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竹炉、算盘(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阿姐,我中举了!》最新章节。
许伯来到院子,摇响手中铜铃,提醒诸位学子到了温习功课的时间。
众人不再说话,各自拿出书籍,沉默看书。
陈及冠往竹编炭炉里添了几块木炭,继续翻看手中书籍。
约莫半个时辰后,同样穿的厚实的周礼平哈着白汽,拿着一个算盘从启蒙班走过来。
诸位学子立马起身,整齐划一行了一个弟子礼,弯腰道:“学生见过夫子,夫子辰安。”
“诸位学子辰安,落座吧。”
“谢过夫子。”
落座以后,周礼平指着算盘:“今日,不学四书五经,倒要来学一学这算术一道。”
“算术在科举中考核不重,却也不可轻视,特别是你们当中无意科举之路的学子,更该细心研习。”
“日后也好去当个账房,也算是个谋生之法。”
“当然,有心科举的学子,也不该轻视,昔日我能考取秀才功名,便是比其余同窗要精通这算术一道。”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正襟危坐,特别是郭和和秦峰,更是双眼发亮。
他们的家境肯定不足以在私塾待许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离开私塾。
如果能到县城当个账房,也算是个好出路,至少比当个庄稼汉来的体面轻松,说不定还能娶上一个县城女子。
周礼平先是讲了一下算术的起源。
算术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使用计数和刻痕的方式记录数量。
这些工具上的刻痕被推测可能记录了月亮周期或某种早期的计数系统??。
而汉朝的《九章算术》是古代算术的重要里程碑,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算术问题和解法,奠定了算术的基础。
只要你接触算术,那必然离不开《九章算术》,里面包含自然数、进位制、记数法、四则运算等内容??。
除了《九章算术》外,较为出名的算术书籍还有《五经算术》、《张丘建算术》、《缉古算经》等等。
除此之外,要想深入研究算术,《周易》是绕不开的一本书。
古代计算大多都要用到《周易》,里面的五行八卦可以适用大部分场景。
而《周易》也是科举考试必读的书籍之一,特别是童生过后的科举,这本书的地位会越发凸显。
许多考题都要联系《周易》去解决,《周易》这本书当真是博大精深。
当然,对于算术考题来说,科举只需要学习《九章算术》即可,不会考核过于生僻的算术知识。
介绍完了算术的起源,周礼平又拿出算盘,开始介绍古代最为重要的算术工具。
算盘起源于北宋,除了基本的加减和四则运算外,还可以进行开方、开立方、开高次方等复杂的数学计算。
周礼平手中的算盘为檀木制作,木制算盘是最常见的,有些大户人家会用玉石制作算盘,不过大多是用于官观赏。
算盘由矩形木框内排列一串串等数目的算珠。
中有一道横梁把珠统分为上下两部分,算珠内贯直柱,俗称“档”,一般为九档、十一档或十三档。
每档的上半部有两个珠子,每个珠子当五,下半部有五个珠子,每个珠子代表一。
介绍完后,周礼平看着下方眼神清澈懵懂的学子,便知道他们没怎么听懂。
心中得意一笑,想当初他初学算盘,也是如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练习许久,才找到使用算盘的诀窍。
单单是算盘一道,便要难住这些学子许久。
可余光瞥到目光炯炯若有所思的陈及冠,眼角不由抽了抽。
差点儿忘了自己的弟子,见他模样,已经用手指在木桌上轻轻敲打,似乎在模拟一般。
算了,陈及冠的聪慧他早就见识过了,如今已引不起波澜。
陈及冠要是知道夫子心中所想,定会直呼冤枉。
他只是前世接触过算盘罢了,只不过前世的算盘结构与夫子拿出来的有所差别,正在思考如何使用罢了。
周礼平喝了一口茶水,来到学堂中心,拿着算盘,一边拨动,一边讲解
一开始是最简单的加减法,这不需多说,简单看就能看明白,遇十便往前拨一颗珠子,如此反复罢了。
但当四则运算的时候,除了陈及冠外,其余四名学子就有些摸不着头脑,紧皱眉头拼死记忆。
周礼平并没有讲太多,约莫半个时辰后,便将算盘留在学堂里。
“余后的时辰,你们各自熟悉算盘,须知算盘乃轻巧之物,要轻拿轻放,但凡有所损坏,哼,倒要叫你们好看。”
留下这么一句话,周礼平施施然离去。
众人看着算盘,一时间不敢动手,陈及冠主动拿到手里,开始拨动起来。
他对算盘也是好奇得紧,这么一个小小的东西,却集结了古人的智慧,哪怕到前世,也有老中医在使用,而且计算速度不比计算机慢。
另外四名同窗见他动手,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请教起来,连秦峰也不例外。
自从上次送画事件后,秦峰虽然依旧孤僻,却对陈及冠要亲近许多,偶尔会和他探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