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太空中的意外相会(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天堂的伟大征程之烈焰征程》最新章节。
“这是个什么玩意?”拉姆赛喃喃自语着。
“这个物体大概是个椭圆形,长度在8.2公里,宽度在7.5公里。”巴蒂斯特控制着自己逐渐加快的心跳屏声静气的说。
不可能有这样的庞然大物进入到拉格朗日点而他们毫不知情。
巴蒂斯特与拉姆赛相互对视着,双方都能感受到对方目光中越来越深的恐惧。
他们都清楚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对这片引力低洼处的所有人类设施都是巨大的威胁。
这还仅仅是太空中的威胁,如果其进入到地球轨道,那人类就要面临着像恐龙灭绝一样的大浩劫了。
“一级预警!一级预警!立即报警!”
巴蒂斯特毫不犹豫的按下了控制台上的红色报警按钮。
“天堂号”内则是一番祥和的景象。
橙色的“太阳”悬挂在北极区的附近,对于“天堂号”内的居民来说,平静的一天又即将开始。
从下方向上望去,这一切与地球上的好像没有什么不同,他们甚至在“太阳”的附近都看到了蔚蓝色的“天空”,但透过“太阳”不远处其他的“天空”,他们却看到了异样的风景:那些倒悬的建筑,无数移动的光点则显示这里又与地球上是那么不同。
他们还看到几块乳白色的不规则云团笼罩在“BJ区”与“华盛顿区”附近的上空,使这里犹如人间仙境。
那是“天堂号”内的水蒸气在经过一个晚上的冷却后凝结在空中的原故。
这样的云团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天堂号”内不同的小区上空,而处于“克拉克岛”上控制中心则是忙碌有序的状态。
在平稳的运营了12年后,“天堂号”内的各个系统运行情况良好,除了4年前“天堂号”的南极受到一次小规模的陨石撞击外,其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天堂号”内的各项指标都在理想的状态运行。比如原来的氧含量一直处于低位,后来通过适当的增加种植面积终于使氧气浓度达到预定的标准。
比如在南极零重力区运行的那台EAST—1核聚变动力系统其功率一直维持在百分之六十运行,这也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但令他们感到头疼的却是废物品循环处理系统,这里涉及到化学、分子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类学等众多学科,在“天堂号”的居民到达后就开始全功率运行,有一段时间甚至需要开动冗余单元才可以避免废物的堆积,为此还出现了费物品循环处理系统宕机事件。
后来他们发现是居民把地球上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带到了“天堂号”内,接着他们就修改了一些法律法规,调整了一些物品的供应链,才逐步恢复正常。但后续随着“天堂号”内的新人增加,这一切都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挑战。
不过最令他们感到手足无措的还是环绕“天堂号”一周的“麦哲伦海”。
其原始的物质就来自于那颗N326小行星,光是去杂、过滤、蒸馏就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在“天堂号”开始充斥氧气的初期,他们发现它还是一个耗氧大户,其足足耗费了“天堂号”内3年制氧量总和。
等到它的氧消耗处于平衡状态时,“天堂号”的管理委员会才试图在“麦哲伦海”里建立某种类似于地球上的小生态循环系统。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很快发现,“麦哲伦海”里浮游生物爆发性增长,这些浮游生物又进一步吞噬了“天堂号”内的氧气,直到爆发了蓝藻事件,无奈之下他们引进了多种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生物,但还是无法维持氧的平衡,最后引进了大量的珊瑚才终于遏制了浮游生物的总量。
这几次事件既是对“天堂号”管理委员会整体组织与指挥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各方在应对复杂问题时人员与系统的考验。
他们都清楚这在“天堂号”内仅仅是开始,因为这种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急剧的变化。
自从8年前第一声婴儿的哭声响起,“天堂号”内迎来了它新的居民,这是名义上真正的第一代太空居民,其重要意义对人类而言不言而喻。
后来随着新生婴儿的逐渐增多,“天堂号”也迎来了新的气象,对“天堂号”新居民的教育问题也随之提上日程,由于管理委员会中还有几个来自不同区域的反对派成员,因而关于教材与教育方式的争论也将在“天堂号”管理委员会里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最终各方决定自行其事,就是根据各自区域的思想、观念及信仰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教育模式,后续将根据各区域融合的情况进行逐步调整,直到完成一体化教育。
考虑到“天堂号”每一位居民的安全,同样,每随着一个新生儿的增加,“天堂号”南、北极区的载人飞船也要增加相同的舱位,直到达到某个阈值。
实际上“天堂号”管理委员在设计之初就已经考虑到,它就位于隐蔽舱位的内侧,沿气密舱从侧内延伸至外侧零重力区平原,每条隐蔽舱都可以容纳6艘载人飞船——这样它就从原来的左轮手枪升级为加特林机枪。
——这里也是载人飞船的紧急逃生通道,就是当“天堂号”南、北极的机械臂全部失效,“天堂号”的电力系统全部瘫痪时,仍然可以保证载人飞船能安全的飞离“天堂号”的紧急逃生通道。
在“麦哲伦海”的两侧,是东、西方向环绕“天堂号”一周的两条路,它们分别是“纬二路”与“纬三路”,这里靠近“克拉克岛”的两侧,有长达数十公里的白色沙滩,在没有足球赛的时候,每当星期六或星期天,这里就人满为患,穿着各色泳衣的男男女女在海水里尽情的戏耍、冲浪,在白色的沙滩上追逐打闹,很是热闹。“麦哲伦”海的浪也没有地球上的那么大,这是因为这里的风速最高也只有5级,而且则是沿着垂直于海滩方向涌动。沙滩上有各种躺椅,遮阳棚,沙滩靠近“纬二路”与“纬三路”的地方有星星点点的小帐篷,那里有美味的咖啡,水果,饮料,蛋糕与各种可口点心,使这里简直就像人间天堂。
“麦哲伦海”里同样有游艇在游弋,因为场地的限制,“天堂号”里的游艇最大不能超过50米,搭载的乘客最多也只有数十名,靠近沙滩的海面是一些快速游弋的小游艇。这里最快乐的则是孩子们,他们有的在海水中游弋,有的在沙滩上追逐戏耍,有的挖沙建城堡,有的则躺在躺椅上喝着饮料欣赏这里美丽的风光。
他们既是人类的幸运儿,又是“天堂号”未来的希望。
其中在“华盛顿区”北侧的沙滩上,有一对母女则安静的看着这一切,也许是玩累了,也许是另有所思。可以看出母亲是“BJ区”人,而女儿则是混血儿,有着一头乌黑的头发,蓝色的眼镜,年龄大约9岁左右。
她就是陈梦婷。
陈梦婷是在“BJ区”的一次学习交流会上认识帕特·彼得的,有着相同的爱好超越了思想观念的约束使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他们之间既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悱恻缠绵的相思,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他们应该是“天堂号”里结婚最早的一批人。
为了尊重“华盛顿区”的习俗,陈梦婷就改名为婷·彼得,第二年,他们就生了个宝贝女儿——安吉丽娜·帕特·彼得。
安吉丽娜天性聪慧,总是好奇的问这问那,她对这个环绕“天堂号”一周的“麦哲伦海”有着特别浓厚的兴趣,经常叫彼得带她到“麦哲伦海”边玩,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直到她进入了学校。
当老师告诉她我们人类的母亲——地球是圆形的,所有的人都生活在那个球形的表面,而“天堂号”则是大规模的利用了离心力,才可以使“麦哲伦海”和所有设施都建在超级圆筒的内壁并使人类生活在上面,这完全颠覆了她的认知。
“那……妈妈!那地球上的人会不会飞到空中啊?”她回家后像其他所有小朋友一样提出这个让他们困惑不已的问题。
“不会啊!因为地球上有万有引力。”
“什么是万有引力?”
“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当一个物体的质量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物质聚集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地球或太阳,甚至银河系等宏观物体,宇宙中所有物体之间都万有引力定律。”
“那我们之间也存在着万有引力吗?”安吉丽娜看了看她们俩问。
“当然有,不但是我们之间,这里所有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她指着房间内的东西对安吉丽娜说。
“那我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呢?”安吉丽娜困惑的抬了抬手。
“那是因为这个力太小了,只有在大质量物体之间,比如像地球和太阳这么大的物体,我们才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当然,现代的精密仪器同样可以检测得到我们之间的万有引力。”
“那离心力为什么可以产生相反的力呢?因为它可以使物体吸引在一个旋转圆筒的内壁上。”
“不是相反的力,它们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在‘天堂号’内离心力就可以根据超级圆筒旋转的速度来增加或减少力的作用,而引力则不能。”
世界的美妙已经超出了她的想象。
不过,那时的她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在不远的将来,实践会让她们亲身体验到离心力的改变引起的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