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南城书院(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十二月十三,信县南城

一大清早,书院内有几位学子顶了个黑眼圈出现在了讲堂。

冯骞:“他娘的,这大冬天的,大清早的,书宁街与香宁街搞什么?满街都是人,差点儿被逮着!”

堂内有人笑话他:“冯骞,你是不是又出去鬼混了?今早翻墙进来的?”

“老子翻不翻墙关你什么事儿?要你管!”

“嘿!你怎么骂人呢?”

“谁骂你了?你说说看,我骂你什么了?”

“都嚷嚷什么呢?!”

众人急忙见礼:“蒋夫子!”

“行了,不必多礼。今日院长叫你们有事,前去夏斋园一叙。没来的学子留几个人等他们一会儿过来通知他们,剩下的学子先过去吧。”

蒋夫子通知完众人便先行离开,留下一群梅院的学生懵逼中。

冯骞:“***,疯了这是!夏斋园不是竹院的地盘吗?要咱们去那穷酸地?”

前排的一学子齐逸之收拾好桌上的东西后,缓缓起身,走至冯骞面前:“冯同学,你家人将你送往这书院是为明史,明理,明智,明鉴,而不是像你现在这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我干什么了?不就是抱怨了几句吗?”

齐逸之摇了摇头:“你若不想去,大可不去,没必要瞧不起对方。若真说瞧不起,你我同为商户之子,地位还不比那些普通出生的竹院学子高。所以说,真要论起出身,也是他们瞧不起你才对。”

“你什么意思啊?瞧不起谁呢!”

“行了行了,你们别吵了!赶紧去吧!去晚了,说不定要受什么惩罚呢!”

眼见火药味儿越来越浓,一旁站着的学子连忙出来打圆场。齐逸之径直走出门外,一众学子也纷纷离开,只留下了几个,冯骞则不情不愿地跟在后面。

夏斋园内,竹院的一众学子早已在此等候了半个多时辰。尽管冷风吹得手脸生疼,但还是不肯放弃每一分读书的机会。他们身上穿着的是绿白相间的竹院院服,料子和其他三院一样,都是上好的缎子,但价格却是四院中最低的,夏冬各两套。因此竹院的学子也是整个书院中最努力的那类人。因为他们只有拼命读书,考上了,才觉得对得起书院对他们的付出。

这会儿众人三三两两的结伴在一起商讨着书上的内容,等着其他人过来。

最先过来的是菊院的学子,一身菊黄夹白的衣服彰显菊院特色,茗香书院教习的地方有四院四园十五分院,这菊院的学子均是读书不行,但在其他某些项目上技能点均被拉满。

见到人过来了,竹院的学子懒得搭理他们,对此,菊院的人不禁翻白眼。

“得,到书呆子们的地盘了。”

“无聊啊无聊,为什么院长要选在夏斋园这个地方啊?去春斋园不好吗!”

“这都快要年休了,他们竟然还在学!我的天!”

要说菊院的人最讨厌谁,当属竹院的学生。虽说书院内的夫子一视同仁,但架不住这些菊院的学子们每每回家,就要被长辈耳提面命,要是跟兰院的一群人比也就算了,可偏偏长辈要将他们跟一群书呆子做比较。久而久之,这些菊院学子对一群只会读书的人怨气极大。

竹院的一众人没能感受到他们的怨念,继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看的菊院是越发无聊。

又过了一会儿,兰院学子赶到,竹院众人瞬间眼睛一亮,连忙上前。

兰院学子人数最少,只有八十多个,也有几个是从竹院中进入兰院的。但这些学子均是君子风度,这会被竹院的人围着,也没什么不适,耐心地为他们讲解。

等到了最后,梅院学子进来了。

茗香书院作为信县县城唯一一家不限门槛的地方,每年招收一百多名学子,不限年龄与出身,若是中途退学或休学或在学院呆了七年后还没离开的,便是要在三年之后才能重新进入书院。它不像官学只收官家权贵子弟,也不像私学入门便是十两银子起步,而是公平对待,交够五两银子的费用即可入学。

这五两银子,朝廷分二两,剩余三两用作书院的正常运转。入学之后,贫寒学子便会统一分到竹院,免去拜师的束脩(xiu,一声),享金钱上的特殊待遇,提倡勤工俭学,而剩余学子则全部分到梅院,最后再根据个人表现将两院的学子调配到兰菊二院。因此,梅院人数最多,大都参差不齐。

四院学子均已到达,徐郃也在不远处将他们的表现看在眼里,很是满意地点了点头。

梅院众人恃才傲物,想达到兰院学子的境界还有得磨炼。兰院学子守君子之德行,为人幽静,温和有礼,不骄不傲不卑有谦,当得起君子兰之称。竹院学子宁折不弯,家虽清贫,骨子里却透着坚毅,不为世俗所扰。而菊院学子虽嘴上嫌弃,但心性尚佳,需要在未来的时日里不断磨平性子,看淡一些琐事,挣脱偏见与束缚,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成就。

夏斋园内聚满了八百多名学子,小至八岁,大至十九,此时均等待着院长到来。

“见过院长。”

“起来吧。”

“谢院长。”

“孩子们,今日叫你们前来,是为商讨今年年休一事。”

众人眼睛瞬间一亮。

“哇哦!要休假了!”

“这个好,往年都是二十日休假,正月十八重新入学的。”

“看院长这架势,估计今年不会变。”

“好耶,再待七日就可以回去了。”

就连竹院的学子脸上也是露出了笑。他们是各地贫穷的学子,有信县及下方六个乡的,也有智县及下方十二个乡的人,年休是他们为数不多的休假机会,能和家人们团聚在一起过年。

“关于休假的一些琐事儿,我已经交代了你们的夫子,这些时日众夫子会告诉你们需要注意什么。而我想说的是赶在今年年休发生的一件大事。”

众学子安静了下来,等待院长继续发话。

“今年县城少雨,百姓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夫子时常教导你们,为官者,要一心向民。所以,县城今年的赈灾时日,我希望大家能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院长,赈灾时日是什么时候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