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阁楼秘辛(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静斋》最新章节。

月光如水,透过窗棂在俞清宁的床前投下斑驳的光影。她睁着眼睛躺在床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手机屏幕——那上面是她偷拍的地下室肖像和铜镜照片。床头柜上的闹钟显示凌晨一点十五分,整座静园沉浸在死一般的寂静中。

“领军,1919年秋。”

那个签名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一百年前的“领军”与现在的张领军有什么联系?仅仅是同名巧合,还是隐藏着更深的秘密?

俞清宁轻轻掀开被子,赤脚踩在冰凉的地板上。晚餐后,张领军说有急事要外出,至今未归。陈伯也早早回房休息了。这是探索静园的绝佳机会。

她穿上外套,从背包里取出手电筒和那把小巧的多功能工具刀——父亲送给她的大学毕业礼物,一直带在身边。手机调至静音模式,她深吸一口气,轻轻转动门把手。

走廊比白天更加幽深,手电筒的光束只能照亮前方几米。俞清宁记得三楼有一扇不起眼的小门,下午路过时她注意到门把手上没有灰尘,说明经常有人进出。

木质楼梯在她脚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每一声都让她的心跳加速。到达三楼后,她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前进,手电筒光照亮了走廊尽头那扇深色的小门。

门没有上锁。

俞清宁推开门,一股陈旧纸张和干花的气味扑面而来。手电筒扫过,揭示出一个低矮的阁楼空间,倾斜的屋顶让成年人必须弯腰才能行动。这里显然曾是某人的私人空间——一张小巧的写字台靠窗摆放,旁边是已经褪色的绣墩,墙上挂着几幅水墨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角落里一个打开的樟木箱,里面露出各色织物的边角。俞清宁小心翼翼地走近,手电筒光照亮了箱中的内容:叠放整齐的旗袍、绣花手帕、一把象牙柄的梳子,还有几本皮面笔记本。

她拿起最上面的一本,封面上用娟秀的字迹写着“静姝日记,民国八年”。

“林静姝的私人物品?”俞清宁轻声自语,心跳如鼓。她快速翻阅日记,大部分页面已经泛黄脆化,有些字迹模糊难辨。突然,一页被撕掉的痕迹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正好与地下室发现的那页残纸吻合。

她继续翻找,在日记最后几页发现了一段令她血液凝固的文字:

“它越来越强大了。每当我照镜子,就能看见她站在我身后,越来越近。婆婆教我的符咒已经不管用了。领军说必须把镜子封印在地下室最深处,但我知道这治标不治本。它已经记住了我的样子,我的声音…它会找到办法出来的。

今晚我又做了那个梦——百年之后的静园,一个和我长得一样的女子站在我的肖像前。她是谁?是我?还是“它”?镜子里的那个东西?

如果我遭遇不测,请发现这本日记的人记住:不要相信镜中人。铜镜必须永远封存,符文不能破损,否则沉睡者将会醒来,夺走……”

文字在这里中断,最后一页被粗暴地撕掉了。俞清宁的手不自觉地发抖,手电筒光随之晃动,在墙上投下摇曳的阴影。

就在这时,阁楼的气温骤然下降。她的呼吸在空气中凝结成白雾,耳边响起细微的呢喃声,像是有人用陌生的语言快速低语。一阵剧痛突然贯穿她的太阳穴,眼前闪过无数碎片般的画面——

一个穿紫色旗袍的女子伏在写字台上奋笔疾书;同一女子站在镜子前,镜中却映出另一张扭曲的脸;黑暗的地下室,一群人围着什么举行仪式…

“啊!”俞清宁捂住头跪倒在地,日记本从手中滑落。手电筒滚到一旁,光束正好照向阁楼的门口。

那里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

俞清宁的尖叫声卡在喉咙里。人影向前一步,进入光线范围——是张领军。他脸色苍白,额头上还有细密的汗珠,像是匆忙赶回来的。

“俞清宁?你在这里干什么?”他的声音低沉而急促。

“我…我…”俞清宁挣扎着想站起来,却发现双腿无力。张领军快步上前扶住她,手掌温暖而有力。

“你不该来这里的。”他皱眉看着她身旁翻开的日记本,“你看了多少?”

“足够知道这座宅子有问题。”俞清宁勉强站稳,挣脱他的搀扶,“那面镜子,林静姝的警告,还有——为什么一百年前的日记里会提到“领军”?那是你吗?”

月光透过阁楼的小窗洒进来,照在张领军轮廓分明的侧脸上。他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权衡该说多少。

“不是我。”最终他开口,声音异常平静,“是我曾祖父。张领军是家族传统名字,世代长子都叫这个名。”

俞清宁盯着他的眼睛,“你曾祖父和林静姝是什么关系?”

“同事,朋友,也可能是……”张领军移开视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面镜子确实危险,周教授一直试图破解它的秘密。”

“所以这就是他邀请我来的真正原因?因为我对古代符号的研究?”俞清宁声音提高,“你们在利用我?”

“不!”张领军猛地抓住她的肩膀,“听着,周教授确实需要你的专业知识,但他也相信你能帮忙解决这个问题。我本想明天告诉你一切,没想到你自己找到了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