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广陵屠城血成河 怀文直谏心未折(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宋主为了激励士气,颁发金章两枚,派专人送到前线。

一枚金章封赏竟陵县开国侯,食邑一千户,这是悬赏给能擒获叛军首领诞的人;

另一枚则封赏建兴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这是给第一个攻入敌城的勇士。

同时,宋主还命令大将庆之预先设置好三座烽火台,规定举一烽表示攻克外城,举两烽表示攻克内城,举三烽则表示已经擒获诞。

庆之接到命令后,立即着手准备。

这时,宋主又派屯骑校尉谭金和前虎贲中郎将郑景玄,率领羽林军前来增援,催促庆之尽快攻下广陵。

庆之站在营帐外,望着连绵不绝的夏雨,眉头紧锁。

这雨下得真不是时候,进攻的计划只能暂时搁置。

雨幕中,广陵城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城墙上的守军也显得格外沉寂。

但庆之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战斗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这雨何时能停啊?”一名士兵抱怨道。

“别急,等雨一停,咱们就让他们瞧瞧咱们的厉害!”庆之坚定地说。

然而,雨似乎并没有要停的意思,连续下了好几天。

军营里开始有人焦急起来,毕竟军粮有限,长时间耗下去可不是办法。

终于,天空开始放晴,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宋主得知消息后,立即命令太史择日,准备亲自渡江征讨。

太傅义恭一听,急忙进宫劝阻。

“陛下,亲征之事需慎重考虑啊!

如今庆之大军已在广陵城下,只需再给他们一些时间,定能破城擒敌。”义恭恳切地说。

宋主听了义恭的话,觉得有道理,便打消了亲征的念头。

但心中的焦虑并未完全消散,于是派御史前去弹劾庆之,并将弹劾的奏章寄到行营,让庆之自己反省。

庆之接到奏章后,心中一阵苦笑。

他知道,这是宋主在催他加快进攻节奏。

但他也明白,战争不是儿戏,不能急于求成。

“将军,这御史弹劾咱们,是不是想逼咱们造反啊?”一名将领愤愤不平地说。

“别胡说!陛下只是心急而已,咱们要更加努力战斗,证明自己的清白。”

庆之严肃地说。

于是,庆之更加督促激励各路军队,准备再次发动进攻。

城内的诞也感受到了压力,他屡次出战都惨遭失败,现在已经是穷途末路了。

这天,庆之召集诸将开会,商讨下一步的进攻计划。

“诸位,现在是我们发起总攻的时候了!

诞已经走投无路,我们只要再努把力,就能攻下广陵!”庆之慷慨激昂地说。

“将军说得对!咱们已经等太久了,是时候让他们看看咱们的厉害!”一名将领响应道。

其他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于是,庆之下令全军准备进攻。

城内的诞得知庆之即将发动总攻的消息后,更加慌乱不已。

他站在城墙上,望着城外严阵以待的宋军,心中充满了绝望。

“将军,咱们怎么办?再这样下去,咱们可就真的要完蛋了!”一名副将焦急地说。

“我……我也不知道啊!”诞无奈地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一名士兵匆匆跑来报告:“将军,不好了!

有几个将领带着士兵逃出去了!”

诞一听,顿时大惊失色。

他连忙跑到城墙边一看,只见几个将领正带着一群士兵翻过城墙,向宋军投降。

记室参军贺弼,是个耿直忠心的人。

他曾一次又一次地劝谏诞,希望他能迷途知返。

可诞就像是被迷了心窍,硬是一点儿也听不进去。

眼看诞叛乱的路越走越远,贺弼心里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有人看不下去了,悄悄劝贺弼:“老贺啊,你看这事儿明摆着没希望了,还不如早点儿抽身,别在这儿耗着了。”

贺弼一听,眉头一皱,坚定地说:“叛君那是不忠,背主那是不义,我贺弼宁死也不能做这种不忠不义之人!

我只有一死,才能表明我的心迹!”

说完,他毅然决然地拿起药瓶,一饮而尽,就这样悲壮地自杀了。

贺弼这一死,可把参军何康之等人震住了。

他们心想,贺弼这么忠心耿耿的人都落得如此下场,咱们还在这儿干啥呢?

于是,何康之等人一合计,决定斩关出降,投奔正道去了。

诞一听何康之等人降了,气得直跳脚。

他为了泄愤,竟然把何康之的母亲给拘了起来,缚在城楼上,连口饭都不给吃,连口水都不给喝。

那老太太又饿又渴,哭得撕心裂肺,喊得惊天动地,就这样在城楼上熬了数日,最后活活饿死了。

你说这诞,自己都快要死到临头了,还这么残忍,真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再说那边,大将军庆之亲自带着兵马,冒着箭雨石块,勇猛地攻打外城。

外城一破,庆之乘势进军,直逼内城。

诞一看大势已去,吓得跟丢了魂似的,拉着申灵赐就往后园跑,想找个地儿躲起来。

可他们哪跑得掉啊,庆之的裨将沈胤之等人紧追不舍,就像猎狗追兔子一样。

追啊追,终于在后园里追上了诞和申灵赐。

沈胤之二话不说,举刀就砍,一刀砍在诞的脸上。

诞疼得嗷嗷叫,脚下一滑,扑通一声就掉进了水里。

官军们哪肯放过他,纷纷下水去捞,把他从水里拽了出来。

诞被拽上岸来,一脸狼狈,早就没了之前的嚣张气焰。

庆之一挥手,下令把诞枭首示众,然后送往京城。

这时候,诞的母亲殷修华和他的妻子徐氏还在镇上呢。

殷修华啊,那可是宫里的女嫔,本来享着清福呢,结果因为诞的叛乱,落得个如此下场。

徐氏呢,更是个苦命人,跟着诞没享过一天福,现在却要陪他一起受死。

她们俩一听诞被杀了,心里都明白,自己的死期也到了。

殷修华看着徐氏,眼里满是哀怨和无奈。

徐氏也看着殷修华,两人相视无言,心中却都明白对方的心思。

最后,她们俩一合计,既然活不成了,那就一起死吧,也算是个伴儿。

于是,她们俩手拉着手,一起自尽了。

除了殷修华和徐氏,镇里还有好多跟着诞的人呢。

他们有的是被逼无奈,有的是被蒙蔽了双眼,现在一看诞死了,都知道自己没什么好下场了。

有的吓得瑟瑟发抖,有的哭得死去活来。

但最后啊,大多都难免一死。

有的被官军杀了,有的自己抹了脖子,有的投了河,总之死伤惨重。

庆之连续点燃了三座烽火台,向都城报捷。

都城宣阳门前,宋主站在门楼上,周围的人群纷纷高呼“万岁”,一片欢腾。

唯独侍中蔡兴宗站在一旁,沉默不语,脸上没有一丝喜悦。

宋主转头看向蔡兴宗,好奇地问:“大家都这么高兴,你怎么一个人不喊万岁呢?”

蔡兴宗一脸严肃,回答说:“陛下,今天这种时候,您应该流着泪去惩治罪人,怎么能让大家喊万岁呢?”

宋主一听,脸色顿时沉了下来,心里很不高兴。

接着,他传令到前线,命令屠杀广陵城里的百姓。

沈庆之一听就急了,赶紧上奏劝阻:“陛下,五尺以下的人,都是些孩子和老人。

他们无辜啊,能不能饶他们一命?”

宋主想了想,勉强同意了沈庆之的请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