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侠女寻亲闻惨祸,少年追芳遇奇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九宫奇侠传》最新章节。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月,琐窗朱户,只有春归去。

飞云冉冉衡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宋词——青玉案

一、山下奇遇

话说当日若兰二人自山下别了思卿,径自往九宫山上而去。到得半山上桃园胜境,顿觉凉风习习,空气宜人,那山风夹杂着野草的芳香,真个是沁人心脾。二人下得马来,自山涧中洗了把脸,又喝了些山泉,一身暑气便立时消散,人也清爽了许多。芷兰道:“姐姐,想不到这人世间竟还有如此好之处所,但看这山青竹翠,花馨泉香,若得一才郎在此长相斯守,此生便无它求矣。”言罢脸上竟然飞起一片红云。

若兰听在耳里,看在眼中,更明了芷兰“得一才郎”之所指,心中不禁掠过一丝莫名的酸楚,然则转念一想,自己身负国仇家恨,又何暇去顾忌这儿女情长?倒是芷兰身出名门,知书识理,与思卿真个是天生一对,地设一双,心念及此,竟把那刚刚对思卿蒙生的一点爱的嫩苗连根拨去。

二人牵马慢行,沿途看不尽的如画景色,看得个芷兰痴痴入迷,甚至于忘了自己目前之处境,忘了自己刚刚惨遭的灭门之祸。大约申牌时分,二人来到九宫山上之笔架峰,若兰引着芷兰拜见了两位师傅,并道明原由,陶姚二人亦甚是同情,当场答应收了芷兰,然后师徒三人共话离别之情,芷兰则自行沐浴梳洗,此事略过不提。

次日清晨,若兰起身向二师尊辞行,陶师问道:“一别经年,这才回得家来,也不肯多留几日,看你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莫非…”若兰道:“徒儿下山一年多来,寻遍大江南北,却无家姐音信,前些日子听江湖上有人说起峨眉山了尘师太座下一女弟子乃‘闯王’之遗孤,正要西行寻访,不期遇上阿西图强掳芷兰一事,故而耽搁至今,现时芷兰已有所托,徒儿自当前往西蜀寻亲,迟恐别生枝节。”陶姚二人本就疼爱若兰,见她如此这般的一番说道,倒也不作强留,只是再三叮嘱一路小心行事,若兰三跪九叩,拜辞二师傅竟自下山而去。

其时正是农历五月十五,当地人称之为大端午,九宫山上鞭炮声声,香客如云,万寿宫前的石台阶上坐着一个麻衣老道,有几个香客正自那儿围着七嘴八舌,若兰自幼在九宫山上长大,对道家犹为崇信,系好马,上前深施一礼曰:“道长请了,小女子有一事尚不明了,有劳道长为我占上一卦。”老道言曰:“不知小姐所占何事?”若兰答道:“占婚姻。”老道又曰:“请问小姐是要算卦还是要测字?”若兰道:“那就测个字吧。”老道曰:“小姐请随报一字与我,贫道一算便知。”若兰信口道了一个“缘”字。老道略作沉思而言曰:“通观缘字这架构,母无心,身先死;家无盖,不能归,敢问小姐乃一孤儿乎?”若兰点头称是。老道又曰:“若问姻缘,恐其一波三折;要得成家,当在夕阳落处。”后来若兰嫁与思卿,然思卿老家即九宫山西鹿之牛迹岭下,正应此念,只是当时若兰尚不知耳。

别过老道,若兰牵马徐行,心中七上八下的不知如何是好,想着与思卿约好三日后山下小店相见,自己这一走势必与其错过,自此一别也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不觉悲从中来,然而一想到自己的身世处境,还有芷兰昨日的言语,又咬紧牙关,决心独自西行。

时近晌午,看看山路已经走完,若兰上马正要前行,勿听得身后远处传来兵器的撞击声,于是勒马止步,见远处有几个官兵模样的人追着一满身污血的中年汉子往这边过来,看情形双方都是在奋力支撑,而那汉子似乎伤得很重,那汉子蹒跚来到若兰跟前,若兰道了声“上马。”伸手一拉,已将汉子提到马上,只听一声鞭响,烈马展开四蹄,竟自向山外跑去。

约莫过了一个时辰光景,二人来到通山县城,若兰找了个偏僻的客栈将汉子安顿下来,意欲寻医为其疗伤,只见那汉子泪盈双眼,颤声道:“姑娘不必劳心,在下自知身受重创命不久矣,只是心中尚有两事未了,若姑娘能为在下了此心愿,九泉之下一定不忘姑娘大恩大德。”若兰见此情形,心头顿生怜悯之情,答道:“大叔请讲,只要晚辈能力之所及,定当全力以全大叔之心愿。”那汉子道:“我叫李过,乃大顺皇帝李自成侄子,当年中原突围与家叔冲散后,一直与婶婶高夫人转战江浙一带,后来我家叔父在九宫山遇难,婶婶情急之下带了小股骑兵前来九宫山复仇,不其引得清兵追杀,一行十数人率数战死,只有我婶婶那不满周岁的女儿若兰不知了去向。此后我每年五月都要独自一人潜入九宫山,一来为了祭扫叔父之亡灵,二来为了找寻婶婶遗留之幼女。十多年来终是一无所获,后来倒是听得江湖传闻吾叔长女紫兰被峨眉山了尘师太收养。今天正是五月十五,乃吾叔之忌日,本想祭扫完后前往四川寻找紫兰,不想途经吴楚雄关时被守将识破身份,一路追杀而来,幸亏姑娘出手相救,否则在下死难眠目矣。”言毕,自怀中取出一油布包裹递与若兰道:“我叔父撤离京城时,已将国库中全部金银珠宝转移出宫藏于他处,以图日后东山再起,想不到‘壮志未酬身先死’,这包裹里是半幅藏宝图,你且前往峨眉山交与紫兰,并告诉她另外半幅图缝在‘闯’字大旗的夹层内,这‘闯’字大旗在一个名叫胡适的副将手中,听说这胡适尚在人间,你转告她一定要找到另半幅藏宝图,寻到宝藏,联络反清义士,将满州鞑子驱逐出中原,还我汉人天下。”言毕瞌目而逝。若兰不禁悲恸异常,好不容易见到个亲人,却来不及相认便又阴阳陌路,大哭一场,叫小二帮忙买了副上好棺木将李过葬了,然后整装备马,一路往西蜀而去。

二、横生枝节

再说当日思卿别了若兰二人,竟自往故乡省亲而去,晚间拜见了华丑、相丑二位师叔,次日由华丑之子天赐、相丑宝贝女儿赛男二人陪同前往九宫山拜见曾叔祖程哲农。

这天赐年方十六,性情内向,寡言少语,而赛男则是天真活泼,拉着思卿哥哥长哥哥短的问这问那,因而路上也不太寂寞。思卿则与她讲些近期江湖上的所见所闻,听得赛男是乐不堪言。当即道:“好哥哥,这次下山后你带我一起去闯江湖好吗?”这赛男虽说年方十四,然则女孩子发育较男孩早,因而看上去反比大她两岁的天赐显得更加成熟,大大列列的脾气,又常常作男孩打扮,不知者以为她是一男孩。思卿听罢哭笑不得,言道:“你说让我带你去闯江湖?”赛男答道:“嗯。”思卿道:“我也是刚刚涉足江湖,并无太多江湖阅历,前些日子要不是若兰姑娘机警,险些着了别人的道儿,如果再加上你一个从未出过们的人,说不定哪日船就翻了,那不是害了你么?万万使不得的。再说你是师叔的掌上明珠,他能让你只身去闯荡江湖,过那刀头舔血的日子?”无论赛男怎么闹,思卿自是不允。

说着说着,不觉就到了九宫山上,三人见过曾叔祖,哲农顺便考证了一下思卿的武功修为。见其已将家传之九宫步炼得炉火纯青,且对自己秘传武功领悟普深并能发挥自如,灵活运用,自是高兴不已。说来思卿无意功名,潜心武学,正合哲农之味口,故而哲农对思卿更是倍加青睐。哲农转过身来,目示三人,正色言道:“武学之道,贵在灵活运用,切不可拘泥形式,如是则能将自身之武学发挥得淋漓尽致,假使局限于招式套路,临场不能灵活作为,那么其功力将大打折扣。就九宫步而言,先祖灵洗公受业于韩拱月先生,,起初名太极十三式,后来经历几百年的传承,祖辈们又各自将心得溶入其中,到了我这一代,又遍访武林高人,将天下武林各派之精髓揉合其中,洞悉各派武功之败笔,找寻专一破解之道,因而‘灵活运用’则成了我九宫步门人的重中之重,果能做到这一点,当今江湖上当罕逢对手耳。”赛男见叔祖话已说完,忙央求道:“叔祖,你和思卿哥哥说说,让他带我一同出去江湖上走走好吗?一路上他与我说了好多关于江湖上的见闻,好玩着呢。”哲农道:“小女孩家家的也不知个稳重,江湖是你能闯的吗?再者你思卿哥哥虽说武功已达一流高手境界,毕竟年纪尚轻,内功亦欠火候,若然遇到真的高手,只能靠随机应变免强可以保全。还有更重要的是他刚刚涉足江湖,阅历不深,江湖上危机四伏,带上你岂不成了一累赘?”言毕,又教思卿江湖上的一些知识,眼下武林各派现状与喜恶,以及自己在江湖上的一些挚友高朋,思卿一一铭记于心。

翌日早饭后,思卿向哲农拜别,言有朋友相约,哲农临行又再三叮嘱思卿不要自恃武功欺压良善,更不可滥开杀戒,思卿点头允诺,行过大礼,牵马自行下山而去。

赛男望着思卿远去的背影,厄自在那流泪,二人拜别叔祖自行下山,一路上赛男竟然未说一句话,这天赐本是内向之人,倒也落个耳根清静。此事略过不提。

时近晌午,思卿来至与若兰分手的山下小镇,依旧找到那家小店,找了个空位子坐下来,要了壶茶水,边喝边等。勿听得旁边座位上有人议论纷纷,说是九宫山上吴楚雄关的守将发现了李闯余逆,一路追杀而来,后被一红衣少女所救,目今官府已发下榜文,四处缉拿二人。听得思卿心惊肉跳。心想若兰与自己约好今日相见,该不会提前动身吧,然则众人所言之红衣少女又确与若兰有几分相似之处,心里就象十五个吊桶打水,自个儿的七上八下。

等得午时已过,思卿仍不见若兰踪影,叫来店家问道:“昨日你可曾看到那救人的红衣少女?”店家打量了一眼思卿,“嘘”的一声,将嘴附在思卿耳边道:“他们所说者正是前天和你一起在小店吃饭的女孩。”思卿悄声道:“你看真切了?”店家道:“怎能不真切?也不想想你们年纪轻轻的一个个高头大马骑着,要多打眼就有多打眼。昨日她纵马路过我门前时,马上好象还驮了一个受伤的男人。”言罢,示意思卿不要声张,不要给自己招惹麻烦。思卿听罢,自怀中摸出一锭银子放与店家手中,飞身上马径自一路追寻过去。

一行数日,思卿仍然没能打探得若兰行踪,倒是城墙上到处贴满了缉拿“李闯余逆”与“红衣女贼”的榜文,把一个思卿整得是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是转念一想,既然官府出榜缉拿,说明若兰尚未抓到,说不定此时正在前往四川的路上,于是一路往四川方向追来。

这日到了宜昌秭归,逆江而上不日即到四川境内,当时四川大部尚在大西政权张献忠手上,只要到得四川,清庭之势力就鞭长莫及了,如是等于进入了安全地带。这样一想,不觉已是饥肠辘辘,腹响如鼓了。于是拣了一家干净的店面坐下来,要了两个小菜一大碗米饭,正自吃着,却见一队官兵匆匆走来,为首的一个咬牙道:“这狗日的牛鼻子,就连官府通令缉拿的重犯都敢救,他日必将禀明府台凑请朝庭,派重兵荡平武当山。”听其言语,竟是若兰遇险被武当道人救上山去了。思卿此时喜忧各半,喜的是自己终于寻得了若兰去向,忧的是官府会加派官兵上山捉人。想罢,轻骑快马,径往武当而去。

不日思卿来到武当山紫霄宫,呈上拜帖,称九宫程哲农之传人拜谒武当山掌门一尘道长。这一尘道长乃哲农之故交,闻得其传人来到武当,当下亲自迎至客舍,分宾主落坐,一尘问道:“不知贤侄何事光临武当,若然众弟子有怠慢之处,还望贤侄见谅。”思卿将追寻若兰之事一一道来。一尘听罢,转身向身旁一道童道:“速将你师傅和二位师叔一并叫来我处。”道童应声而去。盏茶工夫,道童引来三个中年道人,三人叩见师傅毕,又向思卿行一稽首礼,然后立于一旁。一尘问道:“尔等可有人自山下救得一红衣少女?”三人误认思卿乃官府差人,惟恐祸及武当,正要不认帐,思卿已猜出三人心思,上前一揖道:“三位道长莫要惊慌,在下并非官府中人,乃汝等所救红衣少女若兰之朋友,因路上有事失散,一路追寻过来,日前在秭归听得官差言红衣少女被武当道士所救,是故冒昧前来打搅,还请三位道长引我与若兰相见,我们还得赶往四川寻亲。”

三人听得“四川寻亲”四字,料想思卿所言非虚,笑道:“日前我等奉师傅旨意前去襄樊无量观天一真人处贺寿,归来时见一群官兵围着一红衣少女,口称‘红衣女贼’,于是自然而然的把她与‘红衣女侠’连在了一起,我等虽与红衣女侠非亲非友,然都是正道之人,岂有坐视不管之理?于是不待红衣少女动手,我师兄弟三人便把那些官兵打得落荒而逃。本想邀女侠上山一叙,不想女侠怕连累武当,不肯上山,执意西行,我等无奈,只得赠了些盘缠劝其改装取道陕西再转四川。”思卿听罢,起身谢过,竟自要下山去。一尘道:“曾听哲农兄夸贤侄慧根深厚,悟性超凡,今日既来,何不住上数日,一来看看哲农兄所言是否虚张,二来贤侄可借此尽情游览武当胜境,不知贤侄意下如何?”这思卿是个耆武如命之人,知道一尘道长有意要应证自己武功,如能得其指点一二,兴许今生受用不尽,当下一口答应下来。

三、初露锋芒

次日上午,一尘道长吩咐道童相请,思卿随道童来至紫霄宫右侧山林中的一片空地上,见一尘道长连同三个高徒皆在此处,思卿上前以晚辈身份一一见礼毕,问道:“不知前辈召唤晚辈来此又有何事?”一尘笑道:“贤侄莫要拘谨,我与尊师乃推心至腹之交,岂是一般外人可比?素闻贤侄悉得哲农兄真传,而且智慧过人,贫道现以座下三人以试之,不知贤侄肯予赏脸否?”思卿听罢又是深深一揖,言道:“晚辈欣得前辈谬奖,自当在前辈面前一露皮毛之技,若能得各位前辈指点一二,晚辈受益匪浅。”

一尘见思卿彬彬有礼,斯文稳重,大有哲农之风范,不禁也为挚友收得如此传人而欣慰,心中对思卿更是爱慕几分。当下对思卿介绍道:“我武当派自三丰祖师创建以来,功夫分太极、形意、八卦三大类,除掌门人得以精通三门武学之外,其他弟子只能各修一项,眼前三人乃我武当三绝的代表人物,今我命其与贤侄过招,望贤侄不负贫道一番苦心矣。”

一尘话音刚落,便有人上前道:“贫道乃武当太极传人,人称无影手王劲,在程少侠面前献丑了。”言毕竟拉开了太极拳的架子,无极式。思卿曾得哲农悉心教导,对各大武林门派的工夫可谓是了然于胸,当下抱拳施礼道:“王前辈请了。”然后竟垂手立于当场。王劲以为思卿自恃功高,于心里凭生几分不服,意欲给他一个下马威,只见他脚下一滑,人已欺至思卿面前左边一招翻云手自思卿眼前拂过,右手则平推至思卿胸前,用的竟是太极拳中的“走”字诀。思卿见来势甚速,忙往右前方跨出一大步,身形一矮,躲开王劲的拂云手,左手毫不懈怠,伸去就抓王劲右手之脉门,随着身体逐起,右手竟推向王劲胸前,这一招看得一尘道长惊心动魄,正自为王劲担心,只见思卿之手略作停滞,王劲已回掌护住前胸,一招如封似闭化开思卿的来势,正待再行发招,不料一尘道长喝道:“住手!刚才若非思卿有意相让,恐怕你早就出丑当场了。”思卿自是佩服一尘的修为,如是一点小小的破绽竟也没能逃过他的双眼。王劲本认为自己乃武林中成名的高手,有意在思卿面前卖弄一番,不想在这无名小辈面前一招就已败落,一张脸红得就象呛了血一般。殊不知自己败得如此之快实在是事出有因,一是自己轻敌所至,二是哲农毕生至力于各大门派之武学,专门精研出了一套破解之办法,将之揉合在九宫步中,所以只要能灵活运用,九宫步就成了各大武林门派的克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