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商议第二笔生意(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鸣啊,怎么说?”
“如果按照云叔的方式,假设一方四户或五户进行合作,比如说咱们这一方的五家人,除去税田之后,就属游爷爷家,俊弟弟家的菜多,而我们家,渊弟弟和桀弟弟家的菜少,假设我们三家不出粮食,在游爷爷和俊弟弟家那边以菜商价共买三百斤的菜,再高价卖出去,那么咱们三家每月可赚一百五十个铜板,而游爷爷和俊弟弟两家可以再卖一百斤菜,再加上从我们三家手里收上来的钱,则可以每家赚将近三百个铜板。相当于卖菜一共五百斤,一共挣了一千个铜板回来。云爷爷,刚好是两文一斤!且全乡一共供货一万两千斤,真是神了!”
竟然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果然,算学总是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
乡里人脑子很慢很慢,没听懂前面的,但他们抓住了重点,一方卖菜合计五百斤,共赚一千个铜板,菜多的人赚的多,菜少的人赚的少!
而且,按照苏鸣的说法,这样下来,他们七里乡二十四方每月正好可以达到一万两千斤的供货量!
三老听后,赞赏的看了看苏鸣。
不愧是苏贺老先生的孙子,这有头脑的还真是不一样。
但苏鸣考虑的还是不全面,三老决定提点一番:“鸣啊,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菜是两户出,但是如果两户将五百斤的菜拿去全部卖掉,他们会赚的更多。这其实就是在看,咱们菜多的人愿不愿意将所拿的银钱分一部分出来让利给菜少的人。”
三老提醒苏鸣的同时也是在敲打着众人,无论如何,七里乡的众人都不能将团结的根给落下。如果真要遇到分配不公的算法,不能给乡里所有人一个满意的答复,这个生意,他宁愿不做。
“这……”
苏鸣一时间犯了难。
云爷爷抛出的问题很现实,他光顾着计算了,没有想那么多。
问题兜兜转转又抛回了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分配不公到底怎么办?
云竹昔亦在思考。这个主意是他想出来的,但云爷爷的话也有道理。
可他不想放过这一万两千斤的生意。
虫子再小也是肉。
等等!一万两千斤?!
云竹昔眼睛突然一亮!
“我想到了!”
众人连忙看向他:“竹昔,怎么说?”
“人力!咱们可以出人力!”
“人力?”
“对!人力,叔伯婶婶,爷爷奶奶们,乍一听云爷爷说的话对出菜的人家却实不公,可我们都忽略了一个问题,咱们乡里的众人甚是团结,如果这笔生意我们不做的话,这最后的菜依旧会砸在我们自己手里,最终卖给了菜商,这跟以前一样赚的不多。但是我突然想到了运输的问题,那就是菜多的人出菜,菜少的人家出力,将这些菜全部送至县城内,这样的话,就算我们每天只派一方人家去县城卖,每个月也能供货二十四天,且只用带五百斤过去。量少不容易被发现,而且能保证所有的菜都是新鲜的!这样的话,大家都能干自己的事情,且挣到钱!”
众人没反应过来:“(⊙o⊙)”
真的是这样的吗?
但仔细一听,好像还不错?
听到这里,云松儒笑了:“不错。菜多的人家出菜,菜少的人家出力,这个法子,好啊!”
不仅有生意做,而且每户都能拿到铜板,菜多的人在家里待着便能拿到多的那一份钱,而出不起菜的人也能凭借脚力拿到银钱少的那一部分。他们七里乡的人基本上每隔两三天就会有人去县城或者五乡一趟,这样省时省力能赚银子没有麻烦又能结交人脉的主动送上门的生意,当是要做下来的。
不仅如此,苏荣还考虑了一番六弟那边,说出了他的想法。
“三老,我想让乡里菜多的人每户再多加六十斤的菜,我这想给孙掌柜的那边供过去。这样的话,咱们应该还能赚一赚酒楼的钱,不过就是不知道孙掌柜的收不收。毕竟咱们七里乡种的粮食比较单一,也就萝卜,白菜,冬苋菜这三样。我听小佑说,孙掌柜那边的酒楼最近客人多的不得了,全是冲着咱们乡里的那些鱼去的,你说这要是再能配上咱们乡里的菜,岂不是更好了?”
同是七里乡的泉水浇灌出来的菜,那长势,不是一般的好。
之前没有考虑到全村供菜的事情,现在突然间有了庄馆的生意给他们起了个头,他还是想将这个机会给六弟留一个。
他对他们的粮食很放心!
七里乡的人,自己种,自己卖,不经他人之手,且粮食长势特别好,非常安全!
这样的好处当然要给孙掌柜留一个。
云松儒:“那这价钱……”
苏荣:“三老,孙掌柜若是收,咱们每天给庄馆送菜的时候,顺道把酒楼的菜一并送过去,不用那么麻烦,便是交给小佑那孩子就好了。每户只送六十斤,轮流送就可以了,这银钱自是由各家各户收着。还是按照两文一斤的价钱算。毕竟这庄馆是孙掌柜租下来的,若是没有掌柜的在其中牵线,咱们也不可能遇见这样的好事儿。”
苏荣再次感慨他结交六弟是一个明智之举。孙六奇不缺钱也不缺人脉,甚至在关键时刻还会挺身护着他们这群农民,这样的良商有幸被他碰见一个,当真是他大发善心先认识的沈佑才能有此机遇。
苏荣上手摸了摸泉宝的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一定要为泉宝多多积福。
泉宝先是他的女儿,随后才是乡里的小福星。
就这样,这第二笔生意的细枝末节便被三老给敲定了下来。现在只等正月初九的到来让他们前去县城同沈佑那个孩子商定。
春夏庄馆的人说了,菜有多少,他们就收多少。
末了,众人又高高兴兴的参加到比拼中来了,这第一项包年粽的比拼,最终由葛家的葛青雄一家夺得第一名。
这葛青雄不是别人,正是葛家里正葛青峰的弟弟,而青雄一家,有个手艺顶尖的儿媳妇微娘,再加上微娘买的材料也是挑最好的买,配上这份手艺,她做出来的粽子赢得了乡里所有人的称赞。
到了晚上,这最后的比拼结果也出来了:
包粽子:葛青雄家胜。
制年糕:苏白家胜。
制灶糖:葛桑家胜。
炼猪油:潘田秀家胜。
给灶神爷送了糖之后,乡里众人聚在一起吃喝玩乐,热闹至极。
过了一个真正意义上丰满而又充实的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