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晋军车阵破魏兵 镇恶劝民交军粮(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最新章节。

紧接着,晋军的铁蹄如暴雨般落下,将他彻底淹没在尘土和血肉之中。

这一幕,让北魏的军队彻底见识到了车阵的威力。

那车阵宛如一条怒吼的蛟龙,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所向披靡。

魏兵们心中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们纷纷四散奔逃,仿佛一群无头苍蝇。

此时,晋将胡藩和刘荣祖等人率领兵马前来支援朱超石。

他们如同猛虎下山,一路追击魏军数十里,战刀挥舞,鲜血飞溅,一路上斩杀了一千多魏兵。

魏军的鲜血染红了大地,战场上到处都是残肢断臂和倒下的战马,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

终于,魏军退入了平城,晋军才鸣金收兵,带着胜利的喜悦和骄傲,踏上了归途。

而北魏国主听到失败的消息后,悔恨交加,他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开始后悔没有听从崔浩的建议。

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北魏的疆土被晋军一步步蚕食。

另一边,王镇恶等人驻扎在潼关,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他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士兵们开始喧闹起来,纷纷嚷嚷着要撤退回去。

军营里到处都是士兵们的抱怨声和咒骂声,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这可如何是好?”王镇恶眉头紧锁,焦急地在营帐中踱来踱去。

这时,沈林子挺身而出,他拔出剑来,狠狠地拍击着桌子,大声说道:“现在许洛两地已经平定,关右地区也即将被我们拿下,我们怎么能自己挫伤锐气、毁坏之前的功劳呢?

况且前锋部队是全军的耳目,前锋一退,后面的军队就会士气低落,我们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王镇恶听了沈林子的话,心中豁然开朗。

他点了点头,决定派遣使者向刘裕请求支援粮食。

然而,刘裕此时正与北魏交战,无暇顾及王镇恶等人。

而且,他对王镇恶等人贪功冒进、直接攻向潼关的行为也感到不满。

使者很快回来了,他一脸沮丧地报告说:“没有粮食可以支援。”

这一下,军营里更是炸开了锅。

士兵们纷纷嚷嚷着要散伙,有的甚至开始砸东西发泄不满。

王镇恶知道,再这样下去,军队就会彻底崩溃。

他深吸了一口气,决定亲自前往弘农劝谕百姓。

他带着几个亲信士兵,骑着马来到了弘农城下。

城里的百姓们看到晋军将领亲自前来,都纷纷围了上来。

王镇恶跳下马,向百姓们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大声说道:“乡亲们,我们晋军为了保卫国家、保护百姓,不远千里来到这里。

现在我们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希望大家能够捐送一些义租,帮助我们度过难关。”

百姓们听了王镇恶的话,都纷纷议论起来。

有的表示愿意支援,有的则犹豫不决。

“大家放心,”王镇恶继续说道,“我们晋军一定会保护大家的安全,不会让大家受到任何伤害。

而且,等我们夺取了长安,大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百姓们听了王镇恶的话,都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他们有的拿出家里的粮食,有的捐出钱财购买粮食,很快就筹集到了足够的粮食。

王镇恶感激地看着百姓们,心中充满了感动。

他带着粮食回到了军营,士兵们看到粮食后,都纷纷欢呼起来。

他们知道,有了这些粮食,他们就能继续战斗下去了。

有了粮食的支援,士兵们的心也安定了下来。

他们开始积极训练,准备迎接接下来的战斗。

而沈林子也没有闲着,他率领兵马向黄河以北的秦军发起了进攻。

战场上,沈林子身先士卒,他挥舞着战刀,如同一道闪电般冲入敌阵。

秦军将士们见状,都纷纷迎了上来。

一时间,战场上刀光剑影,鲜血飞溅。

沈林子勇猛无比,他左冲右突,斩杀了无数秦军将士。

最终,他成功地击败了驻扎在黄河以北的秦军,并斩杀了秦将姚洽、姚墨蠡和唐小方。

战斗结束后,沈林子派人向刘裕报告战况。

信中写道:“姚绍在关中威望很高,但现在他已经一蹶不振,命不久矣。

恐怕他无法亲眼看到我们用铁钺处决他了。

不过姚绍一死,关中就没有人能抵挡我们的铁蹄了,我们夺取长安就易如反掌了!”

刘裕看到沈林子的报告后,心中大喜。

他知道,沈林子说得没错。

姚绍是关中的中流砥柱,他一旦倒下,关中就会陷入混乱。

于是,他更加坚定了夺取长安的决心。

果然不出数日,姚绍因为愤怒和沮丧而生病吐血身亡。

临死前,他把军事事务交给了东平公姚赞。

然而,姚赞却远远没有姚绍的才能和威望。

姚赞带兵袭击沈林子,却被沈林子预料到并设下了埋伏。

当姚赞的兵马进入埋伏圈后,沈林子一声令下,晋军如同天兵天将般从四面八方涌来。

他们挥舞着战刀,呐喊着冲向敌阵。

姚赞的兵马顿时乱作一团,被晋军杀得溃不成军。

姚赞见状,吓得魂飞魄散,他拔马便逃,一路狼狈不堪。

沈林子乘胜追击,一路斩杀敌兵无数。

最终,他成功地击退了姚赞的兵马,并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

这一战,让晋军的士气更加高昂。

他们知道,只要团结一心,勇往直前,就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

而沈田子和傅弘之也在这个时候传来了好消息。

他们成功地进入了武关,并驻扎在青泥。

这一消息让晋军上下都兴奋不已,他们知道,距离夺取长安的那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