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刘裕失穆急东归 勃勃暗谋关中乱(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去吧,去准备准备,明天就出发去关中。”

义真应了一声,转身离去。

安排好关中防务后,刘裕就开始准备东归的事情。

他把众将和官员们都召集起来,宣布了自己的决定,并嘱咐他们要好好辅佐义真守住关中。

众将和官员们都表示遵命。

他们知道刘裕的决定难以改变,而且也都希望刘裕能顺利东归,重振朝纲。

在众将和官员们的簇拥下,刘裕踏上了东归的路程。

他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也知道这是自己必须做出的选择。

义真则在众将的辅佐下留在了关中。

他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心里既感到孤独又感到坚定。

他知道自己责任重大,也知道自己必须成长起来,才能守住这片地方。

关中是个重要的地方,刘裕却偏偏留下年幼的义真来守,众人都心里疑惑,不知道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有些好事的人私下里议论纷纷,但也不敢明说。

刘裕心里自有打算,他让咨议将军王修做长史,王镇恶做司马,沈田子、毛德祖、傅弘之做参军从事,一起留下辅佐义真。

自己则带着各军东归,准备回朝处理政务。

这天,三秦的百姓们听说刘裕要走了,都纷纷来到军门,哭着请求说:“我们都是些受苦受难的百姓,很久都没沾到王化的恩泽了,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今天终于又能看到汉家的礼仪了,大家都互相庆贺,真是三生有幸啊。

长安的十陵是我们公家的祖墓所在;

咸阳的宫阙是我们公家的旧宅基地。您要是走了,我们可怎么办呢?”

刘裕听了心里也很难过,他安慰大家说:“我受命于朝廷,不能擅自留下。

你们的心意我很感激,我现在留下次子义真和文武贤才一起守这里,你们安心居住,不会有意外变动的。

我如果有空,一定会再来看望你们的。”

大家听了刘裕的话,心里稍微安心了一些,就纷纷离去了。

却说沈田子一直嫉妒王镇恶的功劳,多次说王镇恶家在关中,不可靠。

这天,他又和傅弘之一起去见刘裕,再次提起这件事。

刘裕笑着说:“猛兽还不如一群狐狸呢,这是古人的名言。

现在我留下你们文武十多人,统兵一万多,难道还怕一个王镇恶吗?

你们只要同心协力,共守这里,我就可以放心东去了。”

沈田子、傅弘之听了心里虽然不高兴,但也不敢再说了。

他们知道刘裕心意已决,再多说也没用。

刘裕看出军将们之间有些忌讳和矛盾,心里也有所察觉。

但他现在已经没空管这些了,只希望他们能够同心协力,共守关中。

于是说完就出发了,从洛阳进入黄河,开通汴渠回去了。

在后秦的西北部,有一座城叫统万城,是夏主赫连勃勃的大本营。

赫连勃勃本来姓刘,他父亲叫卫辰,以前也是一方霸主。

但后来卫辰被北魏给灭了,赫连勃勃就逃到了后秦,后秦皇帝看他挺有本事,就封他做了个安北将军,让他镇守北方。

后秦和北魏和好之后,赫连勃勃却心生反意,自己称王,还改了姓叫赫连,经常带兵去骚扰后秦的边境。

他早就想拿下关中这块宝地,只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所以一直忍着没动手。

有一天,赫连勃勃听说刘裕带兵进了后秦,心里乐开了花。

他跟手下的大臣们说:“刘裕这次来,关中肯定是他的囊中之物。

但他不能长待,要是留下些子弟和将领守关中,那可不是我的对手。

我拿下关中,就是指日可待的事了!”

大臣们一听,都跟着欢呼起来。

赫连勃勃看大家这么高兴,心里更得意了。

他马上整顿军队,占领了安定,还收服了岭北的好几个郡县。

一时间,夏军的威名大震,关中地区的人都吓得不行。

刘裕在回东边的路上,曾经给赫连勃勃写了封信,想跟他结为兄弟。

赫连勃勃收到信后,却含含糊糊地回了句,没明确表态。

他心里盘算着:“刘裕现在虽然厉害,但他顾不上西边。

我要是现在出兵拿下关中,他肯定来不及管。这可是上天给我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于是,赫连勃勃就派他儿子璝带着两万兵马,往长安方向去了。

又让前将军赫连昌出潼关,长史王买德出青泥,他自己则带着大军在后面接应。

一时间,夏军三路大军一起出发,声势浩大。

关中地区这下可乱了套了,到处都是战火。

义真年纪小不懂事,突然遇到这种变故,吓得不知所措。

王修、王镇恶等将领虽然勇敢,但也觉得压力山大。

他们知道这一战关系到关中的存亡,一点都不敢马虎。

再说沈田子,他一直跟王镇恶不对付。

现在看到夏军来势汹汹,他更怕王镇恶抢了他的风头。

于是他就暗地里跟王买德勾结在一起,约定好里应外合,一起对付王镇恶。

王镇恶虽然有所察觉,但现在他顾不上这些了。

他只知道,自己一定要守住关中,不能辜负刘裕的信任。

关中地区的风云变幻莫测。

刘裕虽然已经回东边了,但他心里一直挂着关中。

他知道这一战有多重要,也知道义真他们压力有多大。

但他现在顾不上西边了,只能希望他们能团结一心,共同度过这个难关。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