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先上报纸,再上电视(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重回七零,偷偷跟前夫他哥领了证》最新章节。
“直接上报纸太短了,时效只有那么一两天,后续没法跟进,保持热度,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我建议采用读者来信的方式娓娓道来,引出这段新闻,然后媒体再跟进。”
虞宣不愧是老媒体人,经验就是丰富,听说了秦姝玉的来意后,她很快想到了更好的方法。
“而且这样更自然一些,更容易博取路人的好感。我们记者说终究不如当事人站出来情真意切地说更有说服力,这样后续其他媒体跟进,也能将热度保持久一些。”
秦姝玉懂她的意思,这种手段在后世并不鲜见,甚至是用烂了。
网络上突然刮起一阵风,冒出什么言论或是惹人落泪的故事,十有八九后面有推手,不然不会在浩如烟海的网络中脱颖而出。
没想到现在也能这么搞,果然是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就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秦姝玉佩服地说:“虞宣还是你有法子,这办法好,我找中文系的同学帮忙写一篇稿子投到你们报社。”
虞宣眨了眨眼,轻轻摇头:“太慢了,而且这件事你们单位的人别出面,容易落人话柄,我找人帮你们写。”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虞宣属于文化圈的人,她那个圈子最不缺的就是笔杆子、煽情达人。
秦姝玉含笑点头:“那敢情好,只是你帮了我好多忙,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才好。年前你什么时候有空,咱们聚聚。”
年底各行各业都比较忙,虞宣也不例外,她摆手:“朋友之间不必这么客气,有需要你帮忙的地方我也会直说。至于聚的事,我看你现在也没空,过完年吧,到时候闲下来你陪我去看戏剧。”
“好啊,我正好有个朋友在海城戏剧团工作,回头介绍你们认识认识。”秦姝玉欣然答应。
*
虞宣的动作非常快,8号毕业生们才收到毕业赠礼,9号《海城日报》就刊登了一篇文章,标题很朴实,叫“一名大学生的来信”。
但内容煽情极了,文章以一名普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口吻讲述了他来自贫困的西北农村,四年前艰难考上海城大学,幸得国家补贴生活费用才能得以继续学业。但家中还有病弱的母亲,年幼的弟妹,生活异常艰难,他每个月要将粮票和钱省出一部分寄回家补贴家里。
这四年来,他几乎顿顿都是馒头配开水,偶尔一个咸菜,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
不曾想在毕业时收到了“红旗拌饭酱”赠送的猪肉酱。
接下来是一段是他第
一次吃猪肉酱的描写:我摩挲着包装的精美的玻璃瓶,这跟我第一次来海城在百货大厦橱窗中看到的精致礼品一样。以前我只能远观,今日得幸能一品其味。
我轻轻打开瓶子,舀了一小勺猪肉酱抹在馒头上,深褐色的酱汁浸入雪白的馒头, 油滋滋、亮晶晶,肥瘦相间的肉粒、辛辣咸香的辣椒混合着融化的油脂在口腔中像是涨潮一般蔓延开来……
这人的朴实无华的文笔写了几百字的“试吃”报告,最后又表示,他只尝了一口就盖上了盖子,要将这美味的猪肉酱带回去跟远在他乡的家人分享品尝。
秦姝玉看完后,真是叹为观止。
这篇稿子明显将他们的猪肉酱提高了好几个档次,先是与百货大楼玻璃橱窗中昂贵的礼品并肩,后面又主题升华,好东西要与家人分享,正好切合了春节团圆这个好日子,给人一种暗示,“红旗拌饭酱”是可以过年跟家人一起品尝的美食。
在看到这篇报道之前,秦姝玉都不知道他们这猪肉酱还有这么高的地位。
只能说文人的嘴,骗人的鬼,太厉害了!
秦姝玉这个当事人感受都这么深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虽然这篇报告的“大学生”是虚构的,但这其实也是广大大学生的一个缩影,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缩影,甚至是整个时代的缩影。
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贫穷是许多家庭的底色,子女多、工资低、负担重,吃口肉都觉得幸福,谁没有这样的经历呢?
因此这篇报道一出,很快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这次报社收到了很多真正的读者来信,甚至还有人亲自跑到海城日报社送信,其中就不乏真正的大学生。
他们年轻、热血、感恩,但他们找不到“红旗拌饭酱”的地址,于是就将信都塞到了报社,以表达他们的感谢,抒发他们心里澎湃的情感。
不到三天,海城日报社就收到了一麻袋信。
趁着这热度,海城日报继续跟进,又发表了一篇新闻《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副标题:红旗拌饭酱赠瓶猪肉酱,让同学都吃上一口肉!
标题真是直白粗暴到了极点。
但秦姝玉爱啊。
他们红旗拌饭酱终于登上了媒体的舞台,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两万块花得值。
这篇新闻引发的最直观的结果就是两个门店的销量骤增,甚至有时候还排起几十人的队伍。
而隋庆他们这批在外面跑的业务员工作
也好谈了许多,原本还对他们这个牌子爱搭不理的,现在看到上了报纸,名声这么好,一些犹豫的很快就松了口。
短短两天就又有三家单位同意采购一万多瓶猪肉酱作为职工福利发放下去。
看着海城日报的报道引起了剧烈的反响,海城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也注意到了这则新闻,加入到了采访大军中,抱着采访设备冲入了各大校园,尤其是财大,更是各家媒体的第一站。
1月12日,拍毕业照的日子,秦姝玉接受了海城电视台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