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济宁(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救驾之饼》最新章节。

好在雨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马车继续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这一天虽然遭遇了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路况,但常兰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夜晚,大家围坐一起,将就着休息。

第三天的清晨,常兰在马车的摇晃中醒来,经过前两天的奔波,她已经渐渐适应了这样的旅程。

马车行驶在一条山路上,周围的景色美不胜收。翠绿的山峦连绵起伏,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仿佛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常兰忍不住赞叹道:“这景色真美啊!”旁边的一位商人笑着说:“姑娘,这还不算什么,济宁周边也有很多好看的地方。”常兰好奇地问:“真的吗?那您能给我讲讲吗?”商人兴致勃勃地开始描述济宁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常兰听得入了神。

中午,马车在一个村庄停了下来。村民们看到马车,都围了过来。一个小孩好奇地摸着车轮,问道:“这是要去哪里呀?”车夫笑着回答:“去济宁。”村民们纷纷露出羡慕的神情,一位老者说:“济宁可是个好地方,姑娘你去那儿是做什么呀?”常兰回答道:“路过,去京城。”老者鼓励道:“姑娘,去京城路途遥远,不容易呀。”

下午,马车继续前进。常兰和同车的一位大嫂聊起了家常。大嫂说:“我是去济宁看望亲戚的,听说他们在那儿过得不错。”常兰说:“那真是太好了,希望我到了济宁也能顺顺利利的。”大嫂安慰她:“会的。”

傍晚时分,马车终于走出了山区,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平原。常兰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知道,济宁已经越来越近了。

第四天常兰早早地醒来,今天是到达济宁的日子,她的心情格外激动。

马车在平坦的大道上疾驰,速度比之前几天都快了许多。同车的人们也都精神抖擞,大家都盼着能早点到达目的地。

中午时分,马车路过一个热闹的集市。常兰看到集市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还有来来往往的人群,心中不禁感叹济宁的繁华。旁边的一位大哥说:“这还不算济宁城里面呢,城里更热闹。”常兰充满期待地说:“真想快点看到。”

下午,马车逐渐接近济宁城。常兰远远地看到了城墙的轮廓,心中一阵欣喜。随着马车越来越近,城门也越来越清晰。终于,马车停在了城门口。

常兰下了车,望着眼前这座陌生而又充满希望的城市,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城门。

天渐渐黑了,马车终于在一家简陋的客栈前缓缓停下。常兰疲惫地下了车,双腿因长时间的久坐而有些麻木。

客栈的门口挂着两个摇晃的灯笼,昏黄的灯光在夜色中显得微弱而温暖。常兰走进客栈,一股混杂着饭菜香气和烟火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大堂里,几桌客人正围坐在一起,大声交谈着,酒杯碰撞的声音和爽朗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常兰走到掌柜前,要了一间最便宜的房间。

她拿着钥匙,沿着狭窄的楼梯走上二楼。楼道里灯光昏暗,木地板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

进入房间,常兰放下包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房间不大,一张窄小的床靠墙摆放,上面的被褥看起来有些陈旧。窗户半开着,微风轻轻吹动着窗帘。

常兰走到窗前,向外望去。夜空中繁星点点,一轮明月高悬。远处的村庄里,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客栈后面的院子里,有一棵高大的柳树,柳枝在风中轻轻摆动,仿佛在诉说着夜晚的宁静。

此时,隔壁房间传来客人的呼噜声,楼下大堂的喧闹声也渐渐低了下去。常兰关上窗户,坐在床边,轻轻按摩着自己酸痛的双腿。几天的奔波让她感到十分疲倦,但离京城又近了一步,她的心中又充满了希望。

在这陌生的环境中,常兰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渐渐进入了梦乡。

第二日,常兰起床,整理洗漱,吃了早餐。她听闻太白楼的盛名,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她沿着青石铺就的街道前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常兰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终于看到了太白楼的轮廓。

太白楼矗立在那里,飞檐斗拱,气势恢宏。朱红色的门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常兰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台阶,走进楼内。

楼内布置典雅,墙壁上挂满了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书画。常兰仔细地欣赏着,仿佛能感受到李白当年在此饮酒作诗的豪迈。

她缓缓踱步,来到一个窗口前,向外眺望。远处的运河波光粼粼,船只来来往往,一片繁忙的景象。

常兰在太白楼中停留了许久,感受着这里浓厚的文化氛围,心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期待。

常兰在太白楼中,一边欣赏着那些诗词书画,一边思绪飘飞。

她想到了自己从未谋面的亲生父母,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不知道他们如今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常兰期待着有一天能够与他们重逢,解开自己身世的谜团。

望着窗外繁华的景象,常兰又不禁对京城充满了向往。她听说京城是天下最繁华的地方,那里有宏伟的宫殿、热闹的街市和无数的机遇。想象着京城的车水马龙和绚丽多彩,常兰的眼神中流露出憧憬的光芒。

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在济宁努力打拼,积累足够的资本和经验,有朝一日能够前往京城,去看看那片令人神往的土地,去追寻自己更广阔的未来。

常兰深吸一口气,将思绪拉回现实。她转身再次端详着楼内的陈设,然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出了太白楼,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