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无奈北上(1/1)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军阀:收复失地,饮马翰海》最新章节。
第八集团军捷报传到军政部,只是得到口头上的嘉奖,连一枚勋章都没有,金陵政府更加没有对外大规模宣传,区别对待那是显而易见。
并州之围暂时得以解除,常山战线也基本稳固,但青州西北部安德战线,以及炎国第一大城市的东海市战场却越发的危急。
对于燕云地区,军政部也特意下令,让十四集团军东出太形山脉,给倭寇燕云方面军施压,逼迫其从安德战场调兵,以减轻安德战场守军的压力。
同时将秦州军第三十八军暂时划归塞北兵团,命令塞北兵团向永兴城发动攻击,歼灭永兴城内倭寇之后东进蓟门关,逼迫倭寇燕云方面军抽调部队回援。
接到军政部电令的李维,对于军政部很是无语,难道不知道塞北兵团目前面临的压力。
在黑山潢水地区,有倭寇独立第一混成旅团、独立第十五混成旅团、以及第八师团。
尽管第八师团主要是维护黑山潢水地区的治安,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方不能够进入张垣地区作战。
若此时他主力对永兴城发动进攻,只怕在黑山潢水地区的倭寇部队不会就在旁边看着。
不过压力虽然大,若第三十八军愿意听从他的指挥,倒也不是没有机会。
既然金陵军政部暂时将三十八军划归塞北兵团麾下,李维立即庞通讯处给三十八军去电,请三十八军立即北上宣德,并且请军长以及各师旅长到张垣参加作战会议,之后李维也带领警卫团乘坐火车赶往张垣城。
现在火车唯一有点麻烦,就是要绕道云中,之后在走天成砦沟堡到张垣,必须经过并州的地盘。
为了后续更加方便,李维也是给李荣诚下达了命令,要求立即就砦沟堡经丰川城到平宁铁路进行立项,希望在明年初就能够动工进行修建。
这条铁路修通之后,平宁到砦沟堡不再需要绕行云中,将大大方便塞北几大重镇的交流和军事调动。
李维倒是希望将云中拿到手,只可惜目前可不是之前军阀混战时期,这条路显然行不通,王川也绝对不会将云中让给李维来管理。
……
三十八军指挥部之内,面对军政部命令,作为参谋长的陈兴坚出言道:
“军座,金陵政府此命令,显然是打算让我们第三十八军充当炮灰,我们不能够一直依从军政部的命令。”
作为三十八军军长魏棠如何不知道金陵政府一直都对三十八军不怀好意,一直想要将三十八军吞并。
只是现在正值国家危亡之际,哪怕明知道金陵政府有消耗三十八军之意,三十八军也不能够抗命。
倭寇就在眼前,若这个时候大家都为保存自己实力而不与倭寇作战,那炎国还有什么希望。
“兴坚,去通知各师师长和各旅旅长前来指挥部开会,另外给军部各部门下令,做好北上的准备。”
“军座,木将军的班底,现在可就只剩我们三十八军了,若我们三十八军也覆灭了的话,那木将军可就彻底没有了支持者了,到时候木将军只怕会凶多吉少。”
“为了木将军的安全,我们才更要服从军政部的命令。
而且我也相信李维,他并不是金陵政府嫡系,和我们同属地方军将领,必然不会将我们当炮灰使用。
立即执行我的命令,通知各师各旅的师想和旅长立即赶来指挥部开会。”
听着魏棠如此说,作为参谋长的陈兴坚只能够执行命令。
由于各师各旅距离指挥部所在地并不是太远,不到一个小时,最后一位旅长也抵达了指挥部之内。
参谋长陈兴坚宣读了军政部以及塞北兵团发来的电令,同时言及了军部决定。
“军座,塞北兵团虽然编制庞大,但大部分部队斗还在路上,目前主力也就原七十二军,以及支援过去的已故的井老将军麾下三个旅。
而塞北兵团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永兴城的一万六千多倭寇,还有在黑山潢水地区倭寇松辽军驻守的一个师团又两个旅团。
而这次军政部命令塞北兵团进攻永兴城倭寇,只怕也只会以我们三十八军为主,李维所部主力将会重点防备在黑山潢水地区德倭寇部队。
尽管我们三十八军有两个师又三个旅,人数高达四万两千余人,但以我们的装备,只怕很难能够攻破有着如此多倭寇驻防的永兴城。”
在113师师长李仲林话音落下之后,114师师长赵兴山也开口道:
“军座,是否再考虑考虑,此次若服从军政部和塞北兵团命令,我们三十八军必然会损失惨重。
而且军座应当清楚,金陵政府将我们调出秦州,那么就没打算再让我们回去,后续我们三十八军兵员和武器弹药将很难得到补充。”
除了两位师长之外,军部直属的三位旅长也相继表态,都认为不能够服从军政部这一命令,不能够让战士们去送死。
“我知道因为木将军之事,你们对金陵政府极为不满,但你们可想过不服从军政部命令的后果?
只要我们今日不北上宣德,那么明日我们就会成为全国百姓都憎恨的叛军,在周边的第十四集团军也会以此为对我们发动攻击。
你们不会以为金陵政府让十四集团军驻守蔚州,只是为了防备倭寇进入并州吧?
只要今日我们不遵命令,立即将会受到塞北兵团、第十四集团军以及并州军的联合围攻,而且在我们覆灭之后还会永远背负叛国之骂名。”
听着魏棠之言,在场众人都陷入了沉默,同时内心也升起无力之感。
现在他们面临的就是死局,与倭寇血战而亡好歹还有一个名声,下去之后也对得起列祖列宗。
若真让金陵政府以叛国罪名派兵剿灭,到时候不仅他们身背骂名,就是亲人后代也会抬不起头来。
尽管众人心中百般不愿,最终还是服从魏棠的命令,全军北上宣德城,并且跟随魏棠赶往张垣城参加塞北兵团召开的作战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