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岁月静好,欣欣向荣(1/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挺孕肚嫁战王,搬空京城去流放》最新章节。
叶初棠将沿着河道种树固沙的计划说了。
“等旱灾过去,水源充足,就扩大种树的面积。
西北之所以穷苦,是因为环境恶劣,土壤贫瘠,种不出多少粮食。
只要改善这两点,并修一条好路,就能让天山郡变成繁华之都。
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只要持之以恒,定会实现。”
她的语气平平淡淡,却让三个男人热血澎湃。
因为在他们看来,只要是叶初棠想做的事,就没有不成功的。
所以,脑海里立刻就浮现出了天山郡的盛世繁华。
萧何笑着道:“希望我能在有生之年看到。”
叶初棠肯定地点头,“一定能看到。”
她不敢保证能让整个西北绿树成荫,毕竟面积太大,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太多。
但她能保证天山郡被绿植覆盖,郡城繁华。
宋景宁和萧何见叶初棠信心满满,立刻看挖河开渠的计划。
祁宴舟则和叶初棠聊种树和修路的事。
“想要富,先修路,这件事和挖河开渠一样重要。”
“阿棠,西北的风沙太大了,就算修好了路,一场沙尘暴,就能让路消失无踪。”
这个问题,叶初棠当然想过,也有解决办法。
“在路的两旁种树,并沿路插上标记,每二十里就安排一个人值守,浇灌树木,直到树长大,不会被沙尘掩埋。”
至于浇灌的水,和这次的春播一样,挖井就行了。
最多十年,值守的人就能撤走。
祁宴舟看着将什么都考虑清楚的叶初棠,笑着道:“阿棠,你既然都想好了,直接安排吧。”
宋景宁看完了挖河开渠的计划,将其递给萧何。
他对叶初棠说道:“初儿,你的计划很好,只需要晚膳一些小细节就好,尤其是人工方面。”
萧何听到这话,连忙插了句。
“还有工钱的问题。”
虽然这些计划利国利民,但鲜少有人愿意白出力气。
叶初棠将杯里的茶一饮而尽。
“工钱的事,等可尔汗来了之后再聊。”
她可以出钱,但不能白出钱,得将所有利弊摊开了说。
萧何很快就看完了计划书。
四人一边商量,一边完善小细节。
商量好之后,叶初棠说道:“萧知州,宋刺史,挖河开渠的根本原因是为了解决百姓的农田灌溉问题,若愿意出力,每个人就会有明确的分工,且没有工钱,只要能完成任务,但将来就能免费用水,也能少交一些税收。”
这话把萧何说懵了。
“税收是什么意思?请祁夫人明示。”
“想要保水,水渠就需要用我的水泥封边,我总不能白出这笔钱,自然得收好处。”
要知道,上千里水渠的水泥用量,可不是小数目。
萧何清楚叶初棠说的没错,问道:“不知道祁夫人想要收多少税?”
“朝廷税收的十之有一就行。”
这个比例算得上很低了,百姓一般不会拒绝。
叶初棠可能需要十年才能回本。
但没关系,这是一件长期有效的事,只要水渠不枯竭,就能一直赚。
怎么都不亏!
萧何听完叶初棠想要的税收,放了心。
“祁夫人提的条件很合理,但百姓如今有了水井,不担心灌溉问题,怕是不想费力气挖河开渠。”
叶初棠不甚在意地笑笑。
“不想也没关系,我会出工钱请他们,但萧大人得提前和他们说一声,井里的水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以后若想用河里的水灌溉,那就按田亩数给钱,一亩地一次三十文。”
以西北的干旱天气来说,种子从种下到收割,灌溉不下十次。
每家每户少说也有三五亩地,算起来收割一茬粮食至少得花一两银子。
这笔钱对农户来说,无法承受。
但叶初棠提的条件没毛病。
毕竟挖井这事,她是无偿帮助农户的。
活菩萨也要吃饭,总不能什么好处都让农户占了。
萧何点了点头,“祁夫人的话,我会和百姓说清楚,如何取舍,由他们自己决定。”
四人商量了好一会,可尔汗才匆匆赶来。
吃过饭后。
叶初棠长话短说,将所有计划的重要事件提炼出来商量。
聊了将近一个时辰,敲定好细节。
“剩下的,你们商量吧,我得去书院了。”
宋景宁点了点头,“等我们商量好了,就写成文书,你再过一遍。”
“行,你们聊。”
叶初棠到英华书院的时候,下午的课刚开始。
学院的夫子多了,来上学的女孩也多了。
读书声朗朗,稚嫩又充满力量。
崔舒月是院长,如今已经不教学了,是书院的管理者。
叶初棠直接去了她的书房。
“舒月,在忙什么?”
熟悉的声音响起,崔舒月连忙抬头。
看到叶初棠来了,她放下手中的笔,笑着站起身。
“祁夫人,你回来了,快坐。”
说完,她就让书童倒茶。
然后找出了叶初棠离开这段时间的日志记录。
因书院多了夫子和学生,日志的内容很多,有两本。
叶初棠伸手推开,“舒月,你管理学院我放心,不用看了。”
“祁夫人还是看看吧,你才是学院的主人。”
“舒月,你放过我吧,在外奔波了一个多月,刚回来就得管这管那的,好累。”
崔舒月听到这话,将日志记录撤了回来。
“那我简单和叶院长概括一下吧。”
叶初棠没有拒绝,安静地听崔舒月说着书院这一个多月的变化。
了解新到的夫子,以及新收的学生。
等崔舒月说完,她说道:“舒月,我以后不教医术了,由大嫂来教。”
“好,我稍后和祁大夫人签一份契书。祁夫人想教什么?”
“什么也不教,和你一同来管理书院,发掘孩子们的长项,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也是华庭书院的宗旨。
但女子和男子将来要走的路有所不同。
英华书院不能照搬华庭书院的教学方法,得有一套自己的育人之策。
崔舒月虽然文采好,但只会传授经验,不懂创新。
“祁夫人请说,我一定照办。”
叶初棠对“因材施教”只有大致的设想,能不能实施,效果如何,都有待验证。
因她的教书理念太过超前,崔舒月有很多不懂的地方,都需要她详细解释。
这一聊就是一个时辰,嗓子都要冒烟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