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县城初体验(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我的年代怎么还有四合院》最新章节。
林源从城门进去,看着与想象不一样的县城,才明白原来电视剧都是经过美化的。
一直到解放前夜,昌平县城仍处于光头党的统治之下,人民生活在动荡不安之中。国民党军队在县城及周边地区推行反动统治,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这时的昌平县城,连后世的农村小镇都不如。
县城规模较小,人口不多,建筑大多为低矮的瓦房或木屋,高楼大厦那是一个都没有。
林源看着狭窄的街道,两旁倒是商铺林立,估计商品种类也很有限。
当时的小县城交通相当不便,道路基本多为石板路或土路,狭窄且不平整。
县城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马车、牛车传统的畜牧交通工具,百公里消耗一袋草料的那种。
少数地区可能已有简陋的公路,但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并不多见。
所以交通不便,商品交换不足,导致商品的种类简单。
此时的县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的供水、供电和排水系统。
居民生活用水大多还是取自井水或河水,照明则依赖于煤油灯或蜡烛。
所以林源说这个时代,是新时代和旧时代的过渡期。
林源朝县城中走去,准备随便找个店铺看看,顺便问下价格,看看大洋的购买力。
县城的人还是不少的。
不算宽敞的街道上,有络绎不绝的人。
林源逛了两个店铺,对于大洋的购买力有个大概得了解。
现在一块大洋相当于2024年一百五到两百元的购买力。
林源手上还有着差不多一百多块银元。换算下,差不多等于2024年两万多,三万不到的样子。
林源心里大概有了数。
林源向县城中心走去,因为县城最大的杂货铺可能位于县城的繁华地段,就和后世的大型超市一样。
在1948年的昌平县城,杂货铺是街头巷尾常见的商业设施 ,为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类商品。
杂货铺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粮食、油盐酱醋、蔬菜、水果、日用百货等,满足了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所以林源要找最大的杂货铺,里面的东西也比小杂货铺要齐全。
林源走到县城的繁华地段,这里就有着一家杂货铺,店面不大但商品琳琅满目。
店内设有货架和柜台,货架上摆放着各类商品,柜台后则是店主和伙计忙碌的身影。
前来购物的顾客多为县城居民,他们或手提菜篮,或肩扛布袋,在店内仔细挑选自己需要的商品。
所以林源背着背篓,一点都不突兀。
林源看了一会,交易方式为现金交易,顾客挑选好商品后,店主或店员会进行称重、计价并收取货款。
和后世的超市一样,只是少了自助结账和扫码支付。
林源在杂货铺里选的东西种类不多,但是要的数量可不少。
主要买了一些调料,油盐酱醋买的都不少,看到杂货铺里还有八角,桂皮,香叶,孜然,辣椒等调料,林源都各要了不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