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天恩浩荡(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红楼:重生贾环,修魔逆天》最新章节。

“动手,不能再拖了!”

诸王中,廉亲王头脑最为清楚,也是诸王之首。

他此时隐隐觉得不对!

隆安帝太镇静了。

现在有诸亲王的亲兵各营,北静王,南安公私兵和南蛮营,承恩侯张冕的承恩营,此外还有十几个将领率领的叛军各营。

行宫里除了勋卫和上三卫禁军三千多人外,最多还有五个宗师。

面对的是一万多叛军和同样的五个宗师。

但隆安帝虽是愤怒,始终一脸笃定。

丝毫不慌。

廉亲王反而慌了。

“诸营将士,准厮杀!”

四周传来轰隆隆的声响。

过万将士一起小跑,声浪惊人。

主要是其中还有不少是入品高手,行动时更是声势惊人。

这时外围传来叫喊声。

有个校尉疾跑来道:“郑国公风火营,骁果统制贾环的救火营,还有冯唐领骁果诸营,定远侯柳高领柳字营等十几营在外,呼啸聚兵,说是前来救驾。”

廉亲王这下反而笃定起来,笑着道:“此等冥顽不灵之辈,劝他们反正过来,一起举义,他们却要一条道走到黑,自寻死路……四哥,原来你就是等这些援兵?没用的,这几个营除了柳字营还算精锐,别的都不堪一击。冯唐的骁果营更是一群杂兵罢了。那贾环,本身还算有些本事,我们原要用他的,既然他自己找死,那成全他便是。来人,传令,各营先击外围援兵!”

真正精锐,肯定还围行宫。

等把外围杂兵打垮了,再腾出手攻行宫也不急。

辽镇,蓟镇诸王都有暗桩。

举镇来助不可能,但牵扯一下,勤王兵马迟几天再来是办的到。

到时候隆安帝都扬成灰了!

如果隆安帝就是想靠这些杂兵救驾,那注定要失望了。

义惠,义德,义勇亲王等人都大笑起来。

义勇亲王眼中满是不屑之色。

他与隆安帝是同母亲兄弟,却向来瞧不起这个武力孱弱,为人斤斤计较的四哥。

眼看隆安帝计穷无助,行将覆灭,勇亲王笑的格外开怀。

这四哥,真的是不知兵到极点。

也是走了狗屎运,不知怎么讨了父皇欢心,得了皇位。

简直是开玩笑。

只有宁郡王微笑之余,又复担心。

他可是知道,派了位中品宗师和多名高手,加上卫哲等人去“说服”贾环。

结果举事时,不光贾环没来,卫哲等人也失踪了。

现在贾环出现在援军行列中,那只能说卫哲等人凶多吉少了。

这个变数,令卫熙隐隐不安。

……

定边侯柳高,郑国公李图,骁果节度冯唐,还有贾环等人聚集到一起。

一万多人,十来个营,摆出个一个锋矢阵。

没办法,是要救驾,兵急如火。

很多人都想不到,这次秋狝居然真打起来了。

朝局诡异,诸王不服,政争不休。

这事谁都知道。

但没有人想的到,诸王居然真的敢兵变造反。

造反这东西,成本太高了。

虽然最终利润也高,可一旦失败,本钱全无。

所以一般造反就是活不下去的泥腿子。

春秋战国时就有。

一般的小偷小摸叫“盗”。

起兵造反的叫“贼”。

史书中平贼的记录比比皆是,特别是战国时期,全民皆兵,耕战不休,百姓负担极重,造反当然也是层出不穷。

然后就是秦末的陈胜吴广,汉末赤眉,东汉黄巾,唐末黄巢,宋的王小波,方腊,杨么,明的李自成,清的太平天国。

一部中国史,造反字样不断。

但权贵造反,特别是王侯级别造反,那就相对稀少的多。

最多也就是天下大乱,权贵们出手摘桃子。

或是被迫造反。

比如汉的七国之乱,明初的靖难。

要不是削藩削到头上,他们才不会疯到要造反。

利润虽大,但他们本钱也大,不像底层农民,除了一条命外一无所有。

眼前诸王合谋造反,看似情理之中,实则意料之外。

也是因大周养蛊式的皇子相争造成的。

皇子当差办事,熟悉部务,彼此相争,胜者为皇。

从挑选继承人的角度来说……确实是好法子。

能在夺嫡之争中胜出,才干,威望,手腕,权术,缺一不可。

别看隆安帝在皇子中人缘极差,似乎人人讨厌他。

朝中的重臣,也并不怎么愿意效忠这位冷面皇帝。

地方士绅,生员中,皇帝风评也不好。

但在大量中下层官吏眼里,这位皇帝才是能拯救危局的人。

长期在户部,工部,内府各处办差,多次奉旨出京为钦差,隆安帝积累了不小的威望,也展现了自己的政务能力和铁面无私的性格。

手腕强硬,冷面无情,谨慎细致,行政高效。

对亲王和重臣,这样的君主很难伺候,甚至使他们萌生反意。

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的皇帝才是好皇帝,追缴库银,惩治贪官,令行禁止,整顿吏治,行政高效,权责分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实办事的人,也不希望一团混乱,无所适从。

到王朝末世时,很少有负责任的人,也很少有人出于公心考虑事情。

但在中期时,仍有相当的人愿意出于公心做事,而不愿上下齐手瓜分财富,鱼肉乡里。

至于普通平民百姓,他们如秋天的蝉,对温度的变化极为敏感。

隆安帝当政这两年,赈济更及时,贪污的官吏被抓了不少,政令相对畅通,水利,道路,桥梁也兴修了不少。

变化不大,但都是好的变化。

这些加在一起,是隆安帝的统治根基。

“少年人,我向来忠于皇上,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定边侯柳高看着贾环,笑道:“你贾家可向来是站在义忠亲王那边的。”

贾环指指被捆的如粽子一样的贾敬,笑道:“老侯爷,贾家是贾家,我是我,嫡脉的人倒霉,我只有拍手称快的份。再者说,皇上对我有知遇之恩,天恩浩荡,岂能转眼就抛却?”

“你小子没有全说实话。”

柳高须眉俱白,老军头了,但话到此也就差不多了。

这老头也是要看贾环可不可靠。

别是诸王埋的钉子。

看来不像。

至于冯唐和李图等人,基本上现在带兵勤王就是押上身家性命了,反复横跳左右反水的人,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这仗,不好打啊。”

柳高又看向敌阵。

双方兵力差不多。

但诸王卫所中高手极多,兵力也是和勤王兵差不多,而且更多的是禁军和骁骑营等各营中的精锐。

这仗不是难打,简直是败多胜少。

“贾环不才,愿为前锋。”

柳高,冯唐,李图都是看向救火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