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京城出摊(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救驾之饼》最新章节。

整个皇宫被白色的幔帐所覆盖,哀乐低回,令人心碎。灵堂设在宫中的主殿,太上皇的灵柩放置在中央,周围摆满了鲜花和祭品。

文武百官身着丧服,依次前来吊唁。他们面容悲痛,步伐沉重,在灵柩前恭敬地行礼。

朱启明身着孝服,守在灵柩旁,双眼红肿,神情憔悴。他亲自接待前来吊唁的宗亲贵胄,每一个礼节都做得一丝不苟。

后宫的嫔妃们也纷纷前来,哭声不断。皇太后在宫女的搀扶下,几次哭得昏厥过去。

丧礼期间,宫中的一切娱乐活动全部停止,所有人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宫外,百姓们也自发地为太上皇默哀,街头巷尾弥漫着悲伤的气氛。

这场丧礼持续了数日,整个皇宫都被悲伤的氛围所笼罩,朱启明也在这悲痛中,思考着未来的道路和肩上更加沉重的责任。

由于太上皇的驾崩,朱启明的婚事不得不暂时搁置。他每日忙于处理丧礼之事以及后续的诸多朝政,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的感情问题。

原本计划与常兰的见面也因此被无限期推迟。而朱启明在忙碌之余,偶尔想起常兰,心中满是愧疚。但在这国丧期间,他只能将这份情感深埋心底,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做打算。

常兰来到京城也有月余,可是由于太上皇驾崩,皇宫门禁森严,她一直未能见到朱启明。

她在京城的客栈中焦急地等待着,每日都盼望着能有朱启明的消息传来。然而,等来的却是太上皇驾崩,一切事务都要延后处理的消息。

常兰心中明白此刻朱启明的难处,但心中仍难免感到失落和不安。她在京城人生地不熟,又无法见到心心念念的人,只能在客栈中默默祈祷,希望这艰难的时刻能够尽快过去。

这一日,常兰望着窗外繁华却陌生的京城街道,暗自叹气:“不知何时才能与他相见。”

常兰深知见朱启明之事暂且无望,便决定先为日后的生活做些打算。她想着自己擅长做烧饼,等太上皇丧期结束,就把烧饼铺开起来。

于是,常兰早早地出门,前往京城的集市采买工具原料。

集市上人头攒动,喧闹声不绝于耳。常兰小心地避让着人群,一家一家地询问着价格。

她先来到一家铁匠铺,仔细挑选着做烧饼用的炉灶。炉灶的大小、材质、通风口的设计,她都一一查看,还与铁匠师傅讨价还价,最终选到了一个满意且价格合适的炉灶。

接着,她又来到粮食铺,购买面粉、芝麻等原料。常兰用手抓起面粉,感受着面粉的细腻程度,还仔细闻了闻是否有异味。对于芝麻,她更是精挑细选,只选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

然后,她去买了擀面杖、案板等工具,每一样都认真比对,确保质量上乘。

在采买的过程中,常兰还不忘向摊主们请教一些在京城做生意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忙碌了一天,常兰终于将所需的工具原料都置办齐全。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丧期终于结束了,京城的一切逐渐恢复正常。常兰早早地起了床,心情格外舒畅,因为终于又可以出摊做生意了。

她和老常头一起把昨天准备好的食材和工具搬上推车,然后朝着熟悉的街道出发。

一路上,常兰看着街道上重新热闹起来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期待:“爹,丧期结束了,大家的心情好像都轻松了不少,咱们的烧饼生意肯定会好的。”

老常头笑着回应:“闺女,只要咱们用心做,不怕没客人。”

到了摊位,常兰熟练地摆好炉灶,生火,准备迎接新一天的忙碌。

清晨,天还未亮,常兰就早早地起床,来到了京城一条热闹的街道边。

摆好炉灶,支起案板,常兰开始熟练地和面、调馅。不一会儿,第一批烧饼就准备下锅了。她小心翼翼地将烧饼贴在炉灶内壁,掌控着火候,眼睛一刻也不敢离开。

第一批烧饼出炉,那金黄的色泽和诱人的香气瞬间吸引了不少路人。常兰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姑娘,你这烧饼闻着可真香啊!”一位大爷走上前来。

“大爷,您尝尝,不好吃不要钱!”常兰笑着递上一个烧饼。

大爷咬了一口,竖起大拇指:“好吃,姑娘手艺真不错!”

随着时间的推移,常兰的烧饼摊前客人越来越多,她忙得不亦乐乎。

一天下来,虽然很辛苦,但收获颇丰。常兰心里盘算着,照这样下去,等稳定了就租个店面,把生意做大。

老常头和常兰爷俩在烧饼摊前忙前忙后。

趁着客人少的间隙,老常头擦了擦汗,感慨道:“兰儿啊,这让我想起在临西镇的日子,虽说简单,倒也自在。”

常兰一边整理着案板,一边笑着说:“爹,咱在京城好好干,我要让我们家的烧饼遍地开花。”

老常头点点头:“是啊,只是这京城不比咱临西镇,规矩多,人也杂。”

常兰目光坚定:“爹,咱不怕,只要咱的烧饼做得好,总会有出路的。我这路上来,路过杭州,看见阿牛哥的铺子生意可好了,到时候我们烧饼铺也要开到那里。”

这时,又有客人前来,爷俩连忙收起思绪,热情地招呼起来。但那关于临西镇的回忆,却在他们心中化作了一份温暖的力量,支撑着他们在这陌生的京城努力打拼。

常兰的烧饼摊开了几日,凭借着美味可口的烧饼和热情周到的服务,在京城百姓中口口相传,生意越发兴隆。

每天清晨,烧饼摊前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人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品尝这独具风味的烧饼。常兰和老常头忙得不可开交,脸上却始终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常姑娘,给我来三个烧饼!”一位常客大声说道。

“好嘞,您稍等,马上就好!”常兰应声道,手上的动作愈发麻利。

旁边一位新客好奇地问:“这烧饼真有这么好吃?看这队伍排得老长了。”

常客连忙回答:“那是当然,这常姑娘做的烧饼外酥里嫩,香得很!”

新客听了,更加期待。

随着生意的红火,常兰开始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想着是不是该找个帮手,或者再添置一些工具,以满足越来越多的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