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都是电影惹的祸(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诸天日记本从四合院开始》最新章节。
许大茂下放养牛的地方,是位于北京城不远的一个公社,距离四合院其实并不遥远,如果以他所在位置与四合院之间的空间距离来衡量的话,可以说丝毫不会对许大茂个人空间的发展造成任何阻碍。
而许大茂此次被下放劳动改造的地点就在北京昌平,此时的北京昌平相较于过去而言,各方面的情况都已经有了显着的改善。
虽然在后世,这些区域最终都会划归到繁华热闹的北京城范围内,但就当下来说,这里依然只能算作是相对偏远的郊区地带。
走进这个大型的公社,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处张贴着的各类醒目标语。每当阳光明媚、老人们和孩子们拥有闲暇时光时,他们便会聚集在这些标语下方。
有的老人悠闲地晒着太阳,相互间轻声细语地聊着家长里短;有的则围坐在一起,全神贯注地下起象棋,棋盘之上楚汉相争,杀得难解难分。与此同时,那些活泼好动的小孩子们也没闲着,他们手持自制的木头假枪,兴高采烈地玩着激烈刺激的“枪战”游戏。
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简单的年代里,这样的场景已然成为为数不多能够让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片刻欢乐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许大茂是被沙河镇的镇长用马车接到镇子里的,马是一匹白马,头上还绑着一撮红领子,佩戴着整套的鞍具,老乡们把夹在驴脖子前面的两根木棍,这个东西叫(夹膀子),马脖子上为了防止马匹被磨伤,围着一个旧衣服缝成的夹膀子后边的东西叫(拥脖子),多数情况下马背上会放叫(?鞍子)的东西,有时候用于驮一些东西。
两根粗壮结实的木棍夹在马的脖子前方,其后方则牢牢地拴着两根粗绳,这根绳子一直延伸到车辕部分。
这两根绳子就是纽带,源源不断地将牲畜所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子。而那车厢看起来破旧不堪,仿佛经历过无数风雨的洗礼,它是由一块块参差不齐、大小不一的木材勉强拼凑而成的,尽管如此简陋,但对于当地的老乡们来说,这样的一辆木架车已然算得上是这个年代较为先进的运输工具了。
毕竟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时期,人们远未达到后世那种仅仅走上两三步路便需要借助汽车出行的程度。
当镇长将人送到镇子上后,一位身穿灰色汗巾衣服的老乡接手了接下来的行程。这位老乡名叫李老牛,他看上去饱经沧桑,皮肤黝黑且粗糙,额头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深深皱纹。他的头上戴着一顶用麦秆精心编织而成的草帽,不过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原本金黄色的麦秆如今已略显微微的黑色。
许大茂与这位老乡一同稳稳地坐在车厢之上,随着木架车缓缓前行,最终顺利抵达了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沙河东第三梯队”,这个地方的名字听起来确实普普通通,毫无特别之处,其实也就确确实实很普通,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许大茂这位国外声名远扬的人物,可能也是被打过招呼,自然是享有一定的特殊待遇的。一路走来他并未遭遇太多刻意刁难之事,被分配的房屋位置还算不错,与存放大型牲畜的院落相距并不遥远。
这座房子构造颇为独特,下半部分乃是由泥土层层夯实筑就而成的土墙,坚实稳固;而上半部分则采用同样经过泥土夯实处理后的土砖精心堆砌而成,屋顶之上仅有孤零零的一根大梁横亘其间,房顶上铺的是青瓦,年程已经久远,青瓦上有黑黢黢的颜色,遮盖了它本身的颜色。
屋内部空间有限,仅仅只有四米乘四米大小,就这个空间盘起一个小小的土炕后,剩余可供活动的面积便所剩无几了,但一个人生活是不成问题的。
每日清晨太阳刚刚升起,许大茂就得开始着手准备那些大型牲口所需的草料。不过幸运的是,这些草料无需他亲自去割取。村里的乡亲们会将已经割好的草料送至大牲口棚这边,这是那个年代里村民获取工分的重要途径之一。
许大茂的工作流程相对固定,每天早上,他都需要先操起那沉重的铡刀,将干燥的麦秆一刀刀地铡切成手指长短的小段。
接着他还得把一些豆杆以及苜蓿等草料,同样用铡刀仔细地铡成长度一致的小段。最后按照 1 比 1 或者 1 比 2 的比例,将这些不同种类的草料均匀地混合在一起。如此一来,牲口们一天的口粮才算大功告成。
当牲畜们承担着繁重的劳作任务时,它们所享用的绿草料比例自然会增多;而一旦牲畜们的工作量相对较少,那么给予它们的绿草料比例也会相应地减少。有时候还会给这些大型牲畜添加一些粮食吃,毕竟在这个公社之中,这些牲口可是最为重要的资产之一!远比一个人对于这个公社更重要。
像许大茂这这样的巨大力气来从事这类工作,所要考虑的和别的下放人员不同,不是没有力气去干活,而是力气太大。
真正需要小心谨慎对待的,反倒是千万别把那锋利无比的铡刀给损坏,这铡刀可是这个公社平日里不可或缺的工具。
如果不小心将其弄坏,不仅会耽误正常的生产进度,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在这个年代许大茂也是体验到了,下乡养牛的感觉,也算和很多人走到了一起,别的人可能还需要写检讨,或者站到台上等着被问话,许大茂完全不需要,乖乖的在这里养牛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