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 集:暗流涌动的画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清明上河图史记》最新章节。
《清明上河图之风云际会》
在汴京的一处幽静宅院内,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落在古朴的窗棂上,形成一片片光影。一位身着素袍、气质儒雅的老者正坐在书桌前,他便是汴京画界德高望重的李老夫子。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浅不一的纹路,却也沉淀出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气度,那是一生浸淫画艺所赋予的独特韵味。
此刻,他手中捧着一幅画卷,正是那引起无数纷争的《清明上河图》的摹本。这画卷被小心地展开,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每一寸画面都似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李老夫子微微眯起双眼,目光在画卷上缓缓游走,那眼神时而疑惑,时而惊叹,犹如一位探寻宝藏的旅人,不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角落。
他心中不禁感叹这幅摹本的技艺之高超,临摹之人显然有着不俗的功底,无论是那细腻的笔触,还是对画面布局的把控,都已达到了让人赞叹的地步。可他也清楚,摹本终究是摹本,与原作相比,就好似徒有其表的美玉,缺少了那份独特的神韵和历史的沉淀。原作之中,那流淌着的北宋市井烟火气,是临摹者无论如何也难以完全复刻出来的,那是彼时彼刻的张择端融入灵魂的描绘,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这些日子以来,《清明上河图》的名声在汴京画界愈发响亮,好似一阵旋风,刮过了大街小巷,刮进了每一个画师、文人乃至普通百姓的耳中。人人都知道这是一幅绝世之作,街头巷尾的茶肆里,时常能听到人们对它绘声绘色的描述,赞叹着那画上的繁华盛景,猜测着作画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巧思妙手。
然而,随着它的声名远扬,也引来了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李老夫子收到这幅摹本,便是有人想请他鉴定其真伪,以便在这混乱的局势中谋取利益。那些心怀鬼胎的人,有的妄图靠着一张假画在黑市上哄抬价格,大赚一笔;有的则想以假乱真,用其来巴结权贵,换取仕途上的高升。汴京的这潭水,已然因为这幅画,变得浑浊不堪,暗流涌动。
在汴京的另一处角落,是一家略显简陋却充满艺术气息的画馆,一群年轻的画师们聚在了一起,热烈地讨论着《清明上河图》。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上,映出他们眼中的光芒。
其中一位名叫陈宇的年轻画师,身姿挺拔,面庞透着一股坚毅,眼神中更是充满了对《清明上河图》的向往和钦佩。他微微扬起下巴,语气中满是崇敬地说道:“《清明上河图》乃是我等学习的楷模,张择端大师的技艺真是出神入化,不知我何时才能达到那样的境界。”说罢,他还轻轻叹了口气,似是对自己当下的水平有着些许不满。
其他画师们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抒发着对这幅画的见解。
“是啊,那画上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就能从画里走出来似的。”
“还有那街道、店铺,细节之处尽显用心,真不愧是绝世之作啊。”
但也有个别画师心中暗暗嫉妒,其中一个名叫刘启的,撇了撇嘴,小声嘀咕道:“哼,张择端不过是运气好,赶上了那样的场景,才能画出这样的名作罢了,要是我处在那个时候,说不定画得比他还好呢。”只是他这话没敢大声说出来,只是在心里默默腹诽着,那嫉妒的火苗却在心底越烧越旺。
而在皇宫之中,金碧辉煌的宫殿内,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听着身旁的侍从汇报着《清明上河图》的传闻。他本就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听闻世间竟有如此奇妙的画作,顿时来了精神,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的光芒。
他当即下令让宫廷画师们前去寻找原作,那语气不容置疑,满是势在必得的决心。他想着,如此佳作,定要纳入宫中珍藏,让它成为皇家独有的瑰宝,也好在这宫廷之中增添几分艺术的韵味,彰显皇家对书画艺术的重视与推崇。
这道命令一下,整个汴京顿时掀起了一阵寻找《清明上河图》的热潮。大街小巷里,时常能看到一些人拿着放大镜,对着各种古画细细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是原作的线索。画馆里、古董铺子中,更是人来人往,大家都在打听着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消息。
各方势力也都在暗中较劲,那些达官贵人派出了自己的心腹手下,穿梭在市井之间;江湖上的一些帮派,也想从中分一杯羹,他们或是威逼利诱那些知晓一二线索的人,或是直接抢夺疑似原作的画卷。一时间,汴京好似变成了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一场围绕着《清明上河图》的争斗即将拉开帷幕。
李老夫子这边,依旧沉浸在对那摹本的研究之中。他拿出了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各类典籍,对照着上面对于《清明上河图》的记载,逐一审视着摹本上的细节。他时而拿起毛笔,在纸上记录下自己的发现,时而又陷入沉思,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外界的纷扰都与他无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处人物的神态,虽说临摹得很像,但总感觉少了原作里的那种灵动啊。”李老夫子喃喃自语着,眉头微微皱起,目光始终没有离开画卷。
而陈宇他们那群年轻画师,也没闲着。他们听闻了皇帝下令寻找原作的消息后,更是热血沸腾,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可以让他们近距离接触到这幅传奇画作,说不定还能凭借自己的本事,为找到原作出一份力呢。
陈宇带着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开始走访汴京的各个角落,去询问那些老一辈的画师,去和古董店的老板攀谈,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老板,您这儿可曾见过《清明上河图》或者听闻过什么与之相关的事儿呀?”陈宇一脸诚恳地问着一家古董店的掌柜。
那掌柜抬了抬眼皮,看了看他们几个毛头小子,懒洋洋地说道:“哟,这画如今可是人人都在找呢,我这儿倒是没见过真迹,不过前些日子倒是听闻有人在城郊的一个老宅子里见过类似的画,真假可就不知道咯。”
陈宇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赶忙谢过掌柜,带着伙伴们朝着城郊奔去。
皇宫之中,宫廷画师们也是压力重重。他们深知皇帝的期望,若是找不到原作,那可是辜负了圣恩,搞不好还会丢了自己的饭碗,甚至惹来责罚。于是,他们分成了几个小组,有的去查看宫廷的书画库,看是否曾经收藏过而遗漏了记录;有的则去民间寻访那些有名的藏画大家,希望能从他们那里得到线索。
其中一位名叫赵轩的宫廷画师,在民间走访时,听闻了李老夫子正在鉴定一幅《清明上河图》摹本的事儿,心中一动,觉得或许能从李老夫子那里得到些启发,便赶忙朝着李老夫子的宅院赶去。
当赵轩来到李老夫子宅院时,李老夫子刚从屋里出来,在院子里透透气,舒缓一下长时间看画的疲惫。
“李老夫子,晚辈赵轩有礼了。”赵轩恭敬地行了一礼。
李老夫子打量了一下眼前的年轻人,见他衣着得体,气质不凡,便问道:“你是何人?找老夫所为何事?”
赵轩赶忙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李老夫子听闻是宫廷画师,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宫廷画师啊,快进来吧,我这确实正在研究一幅《清明上河图》的摹本,不过真假已然有了定论,只是这原作,怕是还得费些功夫去寻呢。”
两人进了屋子,赵轩看着那摆在桌上的摹本,也是仔细端详起来,一边看一边和李老夫子交流着自己的看法,两人从画作的技法聊到了可能的线索,倒也相谈甚欢,都觉得这寻找原作之路,任重而道远。
陈宇他们赶到城郊的老宅子时,却发现那里早已破败不堪,四处杂草丛生。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宅子,在各个屋子里搜寻着,灰尘弥漫在空气中,呛得他们直咳嗽。
“这儿会有《清明上河图》的线索吗?感觉都荒废好久了呀。”一个画师有些气馁地说道。
陈宇却没有放弃,他目光坚定地说:“既然来了,就好好找找,说不定真有什么意外收获呢。”
就在他们翻箱倒柜之时,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众人心中一惊,警惕地看向门口,不知来者何人,又是否会给他们的寻画之旅带来新的变数。
随着那脚步声越来越近,一个身影出现在了门口,竟是一个衣衫褴褛的老者,他看着陈宇他们,眼中满是疑惑和警惕,开口问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在我这老宅子里翻找什么呢?”
陈宇赶忙上前,恭敬地说道:“老爷爷,我们听闻这儿可能和《清明上河图》有关,所以想来找找线索,您可知道些什么呀?”
那老者一听,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神色,沉默了片刻后,缓缓说道:“这画啊,我倒是听闻过一些事儿,不过那都是好久之前的事儿了,你们真想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