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全书背景简介(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你往下,我往上,狭路相逢凑一双》最新章节。
第三种便是本地/常住人口,有县城的户口,或是在县城有房子的,或通过各种方式取得行商证的,均有行商资格,取得行商证后,按照住城税缴纳,这种税率往往要比过城税高。
注:以上为行商证简要说明。
【价格换算】
本文价格参考宋朝,略做修改,景国通用货币为铜钱(文),银子,与金子,其中
1钱=1(足)陌=100文
1贯=1吊=1000文
1两银=1.5贯=1500文
1两金=12两银
铸币税按百分之十(铜换银)和百分之十五(银换金)收取,即通过官方将铜板兑换成银子,1650个铜板可铸造1两银子,百姓收银1两,官方收取150文费用,13.8银可铸造1两金,百姓收金1两,官方收取1.8两银的费用,而非官方铸造则可平等兑换钱币银两。
【价格说明】
乡镇于本文中处于物价最低态,越往上一级物价会持续攀高。本文发生的交易地区绝大多数在县城,为低价区,三州四郡为普通价区,省城京城为高价区。
物价方面:乡镇<(或≈)县城<三州<(或≈)四郡<省城<(或≈)京城,以下为县城物价一览:(暂不填充,具体以文章为主,后续全部补充)
【女主苏泉儿能力】
降雨/调节天气(力量会逐渐变强)
半个月产鱼两万斤,鱼肉可以强身健体,长久食用有效。单条鱼做出的菜的味道特别鲜美(根据厨子手艺决定),鱼离了水能活两天,外表看上去与普通的养鱼无异,任何形式做出来的鱼汤喝下一口均能暖身。
每个月使七里乡的田地亩产增1斤,增到400斤时会暂停一段时间
自带泉水功能
去山林就能找到种子/粮食/作物
(等……)
【女主家人一览】
爷奶:苏枝——范知音(稻乡镇上大户)
大伯娘:苏盛——张月娘(稻乡杀猪)
爹娘:苏荣——秦筝娘(稷乡种田)
三叔娘:苏茂——杜雨娘(菽乡养驴)
大哥二姐(盛):苏粱,苏酒儿,468年农历九月初九生
三哥四姐(荣):苏林,苏木儿,470年农历十一月十七生
五哥六姐(茂):苏河,苏鱼儿,472年农历五月初四生
七哥八姐(盛):苏巧,苏糖儿,476年农历七月初七生
小九小十(荣):苏安,苏泉儿,478年农历二月十一,十二生
大喵:小黑猫一只
小六:驴子一只(第二章新成员)
【剧情背景:上】
景国年纪元475年,太子景临降生。
三年后(478年),太子因一场意外感染风寒,彼时皇上盛宠的段妃娘娘临盆在即,皇上召集太医院所有太医在段妃寝宫外候着以备不时之需,完全忘了宫里还有一位病重的太子。等到太医被出面的皇太后施压急召时已经来不及了,太子烧成了傻子,一时之间,朝堂哗然。
以段良大将军为首的武官一派在朝堂上提出要废除太子,他是段妃段蓉的哥哥,手握重兵,如今太子烧成了傻子,自是要给他妹妹的孩子让路。
而以张自心为首的谏官一派可不管这些,在朝堂上是毫不避讳,直接开骂,直指段妃祸国,这也是委婉地在骂皇帝昏庸无度,为了一个女人,连国之重任都不管不顾,还非要让皇太后出面亲自施压。
一时之间,朝堂争吵不断,但张自心背后有皇后的父亲文臣之首顾丞相坐镇,再加上这件事本身就是皇上做的不地道,要么杀掉天下所有文官,要么就是不能废太子。显然第一条是行不通的,因此,张自心在这一场争吵中隐隐占上上风。
最终朝堂上下达成一致,将太子景临送至外祖老家静养,也就是南省下面的月州顾府,同时寻求天下名医前来为其医治,而段妃因诞下龙子却间误太子而功过相抵,只罚她跟随太后身边礼佛,无召不得出入,至于段妃诞下的孩子,赐名景行,表面上是指光明正大,实际上是告诫段家记住今日之耻(行),至于老四这个孩子由谁来养,给谁都不合适,所以皇帝大手一挥,将景行给了性格最为安静且膝下暂无子嗣的德妃娘娘抚养。地位比段蓉高,但始终比不上皇后。
至此,宫里的这场闹剧才总算结束。
【剧情背景:下】
位于江郡下的信县下方有七个乡,其中稻乡盛产稻与豕(猪),梁乡盛产梁与鸡,菽乡盛产菽与驴,麦乡盛产麦与骡,黍乡只盛产黍,此四乡在信县上是出了名的农业大生产队,产出来的作物都可以运到镇上或信县县城出售,不止环境好,而且距离县城很近。
比起这四乡的经济状况,黍乡与稷乡有一些倒霉,因这里多山少田,所以黍乡的黄米与稷乡的高粱产量并不是特别的多,黍乡的百姓大多饲养鸟类当做肉食,而稷乡的百姓大多饲养犬类用于山林进行补猎,受大山的阻碍,两乡(山)的百姓并不是特别富裕。
然而比两乡还要倒霉的是在稷乡的山头后面更远的地方,有一大片广袤的土地,大到什么程度呢?
景国一里五百七十六米,十里一长亭,十亭合一乡,而这片土地上就有七亭七里,面积统共四十九个平方(里)。其中河流占据两亭一里,一亭全为空地,余下的四亭六里数则全部都是田地。
因为它位于稷乡山后,所以归属在信县下方,这多出来的第七个乡就被称为七里乡,云苏潘葛四姓人家,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
故事,就从这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