打算投靠他们入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进来打听。三人一看,原来是杨雄带着二十多个公差,涌进了酒店。戴宗和杨林见人多,吃了一惊,在一片喧闹声中,两人慌忙溜走了。

石秀站起身来,迎上去说:“节级,你这是从哪儿来?” 杨雄说:“大哥,我到处找你,原来你在这里喝酒。刚才我被那家伙死死缠住,施展不开,多亏你出力,才帮我解了围。当时我只顾着去追那家伙,夺回被抢走的包袱,却把你给忘了。这伙兄弟听说我与人打架,都赶来帮忙,总算是把被抢走的花红段子夺了回来,可到处找你都不见人影。刚才有人说:‘有两个客人把他请到酒店里喝酒了。’所以我才找到这儿来。”

石秀说:“刚才是两个外乡客人邀请我在这里喝几杯,聊了些闲话,不知道节级找我。” 杨雄听了很高兴,便问道:“你贵姓大名?是哪里人?为什么会在这里?” 石秀回答道:“小人姓石名秀,祖贯是金陵建康府人。我平生性格直爽,只要看到路见不平的事,就会舍命相助,所以大家都叫我拼命三郎。我跟着叔父来这里贩卖羊马,没想到叔父在半路上去世了,本钱亏光,只能流落在这蓟州卖柴度日。”

杨雄打量着石秀,只见他果然是个壮士,身材匀称,气质不凡。有一首《西江月》词,专门描述石秀的优点:

身似山中猛虎,性如火上浇油。心雄胆大有机谋,到处逢人搭救。 全仗一条杆棒,只凭两个拳头。掀天声价满皇州,拚命三郎石秀。

当下,杨雄又问石秀:“刚才和你一起喝酒的客人,到哪里去了?” 石秀回答说:“他们两个见节级你带着人进来,以为要闹事,所以就走了。” 杨雄说:“既然这样,先叫酒保拿两瓮酒来,用大碗给大家每人倒三碗,喝完就散了,明天咱们再相聚。” 众人喝了酒,各自散去。

杨雄接着对石秀说:“石家三郎,你别见外。我看你在这里想必没有亲眷,我今天就和你结拜为兄弟,怎么样?” 石秀听了,十分高兴,连忙问道:“冒昧问一下节级,您今年贵庚?” 杨雄说:“我今年二十九岁。” 石秀说:“小弟今年二十八岁。那就请节级上座,受小弟一拜,认您做哥哥。” 说着,石秀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杨雄满心欢喜,马上叫酒保:“安排酒菜和果品来!我和兄弟今天要喝个一醉方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喝着酒,只见杨雄的岳父潘公,带着五七个人,径直来到酒店。杨雄看到后,起身问道:“岳父,您来干什么?” 潘公说:“我听说你和人打架,特意找过来的。” 杨雄说:“多亏了这位兄弟救了我,把张保那家伙打得见了我影子都害怕。我现在已经认石家兄弟做我的兄弟了。” 潘公说:“好,好!先让这几位兄弟喝碗酒再走。” 杨雄便叫酒保拿酒来,众人每人喝了三碗后离去。

随后,杨雄请潘公在中间坐下,自己坐在对面上首,石秀坐在下首,三人坐定,酒保过来斟酒。潘公见石秀长得如此英武高大,心中很是欢喜,说道:“我女婿有你这个兄弟帮忙,也算是有依靠了!在公门中出入,以后谁敢欺负他!” 接着又问:“兄弟你以前是做什么买卖营生的?” 石秀说:“我父亲原本是个操刀屠户。” 潘公问:“兄弟你会宰杀牲口的活儿吗?” 石秀笑着说:“我从小就吃屠户这行的饭,怎么会不懂宰杀牲口呢。” 潘公说:“老汉我原本也是屠户出身,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干不动了。我只有这么一个女婿,他又一直在官府当差,所以就放弃了这门营生。”

三人酒喝到半醉,算好了酒钱,石秀把那担柴也折算成钱付了账。之后,三人一起往回走。杨雄一进门就喊道:“大嫂,快来见见这位兄弟。” 只听布帘里面回应道:“大哥,你哪来的兄弟?” 杨雄说:“你先别问,先出来见一见。” 布帘一挑,一个妇人摇摇摆摆地走了出来。这妇人长得怎么样呢?石秀一看,只见她:

头发乌黑浓密,眉毛细弯如柳,眼睛明亮有神,嘴巴小巧红润,鼻梁挺直,脸颊红润,脸色粉嫩,身姿轻盈,手指纤细,腰肢纤细,体态柔美,脚儿小巧,鞋子花团锦簇。

原来这个妇人是七月七日生的,所以小名叫巧云。她先嫁了一个蓟州的吏员,叫王押司,两年前丈夫去世了,才改嫁杨雄,两人成婚还不到一年。石秀见妇人出来,急忙上前施礼说:“嫂嫂请坐。” 然后便拜了下去。妇人说:“我年纪轻,怎么敢受此大礼!” 杨雄说:“这是我今天刚结拜的兄弟。你是嫂嫂,可以受半礼。” 当下,石秀恭恭敬敬地拜了四拜,妇人回了两礼,然后请石秀到里面坐下。杨雄一家收拾出一间空房,让石秀住下,暂且不提。

过了一夜,长话短说。第二天,杨雄出去当差,临走前吩咐家里人:“给石秀准备好衣服和头巾。” 石秀在客店的行李包裹,也都搬到杨雄家里安置好了。

再说戴宗和杨林,他们在酒店看到那伙公差进来找石秀,在一片喧闹中两人悄悄溜走,回到城外客店休息。第二天,他们又去寻找公孙胜。找了两天,根本没人认识公孙胜,也打听不到他的下落和住处。两人商量后,决定先回去,以后有机会再来寻访。当天,他们收拾好行李,离开蓟州,前往饮马川。与裴宣、邓飞、孟康一行人,扮成官军,连夜朝着梁山泊赶去。戴宗想借此显示自己的功劳,又召集了这么多人马一同上山。

这边,杨雄的岳父潘公,和石秀商量着要开一家屠宰作坊。潘公说:“我家后门有条断头小巷,后面还有一间空房,那里打水也方便,可以当作作坊。就让兄弟你住在里面,也好照应生意。” 石秀看了,觉得确实很合适。潘公又找了一个以前认识的帮手,对石秀说:“就麻烦兄弟你掌管账目了。” 石秀答应下来,叫来帮手,把肉案子、水盆、砧头都用鲜艳的颜色装饰起来,打磨了许多刀具,整理好肉案,清扫了作坊和猪圈,买了十几头肥猪,选了个好日子,肉铺开张了。邻居和亲戚都来挂红贺喜,热热闹闹地吃了一两天酒。杨雄一家因为石秀开了店,都很高兴,日子就这么平静地过着。

潘公和石秀一直用心做买卖,不知不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两个多月过去了。这时已经到了秋末冬初,石秀里里外外都换上了新衣服。

有一天,石秀五更天就起床,到外县去买猪,三天后才回来。他发现肉铺没开门,回到家里一看,肉案、砧头都收起来了,刀具等家伙什也都藏起来了。石秀心思细腻,看在眼里,心里便明白了几分。他暗自想道:“常言说,人不会一直顺风顺水,花也不会百日都鲜艳。哥哥一直在外面当差,不管家里的事,嫂嫂肯定是看到我做了这些新衣服,背后说了些什么。又看我两天没回来,肯定有人在中间挑拨是非,想来是对我起了疑心,所以才不做买卖了。我可不能等她把话说出来,我还是先告辞回乡吧。自古道,哪有能一直保持真心的人呢。”

石秀把猪赶进猪圈,回到房间换了衣服,收拾好包裹行李,仔细地写了一本清楚的账目,从后面走进屋。潘公已经准备了一些素酒和食物,请石秀坐下喝酒。潘公说:“兄弟你出远门辛苦了,赶着猪回来也不容易。” 石秀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岳父,您先收下这本清楚的账目,如果上面有半点私心,天地不容!” 潘公说:“兄弟,你怎么说这样的话?根本没什么事啊。” 石秀说:“我离开家乡五七年了,现在想回家去看看,所以特地来交还账目。今晚我就向哥哥辞行,明天一早就走。” 潘公听了,哈哈大笑起来,说:“兄弟,你想错了!你先别急,听老汉我说说。”

这潘公一番话,引出了后面的故事,真是:报恩壮士提三尺,破戒沙门丧九泉。究竟潘公对石秀说了什么,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