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南朝将星双陨坠 北魏权奸乱朝纲(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不久,杨氏生下一子,取名宝月。
于妃妒火中烧,常进宫向姐姐诉苦。
“姐姐,王爷整日与那贱人厮混,全然不把我放在眼里!”于妃哭诉道。
于皇后召来杨氏,厉声训斥:“区区歌女,也敢魅惑王爷?”
当即勒令她出家为尼,将宝月交给于妃抚养。
元愉虽不敢违抗,却日夜思念爱妾。
他托人求助于皇后的父亲于劲:“岳父大人,还请您在皇后面前美言几句。”
当时于皇后尚未生子,于劲劝女儿:“娘娘应当大度些,也好让陛下多纳嫔妃。”
又念及女婿多次相求,便顺水推舟说情。
于皇后本性温婉,最终将杨氏送还王府。
“王爷!”
杨氏扑进元愉怀中,泪如雨下。两人重逢,更加恩爱。
然而好景不长。
高肇掌权后,其侄女高贵嫔被立为继后。
魏主开始重用外戚,疏远宗室,对弟弟们的态度也大不如前。
元愉喜好结交宾客,又沉迷佛道,开销巨大。
渐渐地,他开始收受贿赂,做些不法勾当。
高肇害死于皇后后,一直担心于家报复。
元愉作为于家女婿,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
“陛下,元愉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啊!”
高肇常在魏主面前进谗言。
终于有一天,魏主召元愉入宫,当面斥责:“朕待你不薄,你竟敢如此放肆!”
命人杖责五十,贬为冀州刺史。
元愉到任后,满腹怨气无处发泄。
一日,他对长史羊灵说:“高肇欺人太甚,我要起兵讨伐这个奸臣!”
“王爷三思啊!这是谋反大罪!”
羊灵跪地劝阻。
“放肆!”
元愉勃然大怒,竟将羊灵处死。
司马李遵贪生怕死,假称收到清河王元怿密信:“高肇弑君谋逆,王爷应当继承大统,讨伐逆贼!”
元愉大喜,在城南筑坛称帝,改元建平,大赦天下。
他还册立心爱的杨氏为皇后。
法曹参军崔伯骥拒不从命:“王爷这是自取灭亡!”
也被元愉杀害。
他又胁迫长乐太守潘僧固一同造反。
这潘僧固是彭城王元勰的舅舅,由此牵连出一桩冤案。
原来高贵嫔被立为继后时,元勰曾极力劝阻。
高家对他恨之入骨,一直想找机会除掉他。
“陛下,潘僧固造反,元勰必定是同谋!”
高肇趁机诬告,“应当立即处决内应,才能平定叛乱!”
魏主虽然明白事理,批准了派尚书李平讨伐元愉的奏章,却将彭城王的案子暂时搁置。
“此事还需详查。”魏主沉吟道。
高肇怎肯罢休?
他暗中指使侍中元晖上书诬告彭城王元勰。
可元晖却摇头道:“此事不妥,我绝不能做这种昧良心的事。”
高肇碰了钉子,却不死心。
他转头就找上了郎中令魏偃和前防合高祖珍,阴恻恻地说:“二位若肯联名上奏,指证元勰谋反,日后必有重谢。”
这两人本就是趋炎附势之徒,当即拍着胸脯答应下来。
果然,奏章一递上去,魏宣武帝就起了疑心。
他召来元晖问道:“元勰当真有不轨之心?”
元晖正色回答:“陛下明鉴,彭城王忠心耿耿,这分明是有人栽赃陷害!”
说来也怪,元晖平日也是个见风使舵的小人,此刻却难得说了句公道话。
皇帝又将信将疑地去问高肇。
高肇早有准备,立刻带着魏偃、高祖珍进宫,三人你一言我一语,把元勰的“罪状”说得活灵活现。
高肇还添油加醋道:“陛下若不信,大可问问皇后娘娘。”
原来高皇后早就被高肇买通,此刻也在枕边煽风点火。
这一来二去,皇帝终于动了杀心。
次日一早,宫中就传出旨意:宣彭城王元勰、高阳王元雍等五位亲王入宫赴宴。
当时元勰的王妃李氏正在生产。
他再三推辞道:“内子临盆在即,微臣实在不便入宫。”
可传旨太监却板着脸说:“王爷莫要让奴才为难,这可是陛下的口谕。”
元勰长叹一声,握着妻子的手说:“我去去就回,你好生将养。”
谁知他乘坐的牛车刚到东掖门小桥前,拉车的老牛突然止步不前,任鞭打也不肯挪动半步。
太监不耐烦地嚷道:“这畜生误事!”
说着亲自解了牛轭,带着侍卫推车过桥。
宴席上觥筹交错,看似其乐融融。
直到黄昏时分,众人都喝得微醺。
皇帝摆摆手道:“诸位皇叔都乏了,且去偏殿歇息吧。”
众人谢恩离席,谁也没注意到高肇嘴角那一抹冷笑。
才一会儿,忽由卫军元珍领着武士闯了进来,手里端着毒酒,逼元勰喝下。
元勰猛地站起身,眼中满是震惊:“我有何罪?让我见皇上,死也甘心!”
元珍冷笑一声:“皇上不会见你。”
元勰咬牙道:“皇上圣明,岂会无故杀我?
是谁诬告?我要当面对质!”
元珍不答,只是朝武士使了个眼色。
武士二话不说,抡起铁环狠狠砸向元勰,连击三下。
元勰踉跄几步,仰天悲呼:“苍天无眼!忠臣竟遭此毒手!”
武士不等他喘息,挥刀又砍。
元勰知道难逃一死,一把夺过毒酒,仰头饮尽。
毒酒尚未发作,武士的刀已刺穿他的胸膛。
次日清晨,元勰的尸体被草草裹进被褥,抬回府邸。
元珍对外宣称:“王爷醉酒暴毙。”
李妃听闻噩耗,扑倒在地,撕心裂肺地哭喊:“高肇!你颠倒黑白,残害忠良!
老天有眼,必叫你不得好死!”
魏主假惺惺地追悼元勰,厚赐谥号“武宣”,葬礼办得风风光光。
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送葬路上,百姓望着灵柩,纷纷落泪:“高肇这个奸贼,害死贤王,天理难容!”
从此,朝野上下对高肇的愤恨更深了。谁说公道不在人心?
那李平率领大军,浩浩荡荡杀向信都。
元愉不甘示弱,亲自带兵出城迎战。
谁知几番交锋下来,叛军节节败退,元愉只得灰溜溜地退回城中,紧闭城门死守。
“将军,我军士气正盛,不如一鼓作气攻下城池?”
副将兴奋地建议道。
李平抚须沉吟:“不急,先围城断粮。
待其军心涣散,再一举拿下。”
果然,李平分兵围城,日夜攻打。
城内百姓日夜不得安宁,人心惶惶。
更糟的是,河北各州接到定州刺史安乐王的檄文,都知道了魏主安然无恙的消息。
“大王,大事不好!”
谋士慌张来报,“各州都不信咱们的檄文,没人响应了!”
元愉拍案而起:“胡说!魏主明明已经...”
话未说完,他自己也泄了气。
如今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这戏还怎么唱下去?
夜深人静时,元愉带着伪皇后、四个爱子,还有几十名亲信,偷偷从后门溜走。
临走前,他还不忘交代冀州牧韦超:“你且守着城池,本王去去就回。”
李平很快就发现了元愉逃跑的消息。
“叔孙头!”
他立即点将,“你带轻骑追击,务必生擒元愉!”
“末将遵命!”
叔孙头领命而去。
这边李平亲自督战,指挥大军攻城。
守城的韦超哪里抵挡得住?
不到半日,城门就被攻破。
李平入城后,第一件事就是处决韦超,接着张贴安民告示,很快就稳定了城中局势。
“报——”传令兵飞奔而来,“叔孙将军已将元愉一行全部擒获,无一漏网!”
李平大喜:“好!速速上表朝廷,报此大捷!”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