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小妹投奔年关将近(2/2)

虾皮小说【www.xpxs.net】第一时间更新《魂穿农户女》最新章节。

张老汉心里也是一喜“大丫,你要是也同意那明个儿你就带着你姑她们去菜市转转?”

闻言她不紧不慢的道“大父,我是同意姑她们去卖酸崧的,不过我的意思不是现在,而是再等一段时间。”

“为啥!”不仅张老汉出声发问,屋里其他人也是面露不解。

她说出心里的担忧“大父,这酸崧的法子算是这榆城的头一份,目前只有松仙楼在卖。听说不少酒楼和老百姓都想学会这腌酸崧,这么抢手的东西有些不怀好意的人也会盯着。

这菜市目前还没有卖酸崧的,咱们如果去卖那就是头一份,到时候肯定供不应求好多人抢着买。

可万一有那不怀好意的人也盯上咱们怎么办?到时候那些坏人真要是抢咱们酸崧,甚至打上门来,咱们上哪里找人保护咱们?

咱们要想卖也要等着菜市有其他人卖,咱们才能卖,这样就不打眼安全很多。”

“这……”张老汉听孙女如此说心里不免打鼓,他们在榆城人生地不熟,那些贵人他们可惹不起。

孟石头吓得慌忙冲着张老汉出声“外舅,俺们不卖嘞!”他们可不敢拿小命去赌,真要是像兰花说的那样,他们宁可不挣这银钱了。

其他人也害怕了,他们就是庄稼汉啥也不懂,卖酸崧也是为了能有口饭吃。

听兰花说的不无道理,真要被坏人和那些贵人盯上了,怕是他们小命难保。

其实她比谁都着急让张家人出去挣钱,只是她生性就是个胆小谨慎的性子,万事都往最坏处想。

可能会丢失很多机遇,但她觉得比起生命和安全其他并不重要。

如今张家人都能吃的上饭,虽然顿顿还是粥为主,可这也比以前好太多了。

更何况她相信要不了多久,张家也能吃上馒头、包子甚至偶尔也有肉吃。

张大安突然出声“大丫儿,那咱们给松仙楼送酸崧不会也被人盯上嘞?那俺……”他想说要不他就别送了,还是大丫去送吧。

他这未说完的话其他人怎么不懂,连李桂香都听懂了“叔,大丫儿还小嘞,那一车子酸崧她可送不来!”

话说到这份上张大安也不好意思再说下去了,不过这话倒是提醒了张老汉,他忧心忡忡看向兰花“大丫儿,你叔父不会出啥事吧?”

她想了想当初的确没考虑到这块“大父,不然从明个起还是我送吧?我一个孩子不容易引起注意,叔父日日去确实不安全。”

张老汉立刻就想答应,可考虑到兰花也是张家人还是个孩子,所以心里也是摇摆不定“这……你送就不会出事?”

她沉思片刻后“我是个孩子应该不容易引起注意,大不了我打扮成男子模样,也不会有人认出我来。送完酸崧我绕路,不会让有心人盯上咱家。不过大父,咱家人也要闭紧嘴巴,尽量不要和左邻右舍说太多,以后采买白菘和送酸崧的事我来负责。”

气氛一时严肃起来,众人都不敢大口呼气,张老汉一张老脸都快皱成菊花了最后叹气“成,这事就交给你嘞,你出门就穿元宝的衣裳。”

她穿元宝的?元宝矮她一个头还多,穿他的衣服漏胳膊漏腿的,赶不上她自己买一身了。

最后她还是点头同意了,空间里也没有男装,她明个送了酸崧后去买一身男装,到时候就跟家里人说冯叔给的就好。

李桂香看着傻闺女干着急,咋啥事她都往前冲嘞?她叔父都怕坏人盯上,咋这死丫头非要逞能往前上,真是气死人嘞!

天快黑的时候她躲进?房才进了空间,面发好了,洗把手开始擀面皮。

四十多个包子都出锅,留了四个,剩下捡出来放进竹子楼里。

上次包的包子早就吃没了,咬了一口宣软的包子……嗯!简直太香了!

一点腥骚味都没有,妥妥的油渣酸菜大包子,咬一口还直冒油!这包子就算在现代那也是不差了!

或许可以卖包子?不禁犯愁,如果卖酸崧包子,以这口感火起来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她怕火起来后那些地痞无赖来找事咋办?

她不介意花钱解决事,就怕遇到些饕餮只吃不吐,胃口大的很还没有诚信!

“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句话如今她真是深有体会,奴隶王朝下没一个大山依靠,连做个小本买卖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像松仙楼那样的,背后的人肯定也是有实力的,不然凭借着蟹肉粥、酸菜锅这两道火爆异常的菜式,就被人吞的连渣子都不剩了,哪还会每日平平安安挣着大把银钱。

这包子真是越吃越香,吃了四个还意犹未尽。

怀念豆腐脑了,酸菜肉的包子配豆腐脑那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她决定多包一些油渣酸菜的包子和饺子,实在太好吃了。

这方子她可舍不得卖,这要是生在和平年代她高低开个包子铺,保准火爆异常。

可这封建王朝开包子铺,她可不相信一直都会平安无事。

生在和平年代地痞流氓捣乱警察会管,警察贪污想找老板事,有短视频平台直接曝光,所以除非缺心眼不然谁敢冒这么大风险就为了那三瓜俩枣。

可这时候不一样,除了地痞流氓那些衙役官差也会叮上一口,想要告官她看太难了。

每次出门时她都生怕有那变态专门喜欢孩子的,再偷摸跟着她敲晕她给她带走。

所以每次出门她都格外小心,从来不把自己弄的太过干净,尽量含胸驼背不引人注意。

她不是突然想穿男装的,这想法在心里很久了,男子出门在外比女子更安全一些。

到目前为止她还没照过镜子,自己到底长的如何不清楚,但个子这一年多长的很快她倒是知道。

当天晚上万叶子就把元宝的衣裳给她送了过来,她想把自己的衣服给万叶子,但万叶子摆手说是之前剩的旧衣服还在呢,明个不让元宝下地穿旧衣服就成。

她想着明天送完酸崧她就去买衣服了,那就让元宝在炕上待一上午吧。

进入冬日的榆城因着靠近海边风特别大,这大冬天的虽不至于像大北方那么冷,但风刮在身上瞬间就被打透了,再抗风的纸衣服照样不顶事。

浑身冻的直哆嗦,大鼻涕顺着鼻子往下流。

去他奶奶的,她为啥要拦下送菜的活?是嫌自己命太长么?古代感冒可是会要人命的我靠!

等她得得瑟瑟到了松仙楼时,已经开始打喷嚏了,完全不受控制。

阿来也穿着纸衣服,但人家在大堂里忙活,而且大堂里还有火塘不像外面这么冷。

“你叔父咋没来?这么冷的天你一个小娘能成么?你瞅瞅你这大鼻涕流的,这伤寒可不得了!”阿来搬着菜对她絮絮叨叨。

没有纸巾她也很无奈,只能用手醒了一把鼻涕甩出去,嫌弃的甩甩手,不行!今个必须买几个手帕。

没看见冯叔但也没心情问了,着急去买手帕和衣服。

本想着买一身麻衣,可这也太特么冷了,她直接买了五六身。

又买了一些针线,她想把麻衣加厚,几身衣服缝在一起肯定比一身暖和。

不过……也不能缝的太厚,不然张家人看见了也是个事。

买了东西她赶紧去菜市,卖狗肉的摊子不少,她鸡皮疙瘩起一身,赶紧买了五斤羊肉,找个僻静的地方回了空间,熬了一瓦罐姜水放在一边。

这夏朝很奇怪,她原以为吃羊肉的比吃猪肉的多,可进了冬天才发现,吃狗肉的比吃羊肉的还多。

狗……她很想说狗狗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狗狗?狗狗是人类的好朋友好么!

可榆州城人对狗肉似乎情有独钟,她真是无法苟同。

羊肉切成片,弄个酸菜锅再整点蒜酱。趁着现在刚刚流鼻涕还不严重,生姜水来一大碗,再吃个热腾腾的酸菜锅发发汗。

别说一大碗姜水下去,就感觉浑身暖融融的,此时一口热腾腾的酸菜加汤甭提多出汗了。

吃完酸菜锅她开始拿着新买的麻衣缝起来,三身衣服缝成一件,套在身上有些沉但明显厚实不少。

纸衣服宽大里面穿的厚实倒也看不出,活动了一下身子不算太笨重。

出了空间她去了一趟药房,抓了几副伤风的药。

不得不说药是真贵,一副就要三十钱她买了五副,按着药童的说法一包三碗水熬成一碗。

五碗药放在一边晾着,等她收完地里的青菜回来就干了一碗。

这空间里本就是春季的温度,她又是生姜水、酸菜锅、中药、还穿的这么厚实干活,没一会就大汗淋漓。

继续烧水泡澡必须把寒气彻底逼出身体,等她泡完热热乎乎的澡后,鼻涕是彻底不流了。

这破朝代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都挺遭罪,夏天热的直中暑冬天冻的直感冒。

这缺医少药的朝代一个风寒就能要人命,虽然她喝了井水后身体一直挺健康的,可难保哪一天不小心有个什么意外,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这是现代一些老人常说的话。

这次她对药材也格外注意起来,不知道土地能不能种植药材?可心里话她懂得一点养生知识,却对中药甚至什么中药方子都不太懂。

如果能种植中药,那她该种植些什么中药?如果不能种植那她就买,买各种中药放进空间,再配一些常见病症的药。

有药在手心里多少有些底气,身上的汗消的差不多了,她这才出了空间。

扑面而来的寒风刮的脸生疼,但麻衣穿的厚了再加上一层纸衣的确好不少。

推车回到家时手脚都冻木了,衣服可以多穿几层,可鞋子是布鞋一点不暖和。

回到家她先去灶房打了热水,倒进盆里添上些凉水,脱壳鞋子伸进去。

有点烫的水对她来说刚刚好,一瞬间从脚底生出一股热流直冲小肚子。

正泡着脚李桂香进来了,见她泡脚也晓得这是暖和身子“你大父叫你过去嘞。”说完在灶台边拿了一块抹布(她记得这是擦瓦罐的……)直接抬起她的脚用抹布随意给她擦了擦。

呆若不鸡形容此刻的她,眼睛直勾勾盯着那块擦完脚的抹布又扔在灶台旁……

算了!她起身穿上鞋子去了东屋,张老汉见她直接开门见山“钱嘞?”平时她回来就直接交钱,今个回来人不知道干啥去了,张老汉正奇怪呢。

她这才想起来今个去没看见冯叔,自然也就没拿到钱“大父,冯叔今个不在,明个我再和他要钱。”

张老汉心里不乐意可也没说啥,只能嘱咐“明个别忘了拿钱回来嘞!”

张老汉对她不闻不问的她也不难受,说白了互相利用而已,她需要一个家庭一个群体生活的地方。

张老汉对她没什么关心,真要是有那么一点也不过是因为她能换些利益回来。

她去万叶子屋里还了元宝的衣服,今个又是泡澡又是泡脚的,可能吃的中药也有助眠的作用她回了屋子就睡下了。

第二日她顶着寒风再次赶到松仙楼时,不见阿来只有冯叔在柜台前面算账,见她进来还愣了一瞬。

好半天反应过来“兰花?你怎地穿着男装?这头发怎地也束起男发了?”

“这不是方便出行么,昨天怎么没见您冯叔?”她笑呵呵的解释。

冯叔被她一身男装弄的哭笑不得“你这小娘,不方便出来让你叔父送就成。收拾成这样我还真以为是哪家儿郎来了。

昨日去订酸崧缸了,正好想跟你说这事呢。

一日二十棵怕是也不够,我想着一次多存些反正天也冷坏不了。

你今个回家看看家里还有多少,不管剩下多少都给我运过来,我定了二十口大缸。”

那敢情好啊,不用出来挨冻受罪了。她激动直嘿嘿傻笑“那可太好了冯叔,你都不知道啊这天真冷,日日大早上来可受罪了。要是一次多送些我可省事了。”

冯叔也笑着回她“我这不就是看着你们日日送的确难熬才想着多采买些,不过也不单是这一个原因。

最近客人多,以前都要午间才上人,如今大早上的就有客人捧场。

再者就快年关了,东家想拿些酸崧做礼送友人,这不干脆我多采买些。”

她了然“家里还有四百棵腌制好的,剩下好些腌制没多久还要再等等,那我先给您送四百棵来?”

冯叔想了想问她“应当是够的,年关后剩下的能好么?”

“嗯不会耽误您”她明白冯叔的担忧,不过还是挺好奇“咱们这里过年?”

冯叔被她逗笑了“瞧你这话问的,自然是要过年的。咱们城里过年热闹的很,祭祀、接福、游街、庙会、炮竹、年夜饭……哪样也少不得!”

“还有庙会呐?”她好奇的追问。

“那是自然,庙会从老榆街起过月亮桥,途径长乐街,最后止于法门寺大门前。

长长的街道贩卖琳琅满目各种货物吃食,法门寺的得道高僧有开光的福带赠送,保佑咱们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每年元宵节与元日,是咱们榆城最热闹的两大节日”说起这些冯叔一副与荣有焉的样子。

她笑着看冯叔夸夸其谈的样子,不过眼里却满是憧憬,过年时她也想去庙会看看。

“昨个儿没给你结银子,今个的再算上剩下那四百棵一起给你结算了!”冯叔噼里啪啦打着算盘。

很快包好了银钱递给她,又是银子又是一串串铜钱还真挺沉。

“阿来哥呢?怎么没见他冯叔?”往常阿来早过来搬东西了。

冯叔难得过来搬菜“楼上有贵客,他在上面伺候,灶房两位肆厨也忙着做菜呢。”

她赶紧跟着一起抬“生意如此好,这一清早就有人来吃饭?”

冯叔听此颇为得意的笑“这不借了你这小福娃的光,这酸崧锅如今入冬那可是供不应求,今个一大早就有几位贵人来品尝了。”

贵人?她瞥了一眼楼上,楼上只有几个单间,各个都紧闭着门,平日里她也没上去过。

她还没见过贵人呢,不过贵人就代表着麻烦,赶紧撤才是安全的。

她加快步伐跟着冯叔将酸崧都搬进去,就赶紧告辞了。

她扣除投入的成本和房子的租赁钱,剩下的都给了张老汉。

张老汉一家欣喜若狂,快年关了没想到一下子能拿回这么多银钱,而且送完这些头年之前可以猫冬了,再就是欠人家的银钱也还清了,这无疑让他们喜出望外。

也不必等到明日,所有酸菜捞出攥干水,一趟趟的由张大顺哥俩送到松仙楼。

她在上河村没过过新年,所以她就将刚刚听冯叔说的都说给他们听了。

除了张大顺哥俩不在,众人听得那叫一个心驰神往。

王婆子心里更惦记元日饭这事,不是上河村不过元日,是没钱没粮过。

如今有了银钱,那今年高低也要整快大点的肉做着吃。

所以王婆子和张老汉商量,今年多买点肉成不。

有钱谁不想吃肉?更何况是元日这样重要的日子。

这没啥可犹豫的,活了大半辈子了,每年元日能吃一块肉沫那五根手指都数的过来。

如今有些银钱了,买肉、买面……元日好好吃顿包子,那可是穷苦人家盼都盼不来的好日子。

“买!今年咱家吃肉馒头!”张老汉心下激动豪气的一拍大腿就这么决定了。

全家人欢欣鼓舞,元宝更是蹦了起来“吃馒头喽、吃馒头喽!”欢快兴奋的喊声传染着每一个人。

万叶子笑得眉眼弯弯看着自家儿子,又抬头与张大安四目相对,此刻彼此眼里的高兴掩都掩不住。